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探索与理论】北京:四措并举推进建设民族团结首善之区
作者: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7/11/30

北京市现有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人口80.1万,流动人口22.8万,有5个民族乡、123个民族村、13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50个重点社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委市政府坚持首善标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营造首都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努力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首善之区。

 

主动服务国家民族工作大局

 

中央召开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坚持首都“四个中心”特别是政治中心的功能定位,将服务国家民族工作大局作为己任、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举全市之力,全力做好承办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接待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考察、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参加国庆、“9·3”胜利日阅兵等国家盛典、民族盛事的服务保障工作,充分发挥了北京作为全国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大平台的作用。主动承担中央国家机关、首都高校以及兄弟省区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实践和参观考察服务保障,每年接待100多批次;用心用情做好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赴京培训工作。

 

加大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力度

 

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在全社会唱响民族大团结的时代强音,重点在突出针对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上用劲发力。一是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依托市委党校开办全市党政领导干部民族工作研修班,为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市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局级领导,各区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各区民宗办主任每年组织为期一周的脱产培训。依托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对全市民族乡村、民族工作重点街道社区的基层干部、派出所民警,以及100多所中小学校长及德育主任进行民族政策轮训。目前已轮训2000余人次。二是发挥宣讲优势,加强民族团结宣传。创新方式和载体,讲好首都民族团结故事,全市4500支百姓宣讲团、3万余人宣讲员集中开展宣讲活动,增进民族间交流。西城区牛街每年举办“民族情·邻里倡和谐”专题百姓宣讲,挖掘民族团结微故事,宣讲民族团结感人事迹,受到各族群众欢迎。三是发挥品牌优势,选树民族团结榜样人物。发挥“北京榜样”“北京劳模”“中国梦365个故事”等品牌优势,从普通百姓角度生动讲述民族团结的身边故事,树立民族团结榜样形象。

 

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团结互助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努力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是加强民族文化展示与交流。把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通过举办系列民族文化艺术节,以及承办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全国少数民族文物展等系列活动,推动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促进各族群众互动交流、共建共享。二是加强各族学生交往交流。把民族团结意识融入学生的课堂学习、课余活动中,增强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感性认知,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坚持实行各族学生同校共班,按照“预科单设、高中混班、分层辅导、全面推进”的办学模式推进民族班混班住宿和混班教学,积极引导内地民族学生融入集体、融入学校、融入首都。三是有序推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市民化,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提供高效便捷均等化服务。既把一般性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纳入全市实有人口整体统筹规划,又重点解决语言服务、子女教育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殊困难和问题,积极营造首都尊重和接纳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群众主动融入首都建设的良好氛围。

 

强化创建活动的机制保障

 

市委市政府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领导,建立健全各种机制,推动创建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和协调配合机制。调整民委委员制度和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活动纳入委员单位和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以市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为基础,建立创建活动协调机制。市委常委会定期研究民族工作,完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市城市民族工作会议部署全面工作,出台《关于以首善标准做好新形势下首都民族工作的意见》,编制《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各级党委宣传部、统战部和政府民族工作部门齐抓共管,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立足全市民族人口基础信息、民族关系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制定创建活动的具体办法和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测评体系》。完善《首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办法》,将“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奖”确定为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奖项。统筹规划,有效衔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民族政策法规督查等各项工作机制。三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定期在市内16区和京津冀三地之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互观互学、互观互评活动,引导规范各单位各部门有序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本报记者)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