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壮美文山
 
文山西畴新兴社区: 圆了贫困户安居乐业梦
作者:周羽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9/4/3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周羽

 

去年,一个新小区落地西畴县兴街镇江鳅洞,小区内20来栋粉刷一新的现代公寓式住房,道路、绿化、休闲广场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这块原本闲置的土地建成了西畴县9个乡4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新家园——“新兴社区”。今年春节前,4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搬进了小区,在新家里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年。

 

新兴社区的居民原来大多住在较为偏远的山区农村,靠盘“石头地”里的庄稼过活,常常面临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苦来不够半年吃”的生活境况。为改变山区群众贫困面貌,西畴县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中,把进城入镇安置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主要方式切实加以组织实施,让一部分贫困群众举家搬迁进城安居乐业。

 

进城入镇住新房

 

“以前做梦都在想进城住上大房子,现在多亏了好政策给我们圆了梦。”原来住在鸡街乡牛场坝村的陈洪斌一家于去年9月份搬进了新兴社区,成了第一批进入小区的住户之一。140平米的套房比陈洪斌家的老屋还要多出10平米,空间足够一家7口居住。内部装修陈洪斌也没操心。“搬进来,墙就粉刷好了,地上还铺了瓷砖;水电灯具、厨房灶具政府也给我们配好了,我们把老房子的家具搬过来或者出钱添置点新的就能住了。”

 

告别灰瓦土墙的老屋,搬进如今宽敞明亮的新居,陈洪斌一家所花费用不到1万元。在分配住房时,根据搬迁群众家庭人数,按照每人20平米的标准划分,陈洪斌一家7口人选了最大的140平米的户型,按照筹资标准每人1800元计算,需要筹资12600元。但政策规定户筹最高不超过1万元,保障困难群众“花少钱,住好房”。

 

“现在社区的公共基础设施都已经全部投入使用,社区也会定期进行维护,家家户户的水电也全通了。现在搬进城里,不少群众把户口也迁到城镇,看病有了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缺少劳动力的家庭有了城镇低保,小孩上学都方便了不少。”新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文明说,如今新兴社区的入住率已经达到了100%。小区变得热闹起来,邻里间一团和气。休闲广场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聊天、锻炼,晚饭后一家老小一起散步,孩童嬉笑打闹……

 

 

 

 

“扶贫车间”助发展

 

为了保证安置区内群众生产生活正常开展,社区党总支通过设立公益性岗位、创办社区“扶贫车间”、积极引入企业工厂到社区招工等措施为进城入镇贫困户务工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村民们远离了家乡的土地,走进了城镇的工厂,身份也迎来了“农民”到“工人”的新转变。

 

多种多样的工作岗位,让村民都能发挥一技之长。搬进了新兴社区以后,陈洪斌将老家的土地交给亲戚代为打理,自己在兴街镇找了一份水电安装的工作,不用出远门每个月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妻子陈荣娟则在兴街镇出口贸易加工区的木材厂找了一份工作,一天100元还供两餐。此外,新兴社区党总支结合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在社区内设立了清洁、安保等公益性岗位,推荐给社区内像陈洪斌母亲一样上了年纪,但又想通过劳动增加收入的群众。

 

在新兴社区内,六层高的公寓住宅底层也配备了不少小型加工车间。据张文明介绍,这是专门为搬迁群众开发的社区“扶贫车间”。目前,车间的生产设备都已经准备完善,已有100名搬迁群众通过了培训,即将开始生产运行。这样一来,不少社区群众在小区内就能就业,实现“上楼回家、下楼上班”,上班之余也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

 

此外,社区党总支还通过联系兴街镇出口贸易加工园区内的企业工厂,将部分有技术有就业想法的搬迁群众介绍到工厂做工。张萍开办的洪银刺绣厂就是其中之一,刺绣厂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刺绣产品的加工出售,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和出口越南广受欢迎,订单多,对工人的需求量也很大。借此机会不少搬迁群众到了张萍的刺绣厂里成了绣娘,每月有了3000多元的固定工资。

 

 

 

 

多措并举破难题

 

如今4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新兴社区住上了新房,开始了新生活。易地扶贫搬迁的政策虽好,但是要贯彻落实好并让群众接受却非易事。

 

如何让群众从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自愿搬到安置点?这是西畴县搬迁工作中的第一个难题。“最开始群众对政策不了解,以为这是强制搬迁,一旦搬了家里的土地会被强制征收。”西畴县委统战部部长肖昌菊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联系挂包帮干部入户宣传的方式给群众讲政策讲好处。说动了群众,他们愿意搬了,我们就让他们先搬进来。搬进来以后再去带动他们身边不愿意搬的群众。通过‘一批带动一批’的方式做通了群众工作。还有不少群众担心的家中土地无人打理的问题,我们通过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土地租让出去,既能多一笔收入又不会让土地荒废。”

 

“易地扶贫搬迁如果不能让群众住得稳,那所有工作都白做。”刚搬到社区,部分群众就表示不适应城镇的生活,吵着要回去原来的居住地。

 

“我们走访了解不少群众担心城里生活成本高,来了城里没工作无法生活。针对有这些担忧的群众,我们通过让本身有技术的工人进工厂、让劳动力弱的人做公益岗位、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技能的安置对象开设扶贫车间和技能培训等方式保证让搬进城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事做,有收入。前两天,在社区的休闲广场还举办了一次招聘会,有300多名群众参加招聘,十几名群众被上海一家公司选中外出务工。”肖昌菊介绍。

 

社区居民搬了新家,有了产业。要真正地扎根在现在生活的地方,还需要归属感。为此西畴县多部门联合通过社区现场办公的方式为服务搬迁点群众提供救助、优抚、助残、养老、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维权、组织关系转接、关爱困难党员群众等服务工作,国土局还给搬迁群众颁发了房屋不动产权登记证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妇联等机构则通过开展入户送政策、送文化、送健康、生活常识培训、走访慰问等系列活动为搬迁群众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搬迁群众都能够充分感受到人文关怀,早日融入城镇生活。”肖昌菊说。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