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省内新闻
 
“村民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记“全国十大村官”、省级“优秀建设者”杨四龙
作者: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3

2014年10月,杨四龙出席在河南漯河举行的第14届全国“村长”论坛,荣膺中国十大杰出村官。他还把第15届全国“村长”论坛的举办地争取到了玉龙,这是全国“村长”论坛第一次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全国“村长”论坛是以全国66万个行政村、500万“村官”为主体的年度最高盛事,被称为“中国村长的奥林匹克”。2015年3月,杨四龙被省委统战部等5部门联合授予第四届“云南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

 

玉龙县塔城乡洛固村位于丽江市玉龙县与迪庆州维西县交界处。洛固,是纳西族语,意思是“偏僻的穷山凹”。洛固村平均海拔2600米,居住着纳西、傈僳、汉、白、普米等民族,其中藏族占51%,是丽江市最大的藏族聚居区之一,也是一个多宗教、多民族、多元文化共融的村子。洛固是杨四龙的故乡。

 

杨四龙率领感恩车队奔赴鲁甸地震灾区

 

成功商人当村长

 

2007年清明节,40岁的杨四龙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洛固村委会。有村民对他说:“我们做梦都想过上好日子,可是实在太穷了,越来越落后,完全看不到希望,希望您回来带着我们干!”

 

4天后,由村党支部支委、党小组长和村长代表全体村民,走进杨四龙在丽江市区的办公室,表达了一个执着而又真诚的愿望:“请他当村委会主任”,他们还分别找到杨四龙的父母亲和亲戚,请他们帮忙做说服工作。

 

自1992年4月辞去公职经商,历经15个春秋的艰苦创业,此时的杨四龙,已是拥有10多个实体企业、10多亿元资产、年均产值3亿多元的丽江正龙集团的董事长。集团事务繁多,他实难分身,可乡亲们话语朴实、期盼殷切,他又实在难以拒绝。

 

经过市、县委主要领导做工作,反复思量之后,他答应乡亲们的请求。在村委会选举中,他以高票当选洛固村第三届村委会主任。这是他2001年至2004年,担任玉龙县拉市镇美泉村委会正盛村民小组长后,再次出任村官。成功商人做村长,杨四龙在全省开了一个先例。

 

脚踏实地干实事

 

经过走村串户深入调查,洛固村的贫困状况让他很吃惊,全村基本不通公路、基本不亮电灯、基本没有产业,进村公路凸凹崎岖,是名副其实的“水泥”路;九成以上的村民没到过县城,见到外人不敢交流;多数村民的生活燃料,仍靠大量砍伐森林;部分人家,旱季吃水要到8公里远的山下去背……

 

面孔黝黑、性格直爽的杨四龙并没有被困难吓倒。当选村主任后,他几乎天天泡在了洛固村,走村串户,访贫问苦,为每户农户都建立了一份真实的档案:人口、房子、土地、财产各多少,经济来源是什么,下一步该怎么办……形成一本内容丰富、数据翔实的“民情账”。

 

“思想有多远,脚步才能走多远;想到的,未必能做到,但连想都想不到的,那就肯定做不到。”经过多年的商海跋涉,杨四龙深谙观念转变的重要性。他说:“其实,这次村民选我当村主任,就是一次观念的大转变、大更新。”他认为,纳西族历史上是个重文轻商、缺乏商业人才的民族。当年,他辞职从昆明回到丽江,在古城口的东大街摆起第一家地摊,出卖各种小商品时,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他后来的拼搏,却向人们证明了经商同样可以赢得人们的尊重和地位。

 

“要富口袋,得先富脑袋。”经过调查研究,杨四龙将转变乡亲们的思想观念作为治村的突破口,念起了他的“闯”字经。他反复跟村干部和村民讲,关键是要走出去,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增长见识和能力,才能脱贫致富。道理想通就干,他帮助一批又一批洛固村村民大胆“走出去”。有的成了他公司的员工,有的经他介绍进了别家公司,有的在城里做起了生意。

 

从教育着手扶贫先扶智

 

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是杨四龙上任后抓的另一件大事。

 

