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宗教视窗
 
云南宗教文物掠影
作者:民族时报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8/4/18

宗教活动文物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寺庙、道观、清真寺、教堂等文物建筑及附属的大量经卷、法器、造像等可移动文物。做好宗教活动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宗教界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中起到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先后7批次公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宗教活动场所。为进一步树立文物保护意识,本报特就我省被评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宗教活动文物进行了梳理。

 

■ 石钟山石窟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剑川石窟,位于剑川县城西南25公里石宝山南部文峰。石窟群依山开凿,宏伟壮观,共有石钟寺区、狮子关区和沙登箐区,计17窟,造像139躯,是南诏、大理国时期的艺术瑰宝。

 

剑川石钟山石刻艺术作为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为研究西南地区南诏、大理国政治、经济、宗教、哲学、艺术等社会历史和民俗历史提供了直接可靠的实物资料,以其高超的雕刻艺术价值和珍贵的历史文物价值,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内容。

 

■ 崇圣寺三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建筑的一组颇具规模的佛教寺庙,位于原崇圣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势。崇圣寺初建于南诏丰佑年间(公元824~859年)。壮观的庙宇在咸同年间已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三塔建成千余年来,饱经风霜,经受了历史上多次强烈的地震。史载: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大地震,千寻塔“裂二尺许,形如破竹”,后“旬日复合”。1925年地震,塔顶震落,残破益重。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1961年将三塔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三塔进行了精心维修,在维修过程中,于千寻塔塔顶和塔基内清理出南诏、大理国时期的佛像、写本佛经等文物600余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南诏、大理国时期文物中最丰富、最重要的一批。其中一尊金质造像,重1135克,高0.24米。此外还有刻字铜片,佛经,各式铜镜,各种药物,如朱砂、沉砂、檀香、鹿茸、珊瑚、云母等。这些实物,为研究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历史、宗教、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太和宫金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铜瓦寺,位于昆明市区东北郊,是云南著名的道观。主殿系青铜铸造,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名之“金殿”。金殿初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云南巡抚陈用宾仿照湖北武当山天柱峰的太和宫及金殿样式建造,崇祯十年(1637年),由巡抚张凤山将铜殿拆运至宾川鸡足山。现存金殿为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建。金殿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也比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纯铜铸殿。为研究云南省明清以来的冶金铸造技术和云南清代木结构建筑的造型及装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地藏寺经幢
位于昆明市拓东路南侧的昆明市博物馆(原古幢公园)内,被誉为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珍品,是大理国(公元937-1253年)布燮(官名)袁豆光为超度鄯阐侯高观音之子高明生所造,又名“地藏寺石幢”或“梵文经幢”。

 

地藏寺石幢的雕刻技艺备受国内外推崇赞誉,素有“滇中艺术极品”之称,实为中国绝无仅有之艺术杰作。作为我国古代石雕艺术瑰宝,受到了政府有关文化文物保护管理部门的重视与关注。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保护、文化、观赏价值,是我国民族宗教史、文化史、佛教艺术史、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佛学研究极其珍贵的文物史料。

 

■ 广允缅寺
位于沧源县城勐懂镇,始建于清代,是云南省西南少数民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具有重要影响的寺院之一。建筑风格较多地受到汉族建筑风格的影响,保留了佛教寺院的基本形式,是汉式建筑外形与傣族庭院内部装饰的有机结合,在建筑艺术风格上独具一格。广允缅寺由于其历史、地域、人文、宗教的重要地位,于1988年元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 曼飞龙塔
位于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的后山顶上,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曼飞龙塔独具一格的建筑形式,表现了傣族人民在建筑技术上的成就,同时,由于曼飞龙白塔具有缅甸佛塔的风格,所以还体现了中外建筑技术和文化的交流。

 

■ 南诏铁柱
南诏铁柱位于弥渡县城西北太花乡庙前村(古称铁柱邑)原铁柱庙内。柱身题记:“维建极十三年岁次壬辰四月庚子朔十四日癸丑建立”。南诏铁柱是南诏现存稀有文物之一,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情况和冶铁技术水平,史料价值很高,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妙湛寺金刚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穿心塔”,坐落于昆明市东郊的官渡镇,它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一处砂石构筑的典型喇嘛式佛塔。

