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丽江故事
 
“荒坝”新气象——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镇走访记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杨清旺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16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丽江的拉市海,“醉人”是一点儿都不过分的。近日的拉市海,虽然有丝丝寒意,但仍有一番风味。

 

“拉市”为古纳西语译名,“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如今,“荒坝”变成了花海,候鸟成群,熙熙攘攘的游客与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交织成一幅层次丰富、色彩鲜艳的迷人画卷。拉市海能成为丽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它的生态保护脱离不了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作为传统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典范,拉市海以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百姓增收致富为目标,让周边各民族聚居的村庄焕发出无限魅力,各兄弟民族更加团结和睦,共同繁荣发展。

 

 

呵护“生命的摇篮”

 

阳光正当时,我们驱车前往丽江城西面10公里处的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拉市镇,刚出丽江西边隧道,就能看到美丽的拉市海,如镜的湖面倒映着圣洁的玉龙雪山,越冬水鸟安然栖息,或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构成高原湿地特有的气息,享受着这迷人景观带来的精神满足,大感畅快。

 

拉市海是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6523公顷的拉市海,拥有独特的高原湿地气候,众多的生灵在此繁衍,被誉为“生命的摇篮”。

 

“习近平总书记早就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少数民族有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优秀传统,如果没有了拉市海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迷人的风光,那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就相当于我们失去了‘金山银山’。”拉市镇镇长龚道勇说,拉市镇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大力宣传教育,使群众及游客主动参与拉市海生态的保护。

 

近一段时间以来,拉市海管委会面对拉市海严峻的旅游大环境,全面推动拉市海乡村旅游新的转型升级。玉龙县旅游发展委党总支副书记和文明说:“在旅游发展中,始终坚持保护在先,开发为后。”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纳西文化中重要的理念之一,在拉市海湿地公园内更是将这一理念发挥到了极致。“湿地博物馆”“纳西东巴祭署博物馆”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博物馆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导人们保护生态,共同呵护拉市海这个“生命的摇篮”。

 

漫步于拉市海湿地公园,时常看到三五成群的游客走走停停,眼前的美景足够让他们享受一番。“夏天看花,冬天看鸟。”游客李玲告诉记者,住在丽江古城区的她,经常在闲暇的周末约上亲朋好友到这里“混日子”,“安逸”是她对拉市海良好生态的评价。

 

 

生态旅游带动致富

 

如今,拉市海已经名扬四海,但在1996年之前,拉市海只是一个不为人知的高原湖泊,当地老百姓生活贫困,以种地、打渔为生。

 

“要改变以打渔为生的观念。”拉市镇意识到,拉市海的资源是宝贵的财富,发展需要旅游的带动。随着丽江正龙集团的入驻,拉市海的旅游渐渐有了起色。正龙集团董事长杨四龙为了让游客能充分领略湿地风光,开始在湿地周围养马。这一小小的举措,让周边的村庄活泛起来。村民们效仿着把自家的马匹牵出来做生意,很快,旅游给村民们带来了甜头。如今,湿地周围的村子,几乎每家都养着马匹,逐步发展致富。

 

除此之外,拉市镇还引进了花花色玫瑰庄园有限公司,在均良村种植了上千亩食用玫瑰及观赏玫瑰,打造了现代化生态旅游区,均良村从传统农业种植逐步转向发展生态旅游业。

 

“原来村里都是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但传统农作物产量低,只能维持村民的基本生活。如今,农户们的收入多了,环保意识随之增强了,候鸟也增多了,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木金江说。

 

据了解,像木金江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目前丽江花花色玫瑰庄园有限公司已经有员工200余人,周边村民占到了总数的97%。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流转周边村民的土地,让村民加入到公司工作,老百姓从简单的传统农业种植转换成产业工人,给周边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变化。

 

拉市镇依托拉市海发展旅游业,打造全域旅游。目前,拉市镇人均年纯收入已经达到12800元。“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亲们听了都为之一振,对未来信心满满。”龚道勇说,相信拉市镇各民族群众的日子将会越过越好。

 

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对拉市海特别有感觉,青山绿水,物种丰富,这里不仅是各种候鸟的天堂,还是民族文化的资源宝库。”同行者告诉记者,让他最有感触的要数“56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展厅”。

 

在展厅前,高过人头的“红石榴”石雕让人眼前一亮,上面刻着的“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人瞬间充满能量。

 

据丽江正龙集团党委书记吴学华介绍,“红石榴”是2015年10月,以“民族团结进步、创业创新共富”为主题的第十五届全国“村长”论坛的创新活动内容之一。按活动倡议人杨四龙的话来说,就是“发达地区帮落后地区,富村帮穷村,富人帮穷人,发达的村子带着落后的村子一起发展。”

 

“众人拾柴火焰高”,刚走进展厅,醒目的几个大字,配之以生动形象的图画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展馆中,一一展示了56个民族的服饰文化,据悉,这样的展厅在全国也是极其少见的。

 

“这个展厅的建立,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了解其他兄弟民族的一个平台,促进相互了解,增进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繁荣发展。”丽江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杨建勋告诉记者。

 

回味着拉市镇之行,美不胜收的生态环境,干劲十足的各族群众以及“安逸”的民族关系,展现着“新荒坝”的新气象,拉市镇未来可期。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杨清旺)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