洛固完小破旧、狭窄,一间寝室住3个教师,一半的学生来回要走8公里,学生在露天打饭、吃饭……杨四龙看在眼里,心里很不是滋味。2007年9月16日,他把全村教师和村干部召集到公司会议室,开了3天的会。在会上,他拍板决定,对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一次性奖励,全额从1000元到1500元。去年,对考上大学的学生奖励又分别翻了3倍。

 

同时,他四处奔走,筹集到了160万元,于2008年6月12日建起了新的教学楼、教师宿舍和学生食堂,把原教学楼修缮为学生宿舍,学生全部住校寄读。他还把自己当村主任的工资拿出来,加上筹措到的资金,来帮助解决学生的生活费,实现了生活费、学杂费全免。如今的洛固村小学,已成为丽江山区小学的样板。

 

杨四龙就任时,村委会没有围墙、大门、办公桌,电话长期欠费;院内被村民盖了猪厩,又脏又臭。他于是从自己的公司挤出20万元加上筹集的资金、水泥,重新规划和修建,建成了丽江数一数二的村委会办公区。

 

村民们都看得出来,杨四龙这个老板当村主任,不是为了赚钱还倒贴自己的钱,的确是为大家谋利造福的,大家都打心里信任他、支持他。

 

齐手共建美丽家园

 

3年任期,转眼即至。村民们看到了希望,说什么也不愿他离任。于是,2010年3月的换届前夕,3年前的原班人马分乘3辆面包车直奔正龙集团总部,直截了当表达了心愿:“上一届,我们也没有什么把握,只是想请您来试一下。现在您要是走了,这个摊子谁也收拾不了,洛固村又要回到原来的老样子。您能看着我们不管吗?您忍心让您3年的心血白费吗?”面对乡亲们的信任,杨四龙再次挑起了洛固村主任的重担。

 

从塔城乡政府进洛固的村道,全长6.4公里,狭窄、坑洼。不彻底整治,洛固的发展就没有指望。他反复向县交通局陈述,并请来领导和技术人员现场踏勘。

 

为帮助村民改善生活条件,他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递交申请,又发动亲朋好友捐款,给每户购买床、桌椅、橱柜等;此外,他从县卫生局争取来资金,每户补助200元,给各家各户都修建了厕所。争取到退耕还林项目,给100户人家建了节柴灶……为了保护好绿水青山,他与各村民小组长、各组长再与村民层层签订协议,严禁砍伐贩卖树木。同时,他带领村干部全面落实国家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林权制度改革等政策,加大植树造林工作力度。几年下来,洛固村原先许多裸露的山岭又披上了层层绿装。

 

洛固河全长18公里、高度差718米,沿河两岸分布着洛固村的18个文化特色浓郁的少数民族村寨,生态良好、景色秀丽,很有四川九寨沟的韵味。杨四龙感到洛固村要奔小康,必须发展乡村旅游,用旅游业来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他提议重起一个村名——十八寨沟,获得村民们一致赞同。经按程序申报,2011年1月27日,洛固村正式更名为十八寨沟村,筹建起了十八寨沟旅游产业开发总公司,使其融入大香格里拉旅游圈。

 

“村民们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2013年3月,又到村两委换届时节。这次,原班人马不好意思再去找他,而是将挽留申请直接送到了县委组织部,他第3次留了下来。他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村民们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只要村民们幸福了,我也就幸福了。”

 

第三个任期,他从县交通局争取到项目,把3年前铺设的进村弹石路,改造成了长6.4公里、宽3.5米的水泥路,工程从当年4月开工,翌年春节前竣工。向市、县领导争取资金,铺设了村委会到达来寺长10公里、宽2.5米的水泥路……当年,他还从县农业局争取到10万元,新建了一个有40个摊位的农贸市场。

 

“产业不强,致富白忙。”杨四龙认为,发展经济,离不开产业支撑;发展产业,首先要有清晰科学的思路,才能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他通过采取“分片规划扶持”方法,扶持重点种养示范户,培植起了洛南鸡、洛北羊、洛西蜜等产业,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实现了品牌发展。每年春节,杨四龙都从公司拿出资金慰问村民;群众的心和他贴得更紧了。

 

现在的十八寨沟村,真可谓是旧貌换新颜。村里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家家都用上了太阳能、节柴灶,院坝打成了水泥地皮;60岁以上的老人,从被褥到水杯,生活用品全套免费发放。十八寨沟,成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丽江市委统战部)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