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彝族服饰新的“打开方式”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梁合芳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11

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由于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2014年,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云南世居少数民族中彝族服饰的数字化提升与传播”项目,是2017年4月份省民族宗教委向云南民族大学下达的2017年度省级文化项目任务之一。记者从云南民族大学了解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共29套彝族服饰的模型建造,并构建彝族土司服饰数字化展示系统,同时实现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多通道交互展示工作。

 

 

“VR+”时代的民族文化被接受和认可

 

云南省高校民族文化资源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徐武认为,之所以把彝族服饰列为世居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是因为彝族服饰反映了彝族的社会特征、美学、生活环境、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等。这种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中积累下来的彝族民族精神和气质,让彝族服饰展示出彝族人的鲜活个性和独特的民族精神面貌。

 

“随着科技的进步,VR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数字化的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现如今‘VR+’时代的云南少数民族服饰艺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和认可。”徐武说。

 

“三维模型+数字化展示系统+虚拟穿戴”

 

当前,科技已经让许多的历史“活”起来,如何运用数字化的形式来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徐武给记者做了详细的解答:

 

首先是制作彝族土司服饰的三维模型,用现今流行的三维建模方法3DMAX进行建模、渲染、绘制贴图、特效以及动画制作等。

 

其次是构建彝族土司服饰数字化博物馆展示系统,运用三维建模方法再现服饰博物馆文物、历史以及其他场景。这种方式是运用较多的一种新型的服饰博物馆构建模式,它运用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VR技术等数字化手段,进行传统服饰的虚拟展示与交互。

 

最后是应用Cardboard实现对虚拟服饰的交互穿戴。通过利用Cardboard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彝族土司服饰数字化手机APP的观看,可以在用户所在的实体空间实现对虚拟服饰的虚拟交互穿戴,增强彝族数字化服饰的可观赏性及可交互性,极大地提升大众的关注度并改善彝族土司服饰的体验方式。

 

“目前,我们已完成总共29套彝族服饰的模型建造,并构建彝族土司服饰数字化展示系统。通过这些方式,给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带来全新的方式和理念,从而更好发挥出少数民族服饰数字化保护的实际意义。”徐武说。

 

 

助力文化资源的二次开发

 

“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现状,是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优秀传统的前提条件。”据介绍,开展此项目,首先对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对生存现状、品牌建设、开发成本和行业环境等进行综合考量,这为云南各文化部门和文化企业进行宏观调控与产业开发提供了良好、合理的参考。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旅游产业的‘生产资料’,蕴含了较大的经济价值。进行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数字化提升与传播研究,将有助于二次开发少数民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经济价值。通过数字化复原与交互、民间艺术真实的展演、对传统手工艺品进行创新设计包装和营销、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能有效提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关注度,更好地挖掘和实现其最大经济效益。” 徐武说。

 

徐武表示,下一步将会把工作方向转向其他少数民族的相关技艺,如傣族织锦等。同时利用此方法,培训、培养更多人,利用VR技术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梁合芳)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