 

妙湛寺金刚塔建于明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和1982年曾进行过两次修葺。元明时期(公元13~17世纪)出现了一些为简化礼佛而兴建的过街塔和门塔,反映了佛塔逐渐世俗化的趋势,妙湛寺金刚塔就是其中的典范,对研究喇嘛式佛塔建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大宝积宫与琉璃殿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丽江市古城区大研镇北9公里的白沙村东。琉璃殿与大宝积宫是位于同一条中轴线上的两座寺院,均为丽江土官木氏所建。琉璃殿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大宝积宫建于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宫内保存壁画12幅,是丽江现存壁画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部分。壁画内容把佛、道、喇嘛三教人物道义组合一起,表现技法融合了汉、藏、纳西、白等族的优秀传统手法,是研究我国民族学、艺术学的一份珍贵的史实资料。

 

■ 筇竹寺
坐落在昆明西北郊玉案山上。该寺大雄宝殿的角上有一块元朝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立的圣旨,其内容为敕封该寺住持玄坚为“头和尚”,要求官员军民予以保护,并赐存《大藏经》。筇竹寺的五百罗汉像被誉为“东方雕塑宝库中的明珠”,被公认为是大小有如真人、艺术质量最高的罗汉塑像。

 

■ 水目山塔
位于祥云县马街乡水目山水目寺前。此塔为纪念大理国护法公高量成之子皎渊而立,一般认为在大理国时期(公元937-1253)所建。从唐朝起,水目山寺院经过多次修理扩建,逐渐形成了一个建筑群落。2006年5月25日,水目寺塔作为唐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常乐寺塔和慧光寺塔
常乐寺塔又名东寺塔,在昆明市书林街南段。原在常乐寺内,常乐寺称东寺,故名东寺塔。西寺塔在东寺街南段原慧光寺内,慧光寺称西寺,故名西寺塔。据史书记载,东寺塔与西寺塔同为唐代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嵯颠所建,始建于唐太和三年(829年),历时30年,于大中十三年(859年)竣工。2006年5月25日,慧光寺塔和常乐寺塔作为唐、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佛图寺塔
民间称为蛇骨塔,位于大理市下关镇以北3公里,阳平村原佛图寺前,因寺得名。佛图寺塔始建年代约为南诏劝丰佑时期,其造型与千寻塔相同。1981年5月维修时,在塔刹基座内出土观音造像等52件文物,在塔门上部出土元代经卷47件,为研究佛教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 大姚白塔
位于大姚县西城门外的宝顶山顶。白塔建于746年,为我国唐代建筑之一,相传为唐天宝年间吐蕃所建。白塔历史上曾经历过数次地震,仍安然屹立。1982年,省政府拨经费重修,恢复了白塔的本来面貌。白塔在云南仅此1座,是云南早期舍利塔的实物例证,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大姚白塔作为唐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曹溪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昆明市安宁市温泉镇龙溪路。始建于宋代(大理国时期),建筑总体布局为常见四合院式,主殿宝华阁为全国罕见木质殿宇。殿内供奉的观音、文殊、普贤三圣像,是国内少见的宋代造像。

 

■ 秀山古建筑群
秀山位于玉溪市通海县城南。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千百年来,经通海节度使、大理国王段思平等历代的扩建修缮,文人学士、百姓官宦的爱护与完善,遂成为林木丰茂、文采斐然、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主要包括:涌金寺、清凉台、玉皇阁、普光寺、三元宫、土主庙(田勾町王庙)、万寺宫和白龙寺,山上生长着宋柏、元杉、明玉兰、茶花,也被称为秀山“四绝”。秀山不仅有山川之秀丽,更有历代墨客骚人、学者名宦之吟咏,使秀山成了“匾山联海”和碑林。至今保留在秀山的匾联碑刻有200余副(块),这些匾联碑刻,洋溢着诗情画意,书法均属上乘之作,使诗、书、画、景和精美的建筑珠联璧合。

 

■ 指林寺大殿
指林寺坐落在红河州建水县城内西南隅,坐南面北,素称临安首寺。指林寺大殿为我省尚存的元代建造、宋式做法的大型木结构建筑之冠,在国内也极为少见,许多古建筑专家给予了极高评价。

 

