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宾川以“绣花功夫” 打好扶贫攻坚战
作者: 梁合芳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8/6/7

 

 

 

 

宾川县属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也是云南省扶贫开发重点县。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全面推行,宾川县不断创新精准扶贫模式,打好扶贫攻坚战。

 

如今的宾川平川镇、乔甸镇、力角镇等地,在精准扶贫大行动下百姓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穷山沟种出的脱贫“良药”

 

宾川平川镇帽角山村委会大梭啰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特困村,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土地宽广肥沃。当地群众种植续断、百合、附子等中药材历史悠久。立足优势,2013年7月宾川毛氏种养业专业合作社组建成立,示范带动农户规模化种植中药材,使中药材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支柱产业。

 

增贵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早前家里主要种土豆等,年收入不足万元。近两年,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种植附子,“合作社给我们培训种植技术,还负责收购附子,去年我种了三亩卖了三万多元。”

 

合作社理事长毛跃光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以后,多次组织种植技术培训,手把手教村民科学种植,改变了以往粗放的种植方式,“拿附子来说,通过修根、摘尖等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每亩最高两吨的高产,实现产值三万多元,比传统种植增收一倍多。”村民袁学品就是技术改良的受益者之一。

 

目前,合作社在大梭啰村大力发展附子示范种植500多亩、续断示范基地450亩,并以大梭啰为中心辐射周边村组及县内其他山区乡镇,带动发展以附子、续断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了4000多亩,产值达4000多万元。

 

打造红色旅游  “扶志”更“扶智”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记者一行还未走进宾川县乔甸镇海稍村委会新庄村民小组,耳中便传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映山红》。走到村里,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插满的红军长征时的旗帜,村民家外墙上绘就的红军长征组图和宣传标语,红色氛围浓厚。

 

宾川县乔甸镇党委书记张源告诉记者,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采取“党支部+企业+村民”的合作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全体党员带头入股,海稍村委会9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以5000元入股参与公司发展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新庄1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以3846元入股参与公司发展乡村旅游,贫困户变成了公司的小股东。

 

村民杨信福是去年底脱贫的贫困户,现在在宾川县城帮人送货,月入两三千元,这对他来说已是不错的收入。不过最近杨信福有了回家发展的新打算。杨信福告诉记者,能有这样的底气,不仅因为村里的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还因为自己是宾川县红色海稍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公司的股东。

 

昔日“荒山”如今成“花果山”

 

走进宾川县力角镇猫猫山石榴基地,漫山遍野的果树竟相开花结果,可谁曾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成片的荒山。如今,这里处处果花香,依托石榴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基地+党支部+贫困户”的发展路子,成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新抓手。

 

宾川县力角镇土地肥沃、光热充足,出产的软籽石榴品质优良,产业前景广阔。2014年,宾川县力角镇农民石榴研究协会党支部在原软籽石榴种植基地200多亩的基础上,在力角镇猫猫山片区平整了荒山、规划修筑了环绕形农用道路,铺设了覆盖整个种植片区的喷灌系统,建成了2100亩优质石榴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以前的猫猫山就是成片的荒野,看着就是光秃秃的。现在太好了,感觉就像‘花果山’一样,不仅环境变好了,还成了带动村民发展的基地。”力角镇米汤村委会杨巡庄村民王兴银欣喜地说。

 

王兴银告诉记者,他今年46岁,家中有4口人,以前因为种植业产值低,收成不好,家庭收入不高导致了贫困。以前种植一亩葡萄成本就在七八千元,还要担心种植技术不到位,销路不好。如今在宾川县力角镇农民石榴研究协会的帮扶下,他家去年5月开始种植软籽石榴,每亩成本两三千元,去年种植的石榴树,今年已有一些开始挂果了,他了解到亩产正常能达到四五千斤。

 

农产品坐上“电车”  村民实现致富梦

 

宾川县平川镇得底么村群山环抱,物产丰富,有优质林果、绿色蔬菜、有机食品等,但是长期以来村民“商品”意识较差,且受限于交通条件,产品大多自给自足或被丢弃荒野,没有转变为有效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在挂钩单位云南省邮政分公司帮扶下,得底么村走出了一条“互联网+党建+扶贫”的新路子,为山区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夯实基础、指明方向、添注活力。
立足资源优势,2016年得底么核桃营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主要从事农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等。得底么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许瑞介绍,合作社建立了完善的加工、储藏和运输体系,“合作社现在有生产车间、冷库、冷藏车等设备,村民只要将农产品卖给合作社就行了。”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贫困群众上山采摘橄榄、菌类,种植大豆、玉米,养殖黑山羊、土鸡、生猪等农副产品,由合作社以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合作社在初步加工包装的基础上,再把贫困群众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实现了偏远贫困山区贫困户的农特产品进城,解决贫困村农特产品销售价格低和物流运输难的问题。

 

村民高衍凯常年从事养殖,以往养的猪不好卖,多数被自家吃了。合作社成立以后,他把猪卖到合作社,方便不说,价格还高于市场价,这极大地带动了他的积极性,连续几年扩大养殖规模,去年仅靠卖猪、羊、鸡就收入十多万元。

 

在电商平台“优帮帮”上,得底么的产品销路很好。得底么核桃营销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罗李香说:“我们的鸡枞、白芸豆、酸菜等卖得都很好,卖得最好的就是桃胶,一个月能卖三四百份,以前这些桃胶都是烂在树上,做了电商之后成了宝贝。”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梁合芳)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