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石林县民族小学 民族团结教育“节奏欢快”
作者: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铭 文/图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7/9/14

在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族小学操场上,学生们身着民族特色服装,精气神十足地跳起节奏欢快、动作灵活丰富的民族课间舞,每个动作都充满着民族特色与趣味性,在健身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将民族舞融入到大课间中,是石林少数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全县如火如荼开展的缩影。

 

 

管理用情用心  创建特色学校

 

石林彝族自治县民族小学创建于1996年,建校二十一年来,先后十七次荣获县教育目标考核一等奖,并荣获省市县文明学校、昆明市文明单位、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其中少儿艺术团编排的舞蹈《彝乡童趣》获省级比赛一等奖,并在首都全国新农村少儿舞蹈展演中荣获金奖。

 

据石林县民族小学教师李春梅介绍,石林县民族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来自全县各乡镇村寨,学校秉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恪守“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一切为了教师成长、一切为了学校发展”的宗旨,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做到“无课不育人、无人不育人、无事不育人、无时不育人、无处不育人”。坚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并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创建规范加特色的学校。

 

记者了解到,石林县民族小学重视民族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发展,为了在校园内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传承活动,除了组建学生《阿诗玛》展演队、摔跤队、刺绣队、三弦队、细乐队、狮舞队、鼓号队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非遗传承社会实践活动。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石林县民族小学还创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并在每周二定期开展彝族摔跤、大三弦、狮虎舞、鼓号队、阿细器乐等传承训练,让孩子们从小就认识和学习传统民族器乐,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创非遗传承基地  传承民族文化

 

在石林县民族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内,彝族摔跤传承区摆放着摔跤训练时所用的器材和服装,墙上展示着石林县有名的摔跤前辈与石林县民族小学培养出的优秀摔跤运动员照片。平日里,石林县民族小学教师、县级彝族摔跤传承人毕宏英老师负责对学生进行训练。

 

校园里,一把琴筒直径5米,长24米,重8吨的彝族撒尼人的大三弦尤为引人注目。琴筒上记载着彝族传统火把节热闹的场面,著名的阿诗玛和阿黑哥的传说,彝族撒尼人独有的密枝节祭祀的密枝神,火把节前一天儿童跳牛皮舞的场面,火把节熊熊燃烧的烈火等。琴杆上用火苗做装饰,预示着石林人民生活红红火火。

 

据了解,这是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石林县“大三弦王”——69岁的毕光明老先生,花了近5年的时间,纯手工制作而成的。“这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纯手工制作的大三弦。彝族撒尼人崇拜狮子、老虎,它们是顽强、勇猛、力量和速度的象征,也是幸福吉祥的象征。”石林县民族小学教师李春梅向记者介绍道。

 

石林县民族小学每天都在诠释着石林教育的情怀,也在解读着彝乡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渴求,对文化的崇尚。通过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市级非遗传承活动中心的建设,让民族团结教育“润物无声”,让民族团结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位师生的心中。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铭  文/图)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