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山茶花
 
把一个节令过成了一个节日
作者:马成云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8/8/28
 

我一直惊讶于彝族悠久的历史、坚韧的个性和非凡的创造力。这个古老民族不仅创造了神秘的十月太阳历和丰富多彩的节日,并将其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一直秉持着与命运抗争的信念顽强地生活在各种境遇中。

 

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闻名世界的玛雅文化精髓之一便是历法,而与玛雅文明相媲美的则是彝族十月太阳历。这是一种鲜为人知但现在仍保留着的古老历法。据推测,此历法渊源于伏羲氏,与中国儒、道、阴阳学说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至今还有许多密码尚未破译。

 

所以,根据十月太阳历产生的彝族年和火把节是彝族同胞的重大节日。此外,在国家民委网站发布的信息中还列举了彝族同胞诸多的传统节日,如:黔西、滇东彝族农历三月三过祭山节,广西隆林彝族农历三月三则过护林节,云南石屏、元阳、巍山一带彝族每年过两次祭龙节,云南楚雄彝族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插花节,广西那坡、云南富宁一带彝族农历四月过跳弓节……唯独没有载明哪一地域的彝族每年立秋节气过立秋节,而寻甸彝族同胞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别具一格地保留了过立秋节的传统习俗。令人惊喜的是,2005年6月,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将“寻甸彝族立秋节”列入第一批县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2005年12月,昆明市人民政府将“寻甸彝族立秋节”列入第一批市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2017年6月2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寻甸彝族立秋节”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寻甸立秋节的主打是斗牛,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牛打架。传说很久以前彝族同胞很崇拜牛,立秋节到了,万物丰收,为感谢牛神给人们带来五谷丰登,幸福吉祥,就在各自村寨设立秋场举行斗牛比赛。不同村寨的彝族同胞赶着自己喂壮的公牛来到秋场斗牛,斗赢了,图个吉利,村人因此而自豪。寻甸立秋节规模最大的地方当数六哨乡,节日期间,彝族同胞身着盛装,集中在秋场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观看斗牛,还举行摔跤、唱歌、跳舞等活动,欢天喜地之余,也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十里八乡的彝族同胞争相而来。如今,其他州市县彝族、其他民族也少不了来凑热闹,节日就是民族大融合的盛会。

 

彝族是最早定居寻甸的民族,是寻甸这块热土上真正的原住民。明嘉靖《寻甸府志》载:境内有黑罗罗,白罗罗,干罗罗三个支系,民间则称之为黑彝,白彝,干彝。不同彝族支系有着不一样的服装,到了立秋场上可以一饱眼福。寻甸彝族先民最早定居于车湖(清水海)一带,被称之为车氏蛮,阿基是车湖地区的第一位统治者,后来,随着其他氏族部落的强大,霸主不断更替,统治中心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普少务时代以六哨乡糯谷村为中心,兹宗时代以新田马嘎村为中心,陆纳时代以金源为中心,阿操时代以六哨乡矣味村为中心。诸葛武侯出兵南中时,征战有功的安戈氏族部落进入寻甸打败阿操,成为世袭领主,这便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安土司。

 

明、清两代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以后,废除土司世袭制,各地土司势力受到严重打击,寻甸彝族的历史随即翻开新的一页。原本属于彝族定居的许多地方,后来变成了其他民族的村落。直到现在,很多村庄以彝语地名的形式保留于民间口语中。而彝族人则主要居住在海拔2000——3000米的山区、半山区,坚韧不拔地传承着自己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永远保持一股奔放的激情,不断地以独特的创新来丰富自己的历史,比如立秋节,把一个节令过成了节日!

 

 

 

作者简介:马成云,回族,昆明人,笔名:朵云,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昆明市文联秘书长。已出版诗集《春天作证》、诗歌评论集《诗情碎片》和散文集《花海深处》等个人专著10余部。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