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壮美文山
 
文山健儿勇拼搏 捷报频传奏凯歌——文山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杨清旺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8/12/27
 

 

 

 

 

民族时报首席记者  杨清旺

 

12月2日,由汉、壮、苗、彝、瑶、回、傣、蒙古等民族共116人组成的云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文山州代表团带着全州363万各族人民的希望和重托,踏上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征程。

 

12月14日,文山州代表团带着24金18银13铜满载而归,金牌总数与东道主临沧市并列第一,奖牌总数位列全省第一,创造了非东道主参加省民族运动会的历史最好成绩,向文山州各族人民和州委、州政府及辛勤付出的每一个人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在省第十一届民族运动会期间,文山州代表团承载着全州人民的荣誉和使命,运动员们发扬“西畴精神”和“老山精神”,顽强拼搏,为文山人民赢得了荣誉、增添了光彩,不仅在与各代表队的民族同胞们切磋学习中提升自我,也充分展示着文山州改革发展成就和民族体育发展水平。

 

 

 

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尽展群众基础和文化底蕴

 

文山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民族自治州,10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创造着美好新生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各族群众创造出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五彩缤纷,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山州各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朵奇葩。
文山州民族宗教委文化教育科科长田维香介绍,文山州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形式多样、内涵丰富,而且竞技水平和表演质量都在逐步提高。

 

为在本届民族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文山州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通过州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选拔出优秀运动员积极备战。本届民族运动会共选拔了78名运动员参加吹枪、射弩、武术、摔跤、陀螺、蹴球、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民族健身操等9个竞赛项目和“牛铃欢歌”“响山板”“打夯”、开幕式表演“壮苗飞彩”4个表演项目的角逐。

 

据了解,参加本届民族运动会的文山运动员中,有父子、兄弟、夫妻,赛场上,他们是并肩作战的队友;赛场外,他们是家人,真正体现了本届民族运动会“都是一家人”的主题。凭借着“整个大家庭”出色的发挥,所参加的项目都变成了优势项目,赛场上不停响起“又是文山”的惊叹和赞誉,每个项目获得的奖牌数较往届都取得非常大的突破。

 

“在参加历届全省民族运动会中,文山州团体总分和金牌数基本是位列全省前六,非东道主最好成绩是上届民族运动会,取得金牌全省第三、总分第二的好成绩。”田维香说,本届运动会能取得好成绩,是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每一个奖杯、每一张奖状,凝聚了所有参与者的汗水与心血,更是文山州少数民族体育广泛群众基础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

 

 

 

化热爱与荣誉为使命  民族体育健儿展英姿

 

垂髫武术小生,花甲陀螺前辈,新老交替,文山州民族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培养了优秀的体育健儿,正是他们自身对少数民族体育的热爱与荣誉感、使命感,在赛场上挥洒汗水、 顽强拼搏,为了赛事做足准备,奋勇向前。

 

自古英雄出少年,文山儿女展英姿。正在文山州体育职业学校上学的13岁的戴武锦是本届运动会文山代表团所有运动员中年纪最小的,他代表文山州参加省民运会刀和芦笙两种武术器械类比赛,以芦笙作为器械进行武术表演更是令现场观众赞叹不已。

 

为了这台上1分30秒的表演,戴武锦苦练了4年。赛场上,他以踢、打、摔、击、刺、劈、撩、砍等多种技法展现,先后表演了进攻、防守等动作,他惊险漂亮的表演引来现场阵阵喝彩。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省民族运动会的武术比赛,虽然刀类和芦笙的表演成绩不理想,但我还是很高兴能来参加这样的比赛。”戴武锦告诉记者,因为爱好,他把武术当作重要学业。他把师姐张鑫当作自己的榜样,张鑫在参加的三届赛事中都获得金奖,这让戴武锦备受鼓舞,更加努力,争取在比赛中拿到更好的成绩。

 

努力和勇气是夺金的前提,坚持和专注更是登顶的关键。30多年坚持比赛不仅是个人热爱的体现,更是文山民族体育传承和发扬的一种执着坚守。

 

今年60岁的苗族陀螺运动员项高开来自马关县都龙镇,在他小的时候,由于没有什么玩的,就打陀螺,打陀螺在本地较为盛行。由于技高一筹,20来岁被选中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他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情景:“30年前参加比赛,发现我们平时用的陀螺要比其他州市的小,怎么都打不过,后面回去仔细研究,不断改进。也借参加全省比赛这个机会向其他兄弟州市学习。”在高手如林的陀螺赛事中,项高开很享受这样的比赛机会,在每一次赛事中都有所提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了打败省内的高手,项高开拉长战线,培养新人,招收徒弟,他的儿子项明就是徒弟之一。“我的儿子当然要教他,他也愿意学,他比我打得还好,我是最后一次参加比赛了,我希望我的徒弟们能打赢其他州市的高手。”项高开说, 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去外面打工了,不打陀螺了,比较担心之后没有人打陀螺。

 

被老人寄予重托的项明告诉记者:“自己也喜欢玩,代表文山来比赛就是一种荣誉,和父亲出来比赛,家里就只有母亲和妻子带着年幼的孩子,她们也很支持我们参加比赛。四年一届的比赛,让我们非常期待,要争取每一届都有所收获,向着第一名努力,不让老父亲失望。”

