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省内新闻
 
和文光:为纳西族放歌
作者:高燕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30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  

 

1956年出生的和文光是著名民族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纳西民歌世家第三代传人,也是东巴文化传承人,现任丽江市民间艺人协会会长。其创作的歌曲作品为“传统与现代流行模式相结合的新音乐品种”和中国“当代乐府新民歌”,深受海内外音乐爱好者的青睐。

 

和文光一家四代以不同的人生阅历和对纳西文化艺术的感悟,尽情地为自己的民族放歌。和文光的家庭被誉为“欢乐之家”“纳西民歌世家”“百年音乐世家”“纳西民歌博物馆”等,这些荣耀是一家人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护、传承和弘扬纳西族文化的见证。
“没有共产党和国家对丽江民族地区群众的帮扶,就不会有我的幸福家庭。”和文光说。

 

“国家救济”下成长

 

“母亲生了六个儿子,我是家里的老大,改革开放前,一家人的生活比较艰难,一年到头饭菜基本没有换过样,永远是包谷面煮菜粥。”和文光说,就在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当地政府知道了他家的情况,主动对他家展开了帮扶。和文光说,国家救济包括发放粮票、布票等,同时还帮助和文光顺利入学。

 

1971年,和文光被保送到丽江师范读书,包吃包住。1973年,他毕业后被分到塔城教书,“当时印象最深的是每个月有24.5元的工资,这些钱让家里生活也好了很多。”
在教师这个行业里,和文光一待就是20年。和文光笑着说,“我很幸运,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成了一名老师。”

 

走上收集整理纳西文化之路

 

和文光说起他的外婆,显得很激动。很小的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和文光常常跟外婆和外公一起生活。每当闲暇时,外婆就会唱纳西族民歌给他听,晚上还会讲许多塔城的风土人情故事。时间久了,他也喜欢上外婆唱的那些好听的纳西民歌。

 

和文光最佩服外婆。“外婆对我的影响是一辈子的,她就是我心目中的纳西老歌王,也是我的偶像。如果有一天能把外婆唱的那些好听的歌曲都留下来让更多的人听到,该多好啊!”就这样,传承纳西文化的种子就在和文光的心里埋下了!

 

“受外婆的影响,刚巧又遇上改革开放,我就开始挖掘、整理传统的纳西族民歌和舞蹈。这条路虽然艰难,但我不后悔,不仅我要走下去,我的子孙也要继续走好这条传承的路。”和文光说,很多收集工作都是自费完成的。

 

为了传承和弘扬东巴文化,2003年,和文光完成了用东巴象形文、纳西拼音文、现代汉语三种文字创作的2000尺长的《千禧天歌》东巴象形文书法作品长卷。

 

2008年和文光为北京奥运会创作了“根深树不倒、林茂水长流”的东巴象形文书法作品,在民族文化宫展出。2013年5月,和文光《千禧天歌》东巴象形文书法长卷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展出后引起反响,2013年9月在香港被认定为世界最长的东巴象形文书法作品长卷。

 

全家为弘扬纳西族文化而奋斗

 

和文光创作了近百首纳西族歌曲,《梦中的香格里拉》《纳西迎宾曲》《阿妹的情歌》等已在全国广为传唱。他还收集整理《栽秧调》《嫁女调》《吟酒歌》等纳西古歌,在全国青歌赛中获“原生态唱法银奖”,《嫁女调》获文化部“群星奖”,创作歌曲《摩梭敬酒歌》(醉在女儿国)获全国酒歌大赛金奖、《玉龙欢歌》获全国村歌大赛十大金曲奖等。

 

同时,他还出版发行了《纳西魂》《丽江的歌》《赶马兄弟》等音像作品专辑及《纳西恋歌》《梦中的香格里拉——和文光原创歌曲作品专著》等乡土音乐教材。

 

另外,和文光还挖掘整理了纳西族独有的勒巴舞。在他的影响下,80多岁的母亲、他的妻子、一对儿女以及他的兄弟、侄子侄女们都加入到传承和弘扬纳西民族文化的行列中来。

 

和文光的妻子和国芳,也是纳西民歌世家第三代传人,是一位集演唱、吹木叶、弹口弦为一身的优秀民间艺人。女儿达坡玛吉是纳西民歌世家第四代传人,著名纳西族青年歌唱家。儿子达坡阿玻是纳西民歌世家第四代传人,也是中央民族歌舞团一位非常优秀的纳西族独唱演员,被誉为“纳西情歌王子”,就连7岁的小孙女也上过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现如今,一家人和睦相处,相敬如宾,有着共同的理想——传承和弘扬纳西民族文化,我们感觉很幸福!”和文光自豪地说。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