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整族帮扶
 
拉祜族村的佤族“老大哥” ——记沧源县岩帅镇东米村驻村工作组组长田海荣
作者: 田震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7/8/4

谈及村里的驻村干部,沧源县岩帅镇的干部、群众都对他赞不绝口,他在临沧市沧源县岩帅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从事农机工作,他就是群众口中的“老大哥”——田海荣。入职三十多年来,他团结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积极为辖区群众谋划脱贫产业,带领群众走向致富的大道。

 

 

 

拉祜族村的佤族驻村干部

 

沿着笔直的路面慢慢走进岩帅镇拉祜族村寨东米村,一幢幢整洁漂亮的民居房鳞次栉比地排列着。道路两边栽满了各种植物。“我们村现在基础设施好了,环境卫生也越来越整洁了。”村委会支书娜主介绍道。

 

东米村位于岩帅镇镇政府驻地以北,辖7个自然村,全村200户760人,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截止2016年建档立卡户27户,是临沧市直过民族之一拉祜族群众聚居的一个典型村落。

 

东米村的蝶变,得益于脱贫攻坚顺利开展,也离不开这位驻村干部的努力。记者初见田海荣时,他黝黑的脸上始终挂着和善的微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并在镇上从事多年技术业务工作,他作风认真严谨,待人热情坦诚,田间地埂上总会见到他的影子。

 

“老田大哥很实在,初到我们村时,他没有直接来到村上报到,而是先去田里,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娜主说,东米村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经济基础薄弱的拉祜族村寨,田海荣多次召集村组干部和群众开会讨论、宣传国家的惠民政策。

 

“一开始镇上对东米村下达的建房任务是60户,我们实际完成建房户数85户,都已全部入住。”田海荣介绍道。

 

“我不再是建档立卡户了,我有房子了。”村民娜四激动地对记者说道。

 

“老田大哥为了我们拉祜族群众过上好日子真的是尽心尽责了,他完全把村子当成了自己的家,他已经是一个我们东米的‘拉祜族’了。”娜主笑着说,讲拉祜族话对田海荣来说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他入户基本不要翻译。“我虽然是佤族,但我愿做拉祜族群众的兄弟!兄弟有困难,我不能坐视不管,我要帮助他们。”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

 

出工出力让群众感受温暖

 

2004年6月份,田海荣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兼任让赛茶厂厂长。让赛茶厂建于2002年12月份,共有3个茶组,成立时有67户256人,以佤族、拉祜族两个民族为主。
由于是新厂,面对茶农对茶地的中耕管理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等情况,他立足实际,“一不等,二不靠”,团结两个民族的群众对茶农的日常和中耕管理制定了管理制度,为以后茶叶增收建起了基础。

 

“那时候,由于茶苗小,为了保证茶地质量,管理好茶园,除按时要求农户施肥、松根、除草等,还要求每户茶农房前屋后种植果树、茶地五台一行种活遮阴树。”田海荣说道。

 

“由于茶厂那个时候刚成立,茶农没有什么收入,老大哥自己掏腰包为我们买大米,当时真的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现任让赛茶厂厂长肖生保感慨道。

 

面对困难,田海荣一心一意为群众想办法解决困难,他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跑遍了县乡两级所有有关部门和单位争取资金项目。此外,还为让赛茶厂的佤族、拉祜族群众向有关部门要来水泥电线杆、乡里出变压器,解决了群众用电问题。

 

“要想发展必须先修路”,面对以前通往让赛茶厂的路面狭窄、弯道多的交通情况,他带领群众扩宽路面,开挖新路。“那个时候老田大哥每天都是走路上班,只要见到路坍塌了,就一个人疏通。他实实在在为我们厂的发展做了很多事。”茶农肖搞保说。

 

现在走进让赛茶厂,条条硬板路通了、群众饮水工程也通了。“我是一名党员,既然组织相信我,群众信任我,我就要带好头,尽心尽力为群众多做实事。”看到现在让赛茶厂的变化,田海荣欣慰地告诉记者。

 

然而让赛茶厂的事迹仅仅只是他工作生涯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田海荣始终知道,要想彻底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是第一要务,理清发展思路,要拔穷根,必须靠发展产业,这样才能永续、绿色发展。为此,他走遍每家每户,访贫问苦,查找致贫原因,带领群众抓实增收致富产业。

 

又是一年雨季,受连夜雨天的影响,岩帅镇坝岭村委会一烤烟房倒塌,农户烟受到泥石冲刷,看到这一幕,他和现任岩帅镇坝岭村委会党支书赵金成(时任村主任)在泥泞中对农户的烤烟进行抢救,两人全身都是泥巴,力争把农户损失降到最低,用实际行动感动了大家。

 

在村里采访时,村民们都说,田海荣可以算得上是半个烤烟产业的“专家”了,从烤烟动土到收购的每个环节他都参与。他走到田间地埂上他就是“专家”,为农户做现场技术指导,根据烟的长势告诉农户病虫灾害的防治措施,农户的地就是他授课的地方,在他的帮助下群众的烟叶好了,收入也增加了。

 

“谁家的地块具体在什么位置,烟叶得了什么病,老田大哥都了如指掌,这是连村上某些村干部都做不到的,他真的是在为民着想。”赵金成告诉记者。

 

据介绍,2015年坝岭村全村烤烟面积470亩,总收购69300公斤,实现了总产值154.2万元。

 

大家小家都要顾  工作家庭两不误

 

当记者问及这位“老大哥”是不是顾了大家就难免忽略小家的时候,他回答道:“工作、家庭都不误。工作和家庭都是我一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生重病那一年,老田工作同时也从不耽误照顾我,每天早早出去,晚晚回来。几乎每天都是天刚微微亮,他就已经在办公室,开始他的工作。工作干好了,回来家里照顾我……他是我们全家的骄傲。”田海荣的佤族妻子赵春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结婚近30年了,赵春花一直用行动默默支持着丈夫的事业。风风雨雨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正因为有赵春花在后方的支持和鼓励,田海荣的工作越干越顺风顺水。说到这里,田海荣略显羞涩地说:“有她在家中坚守阵地,我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完成我的工作。”

 

或许有人认为“老田大哥”是不成功的,临近退休,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也无个一官半职,但也有人认为他是成功的,事业与家庭两不误,做得出成绩,顾得着家庭。在得失间,无论对工作还是对家庭,他用爱担起了责任。

 

“老田大哥,为人实在,做任何事都很踏实,交给他的事情他总会提前完成。他做事,我放心。”岩帅镇党委书记李荣军说道。

 

“优秀政协委员、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农机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驻村工作队员……”这些荣誉在田海荣家的墙上记录着他的辛勤付出。“这些荣誉都是组织对于我的肯定,作为一名党员,组织既然选择信任我,我就不会让组织失望,也不会让人民群众失望。”田海荣坚定地说着。

 

(民族时报记者  田震)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