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火塘夜话
 
洋品牌为何纷纷变“土”了
作者:王子墨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0/31

据媒体报道,日前,麦当劳在官方微博上称:“麦当劳的中国公司改名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啦。”一夜之间,“麦当劳”变成了“金拱门”,引发了一场网络狂欢,网民纷纷把中外各大品牌改成了充满地方韵味、展现民间审美的“土”名字。

 

麦当劳,曾被视为西式生活方式的象征,连接着“消费社会”“城市开放程度”“现代化标准式生产模式”等文化语境。而以麦当劳为代表的一批洋品牌,又深度勾连了中国的开放历程。1987年,第一家肯德基在北京开业,开业第一天门口排队的人群太过庞大,工作人员不得不打电话求助公安部门来维持秩序,后来甚至发展到有人在肯德基餐厅举行婚礼;1990年,中国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开业,开业当日,深圳光华餐厅创下了当时全球麦当劳有史以来的单店单天营业额与顾客光临数的新纪录……

 

如今几十年过去,又是怎样一幅场景?这些洋快餐,早就有了中国式的菜样。而麦当劳,在资本层面都已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麦当劳大陆和香港地区的业务已被中资公司收购。麦当劳改名“金拱门”,也变成了一场文化事件,标志着它一路从“洋”变“土”,实现了文化内涵、价值层面与本土接轨。或者说,中国韵味,已经参与世界文化语境的构建。

 

追溯这一切的源头,关键在于改革开放。文化景观的重塑,是在改革进程和开放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的。一批洋品牌的引入,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传入了经营模式、开放理念、企业文化等一系列现代化生产模式的经验,并被本土品牌所借鉴;同时,随着更具文化亲近感的本土品牌的崛起,洋品牌在竞争过程中只能不断本土化,来达到文化理念上的相互接纳。因此,保持着开放的趋势不变,更多洋品牌变“土”,实在是可以预期的大概率事件。洋品牌变“土”,是在中国人“开了眼界”的前提下实现的。

 

对于洋品牌的形象变化,其实是在开放的过程中实现的文化互鉴。国际家居品牌宜家日前推出了一则电视广告,用了非常“市井化”的表达手法,其中有“再不带男朋友回来别叫妈”的广告词,遭遇广泛批评,最终广告被撤下。或许在设计方看来,“催婚”是具有本土意味的文化语境,是对中国消费者的迎合,但这一文化景观在近年来个人权益、婚姻自主高涨的社会氛围里饱受批判。这一本土化的失败案例说明,中国社会开放至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认知并不是孤岛,相反,早已与一些共识性认知合流,并在日益走向进步。洋品牌的本土化尝试,如果脱离了共识性认知,未必就能屡试不爽。

 

无论是洋品牌走进来,还是中国品牌走出去,其实都是开放的一体两面,让别人走得进来,自己才能走得出去。当年在麦当劳门口排队的人们,或许怎么也想不到,几十年后,它会变成“金拱门”。一场场不可思议,在开放的历史潮流里,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王子墨)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