 

 

 

“我们的民族文化要传承下去”

 

“吹枪”和“射弩”是文山州的传统优势项目,在全省民族运动会上多次获得较好的名次。本届盛会上,文山代表队不负众望,在这2个项目上尽情“收割”。

 

来自麻栗坡的苗族“吹枪王”罗洪福,在本届比赛中大显身手,共收获5枚金牌,是文山代表团获得金牌数最多的运动员,因此被队友们称赞为“金牌收割机”。

 

罗洪福可算是生于“吹枪世家”,他的堂哥罗洪明是“吹枪”项目的省级非遗传承人,他的妻子吴世芳、堂妹罗洪芬都参加了本届民族运动会“吹枪”比赛, 都有金牌入怀。
本届比赛是罗洪福与妻子吴世芳一同参加的第二届比赛,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他们放下了家里的活计,提前50天左右开始训练准备。他们在家里的墙上放置一个靶子,量好距离就开始训练。罗洪福说:“能代表文山州出来比赛,是一种荣誉更是文山全州人民交给的使命。对于这次取得如此好的成绩,首先要感谢国家、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吹枪项目的高度重视和支持,让我们有这样好的机会在这样的盛会上展现才能和技术。”

 

“看到兄弟姐妹、徒弟们拿到冠军心里很踏实,他们说我在赛场上,他们就很安心,就能发挥好。”参加了四届比赛的罗洪明看到罗洪福拿到金奖非常开心。作为老前辈,在赛场上他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罗洪明至今已在省、州以上的赛事中获得不少荣誉,一共拿到了16块金牌,金银铜奖牌共有30多块。

 

作为吹枪项目的省级非遗传承人,罗洪明坚持只要有人愿意来学,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现在有200多人跟他学习,在春节期间和农闲时节来学的比较多。要是在同一个寨子里的话,就会一个星期召集来学一次。在传授给他们技术之后,罗洪明都会叮嘱徒弟们不要忘记自己平时多练习。

 

“吹枪是我们苗族老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不能丢掉。”罗洪明在苗族花山节上组织比赛,每年都会有30多人参加比赛,现在重点培养了5个18至25岁的徒弟,希望他们能在吹枪上取得更大突破。

 

现在存在的最大困难是人才流失严重,在农村没有资金的支持,组织学习培训较为不便。即使面对种种困难,罗洪明始终认为:“这是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无偿也要把它传承下去。”

 

 

 

州委州政府的重视民族体育蓬勃发展

 

文山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传统运动会的举办工作,始终将其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经过多年的挖掘、整理,已逐步规范化、科学化。

 

自1981年首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大会后,文山州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于2005年将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写进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形成了四年一届的定制。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出台了《新时期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决定》,把民族体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民族运动会的举办写入决定当中。

 

记者从文山州文化广电体育局了解到,文山州建立健全相关机构,强化对基层民族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保护与传承,通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文山州目前已从民族民间挖掘、整理出一批形成一定规模,可广泛推广的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推广普及与提高创新等工作不断加强,整体水平和规模档次不断提高,在省、州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文山州文化广电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郭永丽告诉记者:“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积极备战省民族运动会,文山州在文山学院、文山体育职业学校、麻栗坡县董干学校等设立了蹴球、武术、摔跤、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吹枪、射弩7个竞技项目固定训练点,州体育局从体彩公益金中给予每个训练项目补助经费1万元,我们将工作做在平时,是培养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后备人才,关键时候能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关键。”

 

多年来,文山州委、州政府始终把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作为建设民族文化强州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全州各地认真贯彻“加强领导,积极提倡,改革提高,稳步发展”的方针,把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提高少数民族的健康水平,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

 

 

 

积极克服困难  发展路子越走越宽

 

文山州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氛围浓厚,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生活在本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文山州民族宗教委副主任李金师介绍,在壮族三月三、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瑶族盘王节等各民族节日节庆活动中,经常举行丢沙包、踢脚架、跳芦笙舞、踢鸡毛毽、打陀螺、吹枪、射弩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处处展示着丰富多彩趣味浓厚的民族体育文化,各族同胞在那里相互竞赛,也相互交流,传承、发展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00余项,有着十分扎实群众基础。

 

文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少数民族几百上千年的智慧和结晶,随着社会的变迁,很多项目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据了解,制约文山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民族传统体育人才匮乏、现代竞技体育的冲击、传统体育活动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场地器材因素等。

 

李金师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扬是一个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很长的路要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扬,要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宣传工作,加强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发利用。可以通过收集汇编传统体育项目、制作拍摄有关影视作品、建设民族文化网站等途径,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随着文山旅游业的发展,外来游人越来越关注文山,应该通过媒体对少数民族风俗文化进行大力宣传,传播文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并参与其中。可通过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交流活动,让文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一代代传承下去。

 

同时,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与价值重构,需要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科学分类,摒弃与弘扬并举,改革与发展并进。既保留传统体育特殊性,又增加新型体育元素,给传统体育注入新鲜血液。

 

“在学校融入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内容,建设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多渠道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李金师说,鼓励社会创办传统体育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培养一批有一定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热心于传统体育的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充实和壮大传统体育继承队伍,文山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未来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广。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