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省内新闻
 
砚山 “新绿”点燃新希望
作者: 杨清旺 王云飞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8/3/23

 

 

 

 

“我们要脱贫,就要靠产业。”“我们不等靠要,争取早一天有产业支撑,早一天脱贫。”……阳春三月,来到砚山县稼依镇,一句句接地气的话语,正是稼依镇补佐、落太邑村委会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

 

为实现2018年砚山县全面脱贫摘帽的目标,稼依镇按照“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的“双推进”工作思路,深入调研,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补佐、落太邑村目前已经栽下了4000多亩连片的软籽石榴。

 

在满山的石榴地里,看着刚刚冒出绿芽的石榴树,不由让人联想到勤劳的村民采摘着饱满果实时的那一张张笑脸。

 

 

 

因地制宜  找到希望之苗

 

稼依,因有着广阔而又肥沃土地,被称为庄稼依附的地方。今天的稼依,宽广的坝子造就高原特色农业,经济社会发展良好。

 

然而,补佐、落太邑村委会属于山区,经济条件相对于坝子有一定差距,所以这里也成为了稼依镇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主阵地。

 

“我们这里土地不肥沃,种下玉米都不成器,一年到头一亩也就300来块的收入,实在找不到其他苦钱的办法。”补佐村委会新朵甲村村民高胜告诉记者,贫瘠的山地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贫困发生率较高。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稼依镇镇长李有能说:“只要把百姓装在心里,总会有办法的,我们因地制宜,要找到适合补佐、落太邑这些山区发展的产业,软籽石榴在旁边的者腊乡已经试种成功了,经过长期的考察,决定引进鑫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来发展软籽石榴种植。”

 

“我们请来专家对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做了大量的分析,专家们认为补佐和落太邑很适合软籽石榴种植,目前市场上软籽石榴供不应求,销路根本不用担心,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鑫珵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海川说,公司负责石榴树苗的引进,并与文山学院、砚山县科协等单位合作,专门成立工作组,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谭海川说,“与者腊乡不同的是,我们不流转土地,老百姓的土地自己种,为他们争取最大的利益。同时以技术支持保障品质,产出的石榴有多少我们收多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群众学习技术,自己能发展。”

 

党建引领  做通群众工作

 

一切准备就绪,这时候村民给镇干部和村干部出了一个难题。

 

“栽得出来吗?栽出来卖给谁?”“你们政府之前叫我们种油茶、种蓖麻,就没有一次成功过。”村民们抵触情绪较大,不愿相信能种好软籽石榴。

 

稼依镇党委副书记凌涛说,“当时大部分群众都是持怀疑、观望的态度。我们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在这过程中,有些农户就说,‘叫我们种了这么多次都没得吃,我们自己种包谷,能收多少吃多少。’群众工作很难做通。”

 

“你们不种,我来种,我第一个来做,我来带头,我来承担这个风险,受益了,大家一起来做。”在最艰难的时候,村党员干部站出来带头做,扛着锄头上山挖树塘……
补佐村党总支书记高永才说,“我们要脱贫,就要有产业,要做产业就要做新的,传统的种植已经不适应了,我们党员必须带头做好示范。我们主动去培训,多跟群众交流,把新思想带给群众,慢慢地转变观念,百姓才能脱贫致富。”

 

稼依镇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做通了群众工作。村民沈建臻告诉记者,以前没有做过新的产业,想过自己种水果,但是单打独斗力量不足,没有资金、技术,风险很大。这次由政府牵头来做,有了底气,再通过村干部来做工作,打消了顾虑,现在树苗已经种下去了,看着树苗慢慢发芽长枝,就像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今年我种了35亩,有些土地是租亲戚家的,这是政府给我们搞的产业,非常有信心做好。”高胜说道,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成功。

 

干劲十足  村寨焕新颜

 

“现在,我们4000多亩的软籽石榴树苗已经种下去了,都是公司先垫付着树苗和打塘的钱,等到村民有了收入再慢慢还款。每亩地可以种植70到80棵,预期一亩能有5万多元的收入,这比传统的种植不知翻了多少倍。”李有能说,“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内老少都来种植树苗,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到七八岁小孩,都在山上送苗、浇水,很多村民是带好日常用品,在上山做饭吃,满山都是群众忙碌的身影。”

 

只有抱得紧,才能更暖和。高永才说,“我们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保证村民的权益,同时采取村民入股的方式,每年进行分红,实实在在地让村民受益。”

 

 

 

在鑫珵公司基地,记者看到村民沈建书在等着公司新一轮的树苗发放。沈建书告诉记者:“我今年种了10多亩的软籽石榴,有800多棵,我这次来公司是想再拿一点苗去栽在不连片的地方,因为我觉得软籽石榴的市场前景很好,村民们对软籽石榴充满了期待,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现在我们的软籽石榴已经落地了,树苗渐渐长大,基地也基本成型,相信这些贫困村在未来几年将会走上致富的道路。”稼依镇党委书记纳巨臣说,现在对于脱贫很乐观,对于未来,稼依镇已经有了很好的规划。

 

“现在我们想着在石榴地里开农家乐,建婚纱摄影基地,通过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片石榴地,我们将依托几千亩连片的石榴林发展旅游业,在石榴林地里套种其他农作物,发展全域旅游,打造软籽石榴的品牌,让稼依镇成为软籽石榴的代名词。”纳巨臣说,未来的稼依镇不只是有辣椒和蔬菜,软籽石榴将会是这里的一大品牌。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杨清旺  王云飞)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