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和谐大理
 
“没有一个学生因贫辍学”——大理州民族中学多措联动济困促团结
作者:范芳钰 谢欣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6

 

 

 

 

大理州民族中学是一所面向全州山区少数民族招生的全寄宿制高级中学,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79.35%,农村学生占90%以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70%以上。“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大理州民族中学校长杨文彪接受采访时说。

 

为了让贫困户子女能够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更高一级学校深造,大理州民族中学自筹经费扶贫济困,同时通过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人才队伍等多种措施让学生能够上得起学,有业可就,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

 

解决后顾之忧  感受教育力量

 

为了让教育能够更全面地覆盖到贫困山区乡镇,大理州民族中学承担了中央文明委“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大理高中“宏志班”的办学任务,招收滇西七州市品学兼优的贫困农民子女和困难下岗职工子女,同时减免学费,并对贫困学生每生每年补助生活费3000元。在2017年冬季到来之前,学校还拿出一部分资金购买保暖内衣和床单、棉被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温暖地度过寒冷的冬天。

 

一名高三的学生告诉记者,“自从在大理州民族中学读了书,家里面从来没有因为教育费用的问题而烦心过。”

 

近十年来,学校自筹用于扶贫济困的资金总额达1963万余元,许多孩子从大山里走出,学到知识带回家乡,帮助家乡发展,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要让贫困学子能够安心求学,上得起学,这是我们的主要目的。帮扶不仅是要改变学生就学困难的情况,同时也是在改善他们的家庭条件,让学生的其他兄弟姐妹能够通过他的发展来感受到教育的力量。”杨文彪说。

 

提升办学水平  发挥辐射影响

 

建校35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大理州民族中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批批贫困学子以优异的成绩走进了理想的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杜艳丽曾在大理州民族中学读高中,毕业后,她回到母校担任高中化学老师,“高中的时候,老师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大学毕业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回到学校,把自己所学的都教给学生,让他们更加优秀,为自己、家庭和社会都能够贡献出一份力。”

 

多年来的辛勤耕耘,让大理州民族中学桃李芬芳,一些学生回到家乡还成为了致富带头人。2011年,大理州民族中学成为了“一级一等高级中学”,教育教学成绩连续十三年居于全省民族中学前列。2017年高考一本率61.28%,本科率97.94%;总上线率100%。

 

为了让更多地方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学校先后与红河州绿春一中,大理州漾濞一中、洱源一中,怒江州贡山一中、兰坪一中,丽江市玉龙县民族中学等学校开展帮扶工作,每年安排骨干教师到各所学校进行教学交流。杨文彪说,“如今,学校已经先后培养了1万多名少数民族学生,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特殊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贡献。”

 

培养认同感  树立团结意识

 

要共同繁荣发展,就要共同团结奋斗,学校以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活动。校园里,随处可以看到宣传民族团结知识的展板,体现“各族学生一家亲”的文字、图片……这所先后有白族、回族、彝族、独龙族、阿昌族等16个少数民族学生就读的学校正散发着独特的民族文化芬芳。

 

“要让各族学生能够和谐共处,一起快乐、安心地在学校学习,”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发展,杨文彪告诉记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同感。”让各族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和谐共处,互相理解的前提就是要尊重他们的民族文化习俗,在课上,老师要尊重学生的民族文化习俗,课下,同学与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对方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至今为止,学校没有发生过一起因民族习惯不同而起的冲突矛盾。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理念的认同,学校还开设民族理论课,组织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开发民族团结校本教材,树立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

 

不仅如此,学校里的老师们还经常互相交流探讨,总结好的教育经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发展。“闲暇时候,我们会到学生宿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也拉近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杜艳丽说。一系列的民族团结措施让学校的民族教育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2017年,大理州民族中学被评为了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质的教学质量,傲人的教学成绩都让这所创建于1982年的学校在大理州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向少数民族招生,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为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填补没有大学生的空白,促进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种种措施都让这所学校不断散发着自身的独特魅力,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承载更多的希望和梦想。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范芳钰   实习生  谢欣)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