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远古名“城” 现代标杆——广南县六郎城村采访手记
作者: 杨清旺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8/4/27

谷雨刚过,在绵绵细雨中走进六郎城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村口高耸的山门让人肃然起敬,威不现而自立,和谐幸福的欢语声洋溢在这个古香古色的山寨,乐不请而自来。

 

“六郎城”名曰“城”,其实只是一个淳朴的壮族小村,与众不同的是,这座隶属文山州广南县杨柳井乡的村庄曾因古代有过战争而名扬千里。坐落山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风景秀丽的“六郎城”,在古代曾一度成为兵家相争之地。提到“六郎城”,人们免不了会产生联想:这个地方是不是和宋朝名将杨六郎有关?这当中有何历史渊源?经考证,历史上的确有杨家将到过这里,只是并非杨六郎,来人是六郎后代杨文广。

 

古往今来,贤达能者、骚人墨客途经六郎城,纷纷赋诗题词。“万堵峰峦列女墙,雉城原是白云乡”,“地险雄关仍王垒,山环水绕自金汤,只因生在莲花界,也把村名号六郎”。清知府桂馥一曲《六郎城咏》写尽六郎,诗叹汪洋。

 

进入寨中,参天古树迎面而立,村里的房屋依山而建,如同一个山城缘山而上。青石铺路,羊肠小道,因年代久远,石块已磨得光滑发出冷厉的白光。村道两旁的木栅栏内时不时探出娇嫩的鲜花,为这个地处深山的静寂小村增添了明亮活泼的色彩。

 

村里很静,老旧的屋舍前,数十妇女正分拣石斛,旁边三四小儿嬉闹追逐。六郎城村“靠山吃山”,结合自身原生态资源优势,引进广南凌娅原生铁皮石斛科技合作社,种植仿野生铁皮石斛,打造石斛酒等系列特色产业,开创了“石斛+扶贫”的新模式,带动斛农致富奔小康。

 

自此,五十岁的何树美有了“工作”,在村里分拣石斛苗,一天能有90元的收入。“在家门口‘上班’感觉非常好,不仅可以带孙子,还可以贴补家用。”

 

与满脸笑容的何树美一样,村里的大部分不能外出打工的妇女都在做着石斛的分拣和栽种,建档立卡户还以5000元的产业互助资金入股,每年有10%的分红。

 

村委会书记陆炳阳介绍, 六郎城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比较适合原生态铁皮石斛生长,当地奇形怪状的石头和不计其数的参天古树,以及大树下的树阴,为铁皮石斛提供了绝佳的生长条件。

 

刚刚完成“巡山”的村民张代全看到记者一行的到来,热情地邀约招呼着,67岁的他每天要“巡山”三次,查看石斛的生长情况,也算是给石斛当起了“保安”。 他说,“我接近70岁的人了,一个月还能苦到1800块钱,太不容易了,党委政府和企业一直帮助着我们,让我不仅锻炼身体,还能赚点外快。”

 

目前,六郎城已是广南县野生原种石斛的保护区,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奇观——栽在石头上和树上的铁皮石斛。

 

根部带些许泥土的石斛苗就直接栽在坑洼不平的石头窝中。而栽在树上就要复杂些。村民们借助梯子,将一棵棵石斛苗种在树杈处,用牛粪和泥巴敷住根部后,再用钉子固定。

 

“跟大棚里相比,这里的石斛的生长条件几乎和野生环境无异,虽然生长周期是普通石斛的两倍以上,但品质却要好得多。”驻村第一书记周应方告诉记者,如今这里的石斛已经形成产业,成了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障。

 

记者了解到,六郎城是广南县民族宗教局打造的民族特色村,项目实施以来,修复了寨门古道、城堡等,逐步恢复六郎城的古韵。还为村子修建了活动室及文化活动广场,解决了村民开展活动没有场地的问题。

 

在每年农历六月初三,村里都要过隆重的“六郎节”,还会邀请附近村寨的村民及各地宾朋来参加。广南县民族宗教局副局长陶根礼介绍,六郎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村里有3支文艺队,60多人。每逢节庆,文艺队自发组织排练演出,通过歌舞的形式宣传党委政府的政策,取得很好的效果。

 

千年奇关、养生古堡,历战争情景、体穿越生活、玩民俗活动、品生态美食……良好的环境,丰厚的历史底蕴,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和野生原生石斛美食,让人拍手称绝,使得旅游成为了六郎城的强劲引擎。

 

蜿蜒曲折的游道,风格迥异的古城墙和古堡,是六郎城回馈给游客的礼物,山间四公里长的道路为游人和大山搭建了天人合一的平台。修身养性,知行一体,合作社把花期长、花型美等观赏价值较高的品类布局于现已建成的林荫道路两侧,供游客观赏和取景。

 

此外,广南县民族宗教局及相关部门还组织农户参加农家乐厨师培训,掌握石斛鸡、石斛馒头、石斛酒、石斛汁、石斛花茶等制作工艺,指导其办农家乐,宣传石斛产品,让石斛盛宴、石斛养生成为六郎城的一张特色名片,促进旅游产业和铁皮石斛产业相结合发展。

 

远古的战争使六郎城出了名,在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的引导下,村民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如今的六郎城名声渐噪,将逐步成为民族特色村及乡村旅游的典范和标杆。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杨清旺)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