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三宜”牡露“伦娅歪”——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文山州广南县牡露村
作者:黄开国 杨清旺 王云飞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8/7/12

 

 

 

 

壮族和水,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文山州广南县董堡乡牡露村依山傍水,为纯壮族村寨,民风民俗古朴浓郁,壮族文化源远流长,生态环境优美舒适,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古代中原地区通往交趾即越南的古道,自古就有交趾古道之说,是壮族“娅歪”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基于村落建筑悠久、民居风貌独特、农耕文明厚重、乡村文化浓郁、民俗风情多彩、生态资源丰富,2016年,牡露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宜居宜业宜游,“三宜”的牡露是当今人追求返璞归真、生态生活、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近年来,牡露村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生态文明创建为契机,围绕乡村文化旅游,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旅游扶贫“双推进”,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打造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广南县城的后花园

 

相传牡露村子始建于唐朝末年,牡露以壮族侬人支系为主,他们“饭稻羹鱼”,以稻作农业为主。依山傍水;侬人谷是它的亮点。西洋江穿村而过,古树葱茏,树木吐翠,野花芬芳。

 

“山歌好比春江水”,秀丽的山水孕育着生活在这里的壮族同胞,也滋生了婀娜多姿、风格独特浓郁的壮族民风民情。广南县民族宗教局局长陆炳辉介绍,当地最隆重的节日当数大年初三的“伦娅歪”。每年的正月初三,是牡露村民最开心热闹的日子——这一天,附近四里八乡的各族群众,都要身着节日盛装参加“伦娅歪”、赛歌选歌王活动,以此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据介绍,“伦娅歪”意为歌唱圣母。

 

牡露侬人谷旅游景区自2014年开发以来,充分利用牡露村生态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壮族民俗文化,经乡党委政府不断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旅游宣传内容不断丰富,方式不断创新,市场知晓率也不断提升,目前侬人谷景区正在申报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我们要将牡露、董堡打造成城市人群的心灵家园,广南县城的后花园。”董堡乡人大主席严正坤告诉记者,景区将核心区划分为十里花街区、地方特色经济林果示范种植园区(农事体验区)、林下土鸡养殖和药材种植区、农产品初加工区、休闲农庄体验区、峡谷观光区等11个功能区,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建设,展示农业、农村、农民的魅力,致力于以牡露旅游特色村的建设为支点,撬动莲城历史文化名城—牡露峡谷风光、壮族风情—旧莫拖派风雨桥水上峡谷观光—董堡云仙宫—南屏峰岩洞—黑支果牡宜古墓群喀斯特地貌洞穴体验两条新旅游线路的形成。

 

旅游扶贫“双推进”

 

从村委会拾级而下,沿栈道而走,河畔是情人谷,樱花谷,卧龙洞,情侣崖,缘来瀑布,铁心石,恋妻瀑布,等妻台,恋妻桥,风雨桥……看上去似乎是为了开发旅游特意命名的。疑惑间,严正坤告诉记者,这些由壮族的民俗而来,每个地方,都有传说、故事。

 

“牡露村要做好的是挖掘农耕文化,保育生态环境,改善服务设施,开发特色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严正坤说,要让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牡露保持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良好状态。

 

据了解,牡露侬人谷是一个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打造的一个景区,合作社将农民利益与景区发展紧紧捆绑,对推进景区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考虑引进具备实力的旅游投资企业来助推,采取乡村旅游业与种养殖业协调发展长短互补的发展模式,共谋少数民族致富新方向。

 

近年来,结合扶贫攻坚工作,广南县探索出了旅游扶贫“双推进”新路子,乡党委政府以发展旅游业为契机,同步推进水、电、路事业的发展,辐射带动7个村特色产业市场化,使具有旅游资源的村变成旅游村,不具备旅游资源的村打造成旅游商品供给村,在全乡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完善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链。

 

严正坤介绍,牡露围绕“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目标,合作社同步发展种养殖业,发展立体农业种植产业。在鸡蛋花林下套种中药材黄精60亩,鼓励群众发展林下养蜂业、山地鸡养殖,小黄豆、土鸡蛋、腊猪脚、藿香蜂蜜等特色农产品作为侬人谷旅游商品出售。

