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壮美文山
 
文山学院以文化引领民族团结
作者:高燕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9/8/9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

 

近日,记者一行来到文山学院,参观了校史馆、民族文化传习馆、民族文化园、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学生成长基地等。在民族文化传习馆里,版画工作室、林远高剪纸工作室、民族服饰工作室、民族音乐工作室,处处可见学生们认真学习、动手实践的身影;在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学生成长基地,文山学院傣族青年作家李司平同学正在跟基地学生分享其新作《猪嗷嗷叫》写作历程和经验;在民族文化园里,民族文化社团最为热闹,有的正畅谈交流民族文化,有的在传唱民族歌曲,还有的学跳苗族打跳……各民族学生在这里共享着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乐趣。

 

前不久,文山州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州创建办主任马应聪到这里调研,并对文山学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给予了肯定,希望文山学院在立足文山州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基础上,向更高水平的创建目标努力,把文山学院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开创民族团结进步新局面

 

“文山学院根据专业情况、学科特点、学院特色等实际情况,制定创建活动清单,形成‘党委领导、总支负责、部门协同、师生参与’的创建工作新格局。”文山学院党委书记熊荣元说。
据悉,多年来,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创建工作作为弘扬办学传统、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形象的有力抓手,积极彰显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两大作用,在服务文山州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各民族专业技术人才和少数民族干部、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振兴文山民族高等教育、提供民族理论研究与民族政策咨询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

 

在林远高剪纸工作室里,大家目睹了500多米长的壮族坡芽剪纸作品,文山学院党委宣传部长吴圣威指着剪纸长卷说,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更好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做深做实民族团结教育。

 

学校设置了民族文化研究机构和民族文化传习馆,同时,依托坡牙歌书、八宝歌书、太阳鸟母、壮剧等地方民族文化的研究传承发展,推出一系列民族文化研究成果。还设置民族文化课程,开设公共选修课程及专业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态传承剪纸艺术》《苗族吹枪》等课程,编写民族团结教育校本教材、学生晨读经典教材等。

 

搭建活动  融入爱国理想

 

文山学院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好课堂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着重打造以地方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把民族团结进步内容有机融入到红色课堂教学之中,先后开展了以“弘扬老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等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

 

同时,把文山少数民族地方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融入到“概论”课。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文山”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利用各种民族社团,为各民族师生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把各民族间的友谊延伸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并设立民族专区,参与民族特色活动。
聚焦产业  服务全州发展

 

学校已成为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智库”。学校发挥各民族师生教学科研资源优势,组织各族师生到三七研究院给七农解答栽种技术问题;并参与《文山州三七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文山州三七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10余个规划的编制及修改工作,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参与并主持《文山州三七志(1997-2017)》等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的编撰,为三七产业发展提供行业标准支撑。

 

据介绍,学校累计承担国家、省、州各级科技计划项目150多项,其中70多项科技成果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学校荣获国家科技部授予的2006年“星火科技先进集体”称号,科研人员荣获云南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优秀科普作品奖、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文山州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等多项殊荣。

 

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说起精准扶贫,学校已成为驻村帮扶贫困村脱贫的“样本”。吴圣威说:“学校把民族团结与扶贫载体相结合,不仅让广大师生充分尊重各自的民风民俗,也让帮扶群众感受到学校的用心与诚意,从而增强帮扶群众对扶贫行为的理解度、认同度、支持度和参与度。”

 

学校组织各民族师生参与到砚山县者腊乡的精准扶贫工作中,因地制宜提供扶贫规划和措施,真正实现了学校扶贫工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局面。

 

同时,学校分批分期组织专业教师到贫困村为群众讲授法律知识、扶贫政策、家庭道德、实用技术、民族文化等课程,不断提升群众的综合素质。

 

因材施教培养人才

 

学校已成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学生成长基地,大一新生崔同肖正在电脑前剪辑一段刚拍摄的视频,他说在基地里可以听到校友以及师哥师姐们分享他们的工作历程和经验,很受益。
 

 

据基地负责的仝老师介绍,基地2015年建立以来,共培养了200多名各民族学生,搭建民族团结一家亲大学生成长基地,目的就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建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则引导成长基地的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到创业园进行孵化,让各民族学生更好地服务社会,提升社会适应力。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大中小学合作、国际合作和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等方式,努力拓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近些年,学校培养了一批如全国道德模范霜福伟(傈僳族)、作家诗人李司平(傣族)、全国最美大学生村官周凤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潘志艳等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典型人物,涌现了深受各族师生拥戴的好老师颜星、孙润。

 

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近年来,学校在维护各民族团结进步的同时,集中人财物力组建专业研究团队,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发展壮大沿边特色产业、边境特色多元城镇体系、建设合作平台与完善机制、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政策研究。

 

学校通过与“滇东南区域经济社会研究所” “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滇东南研究基地”“文山州革命老区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陆地边疆治理合作研究基地”等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开展边境民族史及滇东南区域经济社会等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部分融入到课程和课堂教学中。并加强与国外高校的合作,通过交换生项目联合培养人才,推出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和互动研讨活动。

 

民族团结进步建设事业一直是文山学院办学以来不变的使命。文山学院院长李炳泽概括了一句话,“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建设要靠文化引领,民族团结是政治使命,是云南的亮点、特点、王牌,发展是解决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教育是民族团结的总基石……”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