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宗教视窗
 
7300年前的“东方微笑”“淮河古代文明研究——蚌埠双墩陶塑人头像与史前雕塑学术研讨会”举行
作者:孙自法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9/6/3

 

本报讯(孙自法) “淮河古代文明研究——蚌埠双墩陶塑人头像与史前雕塑学术研讨会”日前在蚌埠举行,中外60余位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工艺美术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与会研讨交流称,距今7300多年的双墩陶塑人头像,是中国陶塑艺术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一件珍贵的人类早期陶塑艺术珍品。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阚绪杭介绍说,双墩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头像面部保存基本完整,通高、面宽均不到10厘米,头像左耳缺失,颈部残断,头后部残损。头像造型写实,五官端正,形象生动,特别是额头与面部两颊有两组刻纹,是一件珍贵的人类早期陶塑艺术珍品。

 

阚绪杭认为,双墩陶塑人头像刻纹应该归于双墩陶器刻划符号类,其内涵“天、地、人”认知,是“天文历法”标志性符号,在淮河流域一脉相承传承几千年,是淮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说,一系列的考古发现表明,头徽在距今四五千年的史前末期,不仅已经出现,而且成为流行。双墩遗址陶人面的发现,似乎说明头徽的出现还有更早的源头。他指出,头徽既是不同文化不同部族的象征符号,一方面突显政体区别,又或者是军武的区别,史前头徽的出现,说明可能离文明出现的时代已经不远了。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朱泓从体质人类学分析称,蚌埠双墩遗址出土的距今7000多年陶塑人头像是一件由远古祖先创造出的弥足珍贵的精美艺术品,该塑像具有低而宽阔的面形、明显突出的眉弓、较厚的唇部、较大的眼裂和欠发达的上眼睑皱褶,这些特征似乎均与先秦时期“古中原类型”居民比较相似。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研究馆员认为,蚌埠双墩陶塑人头像初步释读双墩陶人首额头图像应为太阳符,与常见太阳图像相似,之所以增加线条,是为了与整体风格相符。


 

“双墩陶塑人头像,是迄今为止已发现的7000多年前第一尊雕题人物头像。”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杨士林说,其精美的制作,面部神秘的纹饰符号,非常罕有。双墩陶塑人头像面部鼻翼两侧呈八字开分布,每行五个戳点的纹饰符号,应与早期先民数字崇拜有关,后来的五行观念,亦应溯源于此。另一组额头上的双圈纹符号,应当视作太阳纹符号,与早期太阳崇拜有关。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方向明认为,双墩遗址目前发掘共发现633件刻划符号,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出土刻划符号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年代也较早的遗址,刻划符号分为象形、几何、其他三类,几乎囊括了史前双墩人生活的各方面,共同组成一幅7000年前的双墩遗址图景。

 

研讨会开幕式上,“落户”蚌埠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代玉器研究基地”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基地”也正式揭牌成立。

 

新闻链接

 

双墩陶塑雕题纹面人头像被誉为远古时代的“东方微笑”,其额头刻饰同心圆纹和鼻孔两侧面颊刻饰对称刺点纹,在中国新石器时代从早期到晚期发现的陶塑人头像额头和面颊有刻纹符号的极其罕见,迄今仅见此一例。考古资料显示双墩陶塑人头像的塑型+刻纹具有唯一性,是中国陶塑艺术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一件具有象征人类自我塑型、自我认知、自我欣赏和自我崇拜的审美观的陶塑艺术珍品。双墩陶塑人头像现收藏于蚌埠市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