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宗教知识
 
环县道情皮影
作者:杨文远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22

 

 

“道情”二字可能许多读者会稍显陌生,皮影则不然。

 

道情源于唐代布道的道曲。学界对道情起源的认识,一般都是追溯至唐代的道曲和道调。道曲和道调是唐高宗崇尚道教的产物,到了玄宗时渐渐形成高潮。南宋时期唱道情已出现于宫廷之中。唐代的道曲、道调,宋代的法曲道情、鼓子词,都是早期道情的表现形式。
“皮影”是皮影戏的通用称谓。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亦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属傀儡戏剧种。表演时,艺人或立或坐于白色亮幕后面,一边操纵皮影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特别是在农村,这种民间艺术形式广受人们喜爱。

 

晋代《搜神记》中记载:汉武帝时,幸李夫人,夫人卒后,帝思念不已。方士齐人李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使帷帐,明灯烛,而令帝居他帐遥望之。见美女居帐中,如李夫人之状,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

 

上文叙述李夫人的帷幕灯影场面,应当是影视艺术的雏形。学界推测,皮影戏是古时候元宵观灯发展至市民文艺的产物。现代电影的鼻祖当首推皮影戏。

 

 

 

回想起来,自己小时候所接触到最早的“艺术”也要属皮影戏。家乡位于靖远雪山寺下的一个小山村,叫杨家坝,整个村子不到两百口人基本都是我们杨姓人。老家藏有一套皮影,这套皮影据说是爷爷辈在民国初期用二十八斤小麦换来的。皮影用纯牛皮制作,打磨、染色、刻凿得都非常精细,制作得也很精致,我猜想最初拥有皮影的这家人估计是揭不开锅盖了,不得已拿出压箱底的宝物换取一点粮食。一个世纪已经过去,爷爷辈、父辈们大都故去,当初分家产的时候,该分的都分了,小到锅碗瓢盆,现在,唯有这套皮影是祖上留下的共同财产。小时候,皮影戏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欢乐。皮影戏是由九叔杨重枝演绎的。九叔过世也有些年头了,他是个地道的民间艺人,除了皮影戏,他精通的手艺还有很多。

 

参观环县博物馆时,道情皮影展厅我看得尤为仔细。环县道情皮影戏即是“道情”与“皮影”相结合的产物,它集口传文学、民间音乐、民间美术、民俗活动为一体。博物馆馆员介绍说,环县道情皮影的演出历史可追溯至清末,但环县皮影雕刻历史并不长,环县道情皮影戏班最早使用的皮影基本来自陕西。大约20世纪初,陕西至环县行艺的皮影艺人有表演艺人,也有皮影雕刻艺人。环县著名的皮影艺人解长春在皮影馆中被重点介绍,他的皮影箱就是陕西一位不知名的雕刻艺人制作。解长春是一位德艺双馨的皮影艺术大师,他毕生提倡“以德作人,以德制家,以德传艺”,终其一生对环县道情皮影进行了大胆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解长春艺徒遍及陕甘宁一带,在群众和同行艺人中享有极高声望,被推崇为环县道情皮影的奠基人。他于民国四年(1915年)在洪德镇庙尔沟演出时患病逝世,终年74岁。

 

从2004年环县道情皮影普查的资料来看,其造型、雕刻深受陕西皮影风格的影响,是属于陕西皮影的继承与发展,兼有陕西皮影东西路两种风格。庙会、过关、还原等是环县道情皮影赖以生存的载体。庙会活动是环县道情皮影所参与的民俗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其他如过关、还愿等民俗活动大多是在庙会活动中进行的,正所谓“无戏不成会”。

 

 

环县道情皮影于2003年被列为中国民族文化保护试点工程首批试点项目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11月,作为中国皮影的一份子,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而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

 

(杨文远)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