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省内新闻
 
汤翠华:生活越来越好了
作者:陈明海 杨晓莉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3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明海  杨晓莉

 

曾荣获楚雄州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比赛女子立姿第一名及双柏县“十佳绣娘”的汤翠华,出生在楚雄州双柏县安龙堡乡柏家河村委会龙呼甸村,汤翠华的母亲是彝族,父亲是哈尼族,她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汤翠华的丈夫是汉族,虽然民族不同,语言不同,但在几十年的生活中,他们家庭和睦,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丈夫也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彝族语言,一家人其乐融融。

 

谈起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这个民族家庭感慨颇深。

 

吃穿不愁生活越来越好

 

汤翠华回忆道,“母亲经常跟我讲她们那个年代的生活,那会买什么都要票,以前从没想过有一天可以吃饱穿暖,对比父辈生活的年代,我们这一代无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走进汤翠华家2000年翻盖的彝家土掌房,一楼客厅正中挂着一幅刺绣画,上面绣着“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厨房里挂着腊肉和火腿,老人说:“如今吃穿不愁,生活越来越好了。”

 

曾经美好的愿望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全部实现了。现如今,汤翠华一家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盖上了新房子,开上了小汽车,用上了智能手机,有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全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5000元,主要来源于养殖生猪、黑山羊及烤烟、玉米、核桃等农作物种植。“如今全家农闲时还经常参加各种文化艺术表演活动,这一切都要感谢40年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定。”汤翠华说。

 

村寨通水通电通网络

 

汤翠华丈夫王小光来自玉溪新平县,1995年上门来到龙呼甸村。据王小光回忆:“1995年至今龙呼甸村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个时候的村寨道路狭窄,晴天灰尘四起,雨天泥泞不堪。在村中央有口百年不枯的水井供应全村人的饮水及生活用水,村寨各家各户每天都要排队挑水,通讯信号不通,部分家庭还使用煤油灯照明。

 

现如今党和政府修建的水泥路连通全村各家各户,路灯覆盖了村寨道路,宽带网络也给大家带来了最新资讯。”

 

汤翠华母亲对记者说:“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就没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近两年来,楚雄州双柏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实施少数民族村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推动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党的民族方针政策落地生根。双柏县民宗局副局长普永学告诉记者:安龙堡乡柏家河村属于深度贫困村,2014年建档立卡114户388人,贫困发生率37.2%。通过多年的动态管理工作,截至目前贫困发生率降到0.85%。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