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和谐寺观教堂
 
让教堂建筑扎根中国文化土壤
作者:阚保平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8/2/8

 

 

 

 

中国教会领袖在20世纪50年代发起“三自”运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摆脱洋教形象,使中国基督教能够与中国文化相适应、适合中国人需要,而不是“在中国的基督教”。当年利玛窦的努力以及19世纪末开始的“本色化运动”都是这种文化努力。现存的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基督教堂基本都是20世纪初的建筑,这既是“本色化运动”的成果,也是一些有远见的传教士对于基督教在中国需要结合中国文化的认识结果。

 

陕西三原县基督教总堂是陕西境内最早建立的教堂之一,原名“救世堂”,始建于1915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老教堂为土木结构,远远望去,教堂顶端是中国传统的飞檐硫瓦形式,檐上有祥兽,檐下有风铃,独具中国传统建筑之风采。

 

每每谈到中国基督教教堂建筑中国化的问题时,就会有人问:基督教教堂怎么能建得像佛教寺庙一样?但事实上,今天中国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是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结合了中国文化形成的,很多寺庙建筑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楼阁建筑风格。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佛教的寺庙建筑风格也有不同,体现着当时的中国建筑风格特点。在中国基督教教堂中,广东汕头的礐石堂、北京的缸瓦市堂、陕西三原的基督教总堂、安徽宿州的福音堂、上海的鸿德堂等教堂建筑都是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或者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很明显,它们与佛教寺庙建筑有着一定的区别。

 

如今,有不少人认为教堂必须有尖顶,不少人说建教堂一定要建哥特式的,否则不像基督教堂。然而,并没有相关圣经依据或者神学依据表明哥特式建筑代表基督教教堂风格。事实上,飘逸灵秀的哥特式建筑也是起源于法国的建筑风格,是在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下而形成的。既然法国的哥特式建筑能够成为基督教建筑的经典风格之一,为什么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不能成为中国基督教教堂的经典风格?

 

从表面上看,教堂的建筑风格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但是在深层次上,反映的是神学思想。以欧洲哥特式教堂为例,其兴起反映了欧洲教会当时的文化意识和神学思想。今天,欧洲和北美主流教会新建的教堂已经鲜有罗马式或哥特式,原因在于:其一,尽管哥特式教堂不都是在西方殖民主义时期建的,但哥特式教堂建筑是殖民主义时期的教会记忆,今天的主流教会对殖民主义时期教会的宣教思想和行为持有批判态度。其二,中世纪高耸入云的教堂建筑反映了当时教会对政教关系的理解。从神学角度而言,俯瞰全城的教堂高度代表着教会凌驾于社会,要在社会中掌王权、坐首位的思想。如今,主流教会的教堂建筑多为现代风格或艺术风格,并且较多地考虑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不再高耸入云,这主要源于耶稣不是作为君王来到世界被人服侍,而是“取了奴仆的形象”要服侍人这一神学观念。教会要追随耶稣,就要像他那样心存谦卑,内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

 

时至今日,中国基督教的洋教形象、而且是旧洋教形象挥之不去,已经成为改革开放后在日新月异发展的中国文化领域和社会领域中一块极不和谐的文化真空。基督教教堂数量在发展,但在文化层面(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达方式、表现形式)则与几百年前的西方基督教几乎无异,而且不少人仍嫌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传教士把当年的西方文化内容植入了基督教信仰,甚至作为教条传播到中国;传教士离开后的几十年中,西方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文化和社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国教会仍坚持着原有的信仰内容、表达方式、表现形式,因为这一切在当初就被教义化了,被视为基督教的必要特征和信仰。由此,基督教在中国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的西方基督教存在方式,如教堂建筑风格、崇拜方式、解经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包括对其他宗教的不容忍等。

 

基督教要在中国扎根,并且成为真正的“中国基督教”而不是“在中国的基督教”,就必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扎根。在中国,如果始终保持基督教为洋教,那么无论在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在内在思想上,基督教在中国都难以长久持续发展,因为这种文化的不融合最终会产生文化抗拒。洋教代表的不仅是宗教,更是文化,而且是异质文化。中国的国力在稳定上升,文化实力通过不断的文化反省和扬弃也在不断发展,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在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代表异质文化的基督教在中国遇到的文化阻力会越来越大。

 

福音是超越文化的,不与任何文化相冲突,但这绝不是说西方基督教代表的西方文化思想超越中国文化思想。在耶稣的教训中找不到任何与中国文化有冲突的内容。福音要通过文化来表达,而且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一旦把来自于一个文化的表达方式作为基督教信仰的标准表达方式,就会产生对来自其他文化表达方式的不容忍,这一不容忍最终会导致“差异成为冲突”。基督教产生于中东,发展到西方,而且在西方处于文化及政治强势的时候从西方大规模进入中国,西方文化的排他性被作为基督教福音的纯洁性,对于中国文化的不容忍被作为基督教信仰的不妥协。作为中国的基督徒,我们具有极大的历史优势和文化优势,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悠久而且丰富的文化传统,都是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福音的巨大财富。如果放弃这巨大的文化财富和历史财富,反而坚持西方的文化特点和文化表达方式,那就无疑是在浪费上帝为中国教会预备的上好的福分。

 

有人可能会认为基督教从来就是原始的、西方的,其实这种观念中的基督教只是欧洲在一个特定时期的基督教。基督教从来都是与时俱进的。今天欧美很多传统的基督教教堂里,也在宣讲着全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福音。在圣经中,耶稣打破了很多旧的文化习俗和旧的宗教观念,因为他传讲的福音信息不受特定的文化限制,也不受特定观念或习俗的限制。既然基督教不是诞生于西方,耶稣也不是西方人;既然福音不受文化限制,福音需要文化来表达,我们作为中国人为什么不能用中国文化来表达,反而一定要用西方文化来表达呢?保罗说:“你们不要效法世人的行为和习俗,却要让上帝更新你们的思想,使你们转变成新人。”

 

犹太基督徒曾力图用犹太文化限制基督教和福音,门徒打破了这个文化限制,基督教才走向了欧洲并进而走向世界。今天,我们同样不能以西方文化标准限制在中国的基督教和福音。

 

基督教在中国要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接受中国的文化现实、历史现实和社会现实。基督教只有中国化才能够成为“中国基督教”,才能够在中国大地生根;只有扎根于中国文化传统,才能获得适合中国人的对福音的表达方式和信仰方式。当中国建筑风格成为中国基督教教堂建筑主流风格的时候,我们才能说“这是中国基督教”,因为外在形式体现着内在思想观念的改变。

阚保平

 

(作者系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