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省内新闻
 
文山:兄弟民族不掉队 山瑶群众奔小康——富宁县扶持特困民族山瑶支系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发展
作者: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9/4/22
 

 

近十年来,富宁县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牢记“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使命,精心组织,抓好抓实特困民族瑶族山瑶支系扶持发展工作,让山瑶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山瑶苦难深重 党政恩泽山瑶
  

生活在富宁县境内的山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有95个村小组2070户9200余人。主要居住在喀斯特地貌的石山区,多为岩石裸露,土层单薄,土地贫瘠。长期存在饮水难、行路难、住房难、用电难、就医难、上学难的生活困境。“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栽下一大坡,收成一小萝”“几分石头地,年底一碗粥。百年山中苦,几代风雨愁”是山瑶群众祖祖辈辈的真实生活写照。用全国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等主要指标来衡量,山瑶已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中富宁特有的最为贫穷落后的群体。
  

 

2009年12月2日和31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分别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4840期“山瑶群众的五难生活——云南瑶族支系山瑶群众生活状态见闻”和《每日汇报》9980期“云南瑶族支系山瑶群众整体处于深度贫困状态,脱贫任务艰巨”作出 “请发改委、民委、扶贫办、云南省继续给予扶持和帮助。”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应对省内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展作出总体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帮助这些地区摆脱贫困,中央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的重要批示。省委、省政府等领导也相继作了重要批示。
  

 

富宁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批示精神,采取特殊措施,整合各方力量,着力推进山瑶群众脱贫发展各项工作。在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按照“搬家、种树、办教育”的总体发展思路,采取“县内易地搬迁、集镇转移安置、就近就地扶持发展”模式,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安居温饱、素质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民生保障”六大工程,攻坚克难,让中年一代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青年一代有奋斗的目标,老的一代老有所养,少儿一代学有所教。
  

 

扶持发展工作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基础优先和产业优先,重点在解“五难”、育产业、建家园、强素质上作文章。先后投入扶持资金37134.7万元,其中:整合各部门资金34304.7万元,群众以劳折资2830万元,完成2070户9217人山瑶扶持任务,其中:县城集镇安置120户600人,县内易地安置608户2775人,就近就地扶持1342户5842人。在一系列加有力措施扶持后,到2014年已解决山瑶群众贫困人口8429人,山瑶群众贫困人口由项目实施前的9217人减少到788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下降到8.5%;山瑶群众农民人均纯收入由项目实施前的670元增加到5300元,增长7倍。近年来又持续加大精准脱贫工作力度,山瑶村寨面貌一新,缩小与其他民族的差距。

 

改善基础设施“五难”现象改善
  

新建进村公路23条153.78公里,硬化村内道路150000平方米,改善了山瑶村寨的交通状况和地域劣势;新安装饮水管道149公里,建小水池(窖)842口,修沟渠32.7公里,建设太阳能光伏取水项目一个,坡地改梯地1000亩,集雨补灌2000亩,中低产田改造6910亩,实施土地整治项目5138.7亩,解决了4186人的饮水困难;累计架设10KV高压线路14千米,0.4KV入户线路0.5千米,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1182户。建成安居房2070户130000平方米,其中:建成新华镇安新、归朝镇那贡安置点廉租房120套600平方米,县内易地安置608户2775人,就近就地扶持1342户5842人。投入1200万元建成那能、龙门等14所涉及山瑶子女就读学校教学楼、宿舍楼9057平方米;投入8000余万元,扩建新华中心学校、洞波中心学校、县民族职业中学及新建归朝民族中学建设共计47303平方米;通过在集镇、县城设置“山瑶班”集中办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7%,2017年19名山瑶学生考取大学。新建成村卫生室12所,科技文化活动室45所,建成卫生公厕42座。将符合条件的8394名山瑶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并由财政代缴新农合和城镇医疗保险金,参合、参保率为100%,实现应保尽保,破除就医难。
  

钱袋空时度日难 拓宽财路丰钱袋
  

通过基础带动、规模推动、科技促动、能人引动,促进特色产业迅速做大做强。2010年以来,累计发展油茶8858亩,核桃6000亩,八角10633亩。做大甜蜜产业,现已种植甘蔗12428亩,每年可增加收入1300多万元,人均增收1500余元。发展养羊 4856只,养猪4560头,培植年出栏2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大户100户,发展能繁母猪500头。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0期3012人,开展各类科技培训527期26217人(次),目前常年在外务工1400余人,实现劳务人均增收2000余元。
  

文明风俗多陋习 容貌焕新显文明
  

按照“三改三建四配套”的要求启动了美丽家园建设,大部分群众按照山瑶民居风格,修葺一新。建沼气池399口,节柴改灶85户。对人口密度大、生态环境脆弱的山瑶地区共组织206户1030人跨乡镇安置,以降低环境的承载力,减少山瑶群众薪柴使用及滥砍乱伐现象,确保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改变陈规陋习,教育引导群众说文明话、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大力倡导爱清洁、讲卫生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通过教育引导,帮助贫困农户树立互助、效益、法律等意识,强化农民自主选项、自我经营、自担风险、自立自强的人文思想,学科学、比致富的风气越来越浓,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建成90个村小组1970户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架起了山瑶群众进入市场、获取信息的桥梁。目前有35%的农户新建了“小洋楼”,家家户户用上了各种家用电器,普遍拥有摩托车,条件好的家庭还购买了汽车。如今,山瑶群众穿着更干净了、眼睛更有神了、头发更整齐了、屋子更明亮了、说话更文明了、精神更好了,生活条件改善了,山瑶群众与本地兄弟民族交流交往多了,呈现出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新面貌。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