指林寺创建于宋末,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明景泰元年(1450年)《重修指林寺碑记》载:“寺始于宋、成于元,而兴于今。”元贞间(1296年)建一殿一塔,而大规模增修则在明代永乐年间。

 

■ 真庆观古建筑群
真庆观古建筑群,位于昆明市区白塔路与拓东路交叉路口,原名真武祠,始建于元代。明、清两代均有扩建。该古建筑群1983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真庆观古建筑群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现存真庆观由真庆观、都雷府和盐隆祠三部分组成,是昆明市区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明清两代建筑最多,较完整的古建筑群。对云南的建筑史、艺术史、宗教史及云南与中原文化交流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 黑龙潭古建筑群
黑龙潭由两组道教建筑群构成,隐于绿荫深处的龙泉观称为上观,临于碧潭深水的黑龙宫称为下宫。此外,黑龙潭里还有三株久负盛名的古树,即唐梅、宋柏和明茶。黑龙潭过去一直以此龙潭和古木为主要特色,并称黑龙潭“四绝”。前后两池池水相通,中间以石桥为界,左边是浑水潭,右边是清水潭。奇妙之处就在于清、浑二潭是连通的,实际上就是一个潭,即黑龙潭。但两池的水相连,而水色不同,泾渭分明,就像是道家阴阳各半的 “ 太极图”。站在桥上,就可以发现一个奇景: “两水相交鱼不往,一桥横断水色殊”。

 

■ 保山玉皇阁
玉皇阁位于保山城西太保山,该阁建于明洪武年间,为3层重檐斗拱建筑,由36根高大的圆柱支撑,顶部全是梁架斗拱,渐次往上收拢成八卦形,至屋顶为太极图。屋顶系金黄琉璃瓦铺就,外观飞檐翘角,看上去端庄大方,气势雄伟。楼内有精美的壁画、泥塑和浮雕,楼前有两亭一台,还有3棵枝繁叶茂的大青树,旁边有太清仙境、玄帝观、文昌宫等建筑,为保山八景之一。其庄严超拔的气势、精妙至极的建筑工艺令人赞叹,可谓古“西南丝绸之路”重镇一颗光耀夺目的古建筑瑰宝。2006年5月25日,保山玉皇阁作为明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沙溪兴教寺
兴教寺是国内现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坐落在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鳌峰山阳坡。现存大殿、二殿。大殿内有明代佛教壁画12幅。其题材广泛,人物众多,造形生动,融佛教故事与世俗生活为一体,充满神话气氛,颇有民族风格,是不可多得的仿古代白族绘画艺术珍品,也是研究古代白族宗教、艺术的宝贵实物资料。

 

■ 曼短佛寺
位于勐海县境内。据史籍记载,此佛寺始建于公元950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是南传佛教传入后建的最早佛寺之一。曼短佛寺的建筑造型和装饰艺术集中地体现了傣族古代建筑技术和历史文化的精华。2006年5月25日,曼短佛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长春洞
位于巍山县境内的巍宝山西麓。创建于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由前殿、正殿、道舍、花园等建筑构成,整个建筑坐东面西,规模较大,风景秀丽。长春洞殿堂间道教壁画比比皆是,楹联匾额数不胜数。2006年5月25日,长春洞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寿国寺
寿国寺位于澜沧江东岸维西县,该寺于清雍正七年(1729)始建,历时5年建成,为红教喇嘛寺院,清乾隆十年(1745)因失火被焚毁,后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迁至现址重建,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寿国寺的建造,据说是康普土干总禾娘积极捐资而成,后来就成为滇西北藏传佛教噶举派十三大寺院之一。2006年5月25日,寿国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茨中教堂
茨中教堂位于德钦县南部,是一座天主教堂,这座法国传教士建造的天主教堂,1909年动工,1921年修建完成,气派的教堂成为了“云南铎区”的主教礼堂。2006年5月25日,茨中教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 允燕塔
位于盈江县允燕山上,又称曼勐町塔。允燕塔始建于1946年,由盈江盏达土司思洪升募建,直到1955年才竣工。1982年省有关部门拨款重修。该塔是将外来佛教文化和傣族传统建筑融为一体的创造性建筑,此类佛塔全国仅有两座。2006年5月25日,允燕塔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本报综合)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