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丽江故事
 
吕家湾 码头圆了幸福梦
作者:王云飞 杨清旺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

11月中旬,阳光明媚的下午,乘着猪槽船缓缓驶入泸沽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下水草肆意舞动,木桨轻轻拨动水面,湖水被天空映得碧蓝,衬着几座远近不同的青山,恰如一颗遗落在绿色的丝绸之中的蓝宝石。这时,船头掌舵的身穿摩梭族服饰的“阿妹”唱起了山歌,清脆嘹亮的调子婉转悠扬。一曲传来“阿妹”跟记者聊起了她的新生活。

 

“阿妹”名叫王孝凤,是宁蒗县永宁乡吕家湾人。吕家湾村有汉族、彝族、藏族、普米族、佤族、摩梭人(纳西族)等民族居住。该村地处泸沽湖环湖风景区内,后靠树木茂密的大山,村前是美丽的泸沽湖。

 

王孝凤清楚地记得以前的苦日子和这些年她的好生活。特别是2017年5月18日,不仅对她来说,对于整个村寨来说都是一个值得欢庆的日子,吕家湾码头正式投入运营,以往冷清异常的吕家湾村在转瞬之间变得热闹非凡,圆了吕家湾多少代人的梦想,从此吕家湾村民头上的贫穷之帽也将随着船桨划去,过上和谐幸福的新生活。

 

 

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

 

“以前村民主要是靠种玉米、土豆及打捞泸沽湖中的小鱼为生;村里不少姑娘都嫁到条件较好的四川去了;村里的人四处奔波,到各个地方打工;虽然位于景区内,由于公路路面凸凹不平,游客不能进村,村内的旅游收入基本是空白……回想着前几年的吕家湾,王孝凤感叹连连。

 

上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宁蒗县开始发展旅游,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离吕家湾不足10公里的落水村开始组织进行旅游接待,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完成了从粗放的农耕向旅游接待的转型,目前全村的收入都来源于旅游接待。

 

王孝凤说,“上世纪90年代,我丈夫就到发展旅游的落水村打工,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游客,看着东家不断增加的收入,生活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心里痒痒的,羡慕不已。那时候的我们非常渴望有自己的船,在自己的村里搞旅游,想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圆梦:“猪槽船”满载喜悦

 

2015年12月,为兑现“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决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的庄严承诺,宁蒗县民宗局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组织示范区调研组到吕家湾村进行调研。

 

“通过调研了解到,部分村民过了农忙季节就无固定的事可做,于是滋生出了自由散漫的风气。全村无可支撑性经济来源,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和争抢游客乘坐自家游船为主。”宁蒗县民宗局局长杨志华说,扼制争抢游客现象的发生和将有不良生活习惯的那部分劳动力转变成制造财富的创业能手,是该村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当时召开的群众会议上,时任村小组长廖培坤向县民宗局提出的新建1个码头,以规范旅游促脱贫的意见被采纳。县民宗局随即做出保证,不管困难有多大,3年内一定要给吕家湾村建成1个码头。

 

经过多方协调,紧锣密鼓安排建设,终于在2017年5月18日,投入137万元新建的80米长、8米宽的新码头正式投入了运营,身着各种民族服饰的舵手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第一次接受村组的统一安排出船。

 

村小组长钱友潮说,“码头建成之前我们就策划成立合作社,全村32条船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码头运营以来的5个月里,吕家湾有了很大的改变,划船的收入从第一周每户分得270元,到十月黄金周时每户4100元,现在的平均正常收入可达每周每户1200元,村民们特别高兴。”

 

“以现在的情况,他们家通过出租房子和划船,一年下来收入也得有个十来万,收入不但和普通城市居民旗鼓相当,而且还是就近就业、能陪家人。”廖培坤说。

 

同时,吕家湾村对划船的收入以每周周日晚结算1次,把每周的总收入平均分配给全村57户居民。集体分配之后,原则上平均数少于百元以下的部分就不再分发,而是归入集体资金存入账户。既解决了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也让村民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守护:为子孙多留些“美丽” 

 

新码头建起来了,村民的收入有了支撑,村里的青壮年不再四处奔波,都陆续回来建设新家园。

 

在猪槽船上,村民一边摇橹,一边向外地人讲述泸沽湖的传说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说到兴起,村民往往还会纵情高歌一曲,为游人献上祝福。而当见到湖上漂有饮料瓶等垃圾时,村民也会及时打捞,防止湖面污染,环保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廖培坤说,“我们自己制定并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我们要求大家整天穿戴整洁,按时上下班等,这样规定后,大家都积极配合,就连那些行动不便、往日很少出门的老人,如今也坐在码头上,主动承担起了售票的任务。”

 

“现在大家齐心协力搞旅游经济,各民族之间越来越和睦,比过去不知道好了多少倍。”钱友潮说,现在大家都只有一个目标,为了共同的利益而努力,沟通交流也增多了,很多矛盾也迎刃而解。

 

对于吕家湾村今后的发展,钱友潮说,“感觉到发展晚了,但是我们能赶上这个好时机就很满足了,而且还有落水村作为对照,经常和落水村交流学习,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多关注指导,帮助吕家湾,吕家湾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村非常渴望发展,我们会好好珍惜,保护好美丽的泸沽湖,守住自己家乡的这一片净土。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王云飞  杨清旺  文/图)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