 

目前,董堡小黄豆、藿香蜂蜜等特色农产品已经初具规模,深受游客青睐,网络销售平台供不应求。

 

加强宣传营销  鼓足发展后劲

 

雅俗共赏的壮包、让人嘴馋的糯米粑、清新脱俗的生态菜肴、壮家的“满汉全席”……目前,牡露侬人谷共有农家乐3家,床位50张。

 

为不断提高合作社现有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增强旅游行业新员工的服务意识,更好地营造景区优质的旅游服务环境,合作社邀请相关老师对牡露侬人谷景区的2家农家乐接待户30人进行了农家乐接待的礼节礼仪、卫生常识、摆桌、上菜、敬酒、倒茶、壮族礼貌用语应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同时还聘请广南的知名厨师对他们进行广南特色菜、家常菜的切、炒、煮、调味等基本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农家乐饭菜质量,增加菜式花色,使农家乐饭菜更富有农家特色,更为游客所接受和喜爱。

 

为进一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拓宽旅游营销渠道,合作社连续三年,策划举办了三届牡露侬人谷伦娅歪民俗系列活动,以活动为契机,完成了景区主题定位,景区的初步宣传,较大提高了侬人谷“伦娅歪”旅游文化品牌的市场影响力。

 

2015年以来,由广南多家企业组织《老爸带我去哪》《美丽牡露等您来》等乡村农事体验活动在牡露侬人谷开展。同时,还举办了不忘乡愁感恩基金活动,吸引曾在董堡工作、董堡籍在外工作、社会爱心人士、背包客85人参与,通过活动的举办争取项目6个2400余万元,举办中国诗歌春晚云南分会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优秀诗人来牡露采风,为牡露作的诗歌在网上广为流传,进一步扩大了宣传范围。

 

据统计,2014年以来,牡露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余万元,辐射群众增收70余万元,兑现群众分红3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创业100余人次。

 

打造“文明+”突出“大美+”

 

壮族干栏式半边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原生古朴;大树环绕,植被葱郁,河水清澈,自然风光十分秀美。景区内壮族能歌善舞,能织善绣,心灵手巧,服饰上的刺绣和绚丽多彩装饰是历代壮族妇女的杰作,壮族楼阁等文化景点星罗棋布,景区景点原生态壮族文化和自然风光保存完整。

 

2013年以来,牡露村先后投入20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架设路灯、村庄绿化,新建综合服务中心,村里的路宽了、河清了、夜明了,极大方便群众生活,让村民们看着田园的风光享受着城区的生活,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针对牡露村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基本是老人和孩子,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实际,村里整合资源,实施“五个一”的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即:一个侬人文化馆、一个道德讲堂、一个百米文化街、一个居民文化广场和一个特色文化长廊。通过旧物展示重现旧时生活情景,找寻乡愁记忆,并将乡风文明建设融入干群日常生活中。

 

同时,利用广播、电子显示屏等开设“文明旅游小常识”、“温馨提示”等栏目,张贴旅游文明行为公约、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印制文明旅游倡议书,呼吁游客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摒弃陋习,展示文明风采。

 

“我们要深挖壮族‘娅歪’文化。”陆炳辉说,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娅歪”文化为主线,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壮族民俗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相继推出“娅歪”文化——“接娅歪”、“弄娅歪”、“伦娅歪”、祭花神等一系列精品民俗活动,不断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文化体验需求。

 

此外,广泛开展“最美家庭”“身边好人”以及“我为家乡作贡献”评选等活动,评出“最美家庭”6户,设置村级善行义举榜,以评比活动促进乡风建设;开展“立家规、晒家训”活动,村党员干部带头立家规、撰写家训格言;成立“青年志愿服务队”、“工会志愿服务队”、“妇女志愿服务队”,吸引300多人加入服务队,引领文明新风潮流。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严正坤表示,要树立“生态董堡、幸福牡露”的良好口碑。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子,向着“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新农村建设目标迈进,致力于将牡露侬人谷打造成“养生药谷、祈福圣地、婚庆之村”,形成集山、水、林、田、畜为一体综合型休闲度假特色民族村寨,建设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黄开国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杨清旺  王云飞)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