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省内新闻
 
整装共赴盛会——云南省代表团表演项目训练回顾
作者:胡娇 高燕 周羽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9/9/16


胡娇  高燕  周羽/采写  胡娇/拍摄 

 

编者按

 

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共设置194个表演项目,于9月9日至15日在郑州进行赛程,59个极具民族特色的节目逐一亮相。

 

其中我省的《挑箕乐》《搭火把》《抢龙宝》《稻花鱼丰收赛》《欢乐收青稞》等10个表演项目陆续登上竞技舞台,用民族服饰、生活习俗与艺术表演完美结合的表演形式,充分地展示了我省少数民族特色独有的风情和文化魅力。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赛场上华丽绽放的表演项目,在台下有着怎样的创作过程和辛苦付出呢?跟随本报道一起回顾运动员们的挥汗瞬间。

 

傣族女创拳  刚柔并济展傣族文化

 

8月21日9点许,在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的篮球馆里,《傣族女创拳》表演项目的20名运动员正在排练,带队教练王峰正在指导排练的队员走步的准确性和队形的整齐度。

 

据王峰介绍,傣族女创拳也叫“涞阶恩赛·女创拳”,是由一名女子首创,后在第六代传承人阶恩赛的传承下发扬光大,到目前为止,已经传至第十代传人。由于“女创拳”由女子首创,后由男性拳师发扬光大,所以傣族女创拳是“女创男承”。这套拳以防御为主,很少有主动攻击的动作,这也与傣族的民族性格一致:温和、宽容、友善、团结。女创拳不仅在民间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在当地赶庙会时也常常作为暖场的项目,虽然这是拳,但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延伸。特别是在赶庙会的时候,在傣族乐曲的律动和象脚鼓点中,拳和舞融合在一起,具有柔中带刚,刚中有柔的特点。

 

该项目带队教练王峰早在2015年就接触了女创拳,特别着迷女创拳刚柔并济的拳法。在创作《傣族女创拳》表演项目期间,王峰将散落在民间的傣族传统武术收集整理,从强身健体的角度去芜存菁,在保护传统武术的整体性和本真性基础上,注重传统体育技艺的综合感染力。拳法融入了徒手四门步、八望拳、四门跪式拳、八望跪式拳、傣刀、傣棍等内容。“ 2015年,女创拳以舞蹈的形式在云南省第九届歌舞展演舞台首次亮相就荣获了银奖。去年,在云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获得金奖。”王峰说。

 

9月8日,《傣族女创拳》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民族运动。这次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来自“临沧市耿马县文艺演出团队”,男女各10人,主要有傣族、佤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大多数人年龄十八九岁。目前集训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要准确表达出拳法的韵味。为了更好地表达女创拳的拳法和韵味,王峰今年4月带领着运动员前往传承人那里学习,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又在四门、八望的基础拳法上延伸了“四门吸腿防御”“八望吸腿防御”“四门跪式拳”“八望跪式拳”“四门傣刀”“火花拳”等动作,并进行动作韵味上的指导。运动员到昆明集训前,已经在临沧进行了25天的集训。

 

王峰表示,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女创拳”,通过“女创拳”让更多的人认识傣族,认识傣族体育文化。

 

稻花鱼丰收赛  稻花香里“说”丰年

 

 

金黄色的“稻谷”排列整齐,肥美的“鱼”散落其间,一群朝气十足的年轻人加油呐喊,穿梭其中开始捕“鱼”。“停停停,这里的动作幅度太小”“停,这里重新再来一遍”……8月21日,在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竞技类表演项目《稻花鱼丰收赛》的排练现场,20名运动员在编导安平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重复着动作。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谷子黄,傣家狂”的说法。因为秋收时节恰逢傣族“出洼干朵”节,这个时候,村村寨寨都会“敲起象脚鼓,跳起嘎光舞”。

 

稻谷金黄,稻花鱼肥美,捕鱼比赛也成为了傣族群众庆丰收的必要一环。“《稻花鱼丰收赛》这个表演项目是由傣族的民俗活动转换而来的。”安平介绍,每年丰收的时候,傣族群众都会进行捕鱼,这个民俗活动源自傣族捕“神鱼”的传说,在捕鱼的时候,每个村寨都会有围鱼、捕鱼比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罩鱼,就是用鱼罩进行传统捕鱼,这种少见的捕鱼方式别有一番风味。

 

“傣族群众生活的乐观和积极都是在生活中营造的,无论是丰收中各个寨子、村民之间的协同劳作,还是通过歌舞去表达丰收的喜悦,都是对生活最好的阐释,丰收中的收获不仅仅是稻谷和田间的鱼,还有一份对生活的满足和幸福。”对于《稻花鱼丰收赛》,安平有着深厚的情感。

 

《稻花鱼丰收赛》第一次登上舞台,是在去年云南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斩获银奖,是作为竞技类表演项目第一次登上舞台。“去年没有经过太多的时间排练。有点遗憾。”安平说。

 

为备战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安平从德宏各地的歌舞团精心挑选了20名运动员,其中大部分为傣族,在这次集中到昆明进行联排之前,大家已经排练了一个月左右。“在德宏排练的时候,因为条件比较艰苦,场地不合格,训练起来比较困难,这次通过云南代表团筹委会的协调,将所有表演项目集中起来训练,提供了场地以及专业指导,感觉运动员整体的状态好了不少。”安平介绍道。

 

傣族女运动员也用参加过多次全国以及省级民族运动会,她感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与现代化的结合越来越重要,但是这也让排练要求越来越高。“傣族的舞蹈相对来说偏柔美,和体育竞技结合以后,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融合,也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来排练。”也用说,《稻花鱼丰收赛》的整个排练很紧凑,个别运动员会跟不上进度,但大家都很团结,互相“拉一把”,做好充足的准备去迎接本届全国民族运动会。

 

“因为这个项目是由傣族群众比较熟悉的节庆活动转换而来,对于大家来说,这是一个很亲切的民族传统节目,每年放鱼苗进去,丰收之前去捕鱼,这是一种契合。”也用说,对于傣族运动员们来说,通过《稻花鱼丰收赛》去展示傣族文化,也是一种责任。
 

 

抢龙宝  花腰彝姑娘“与龙共舞”


 

 

时而奔跑、卧地、翻滚,时而在空中翻飞、腾跃、盘卷……在竞技类表演项目《抢龙宝》的运动员手里,“长龙”无论是翻滚、摆头还是翻身都灵动自如。“《抢龙宝》这个项目,主要是根据花腰彝祭龙节(彝语称“德培好”)中的一项活动改编的。”项目编导孙丽介绍道,花腰彝是生活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北部山区的彝族尼苏支系,至今保留着古老的民族生活习俗,祭龙节就是每年举行的最热闹、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据介绍,石屏哨冲花腰女子舞龙队曾多次带着《抢龙宝》外出演出,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国外的朋友们到哨冲寻根访友;舞龙队还在第七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获得过表演项目金奖。“将花腰彝的传统节日与体育竞技相结合,就是想向更多的人展现花腰彝的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充分展现彝家儿女能歌善舞、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孙丽说。

 

为备战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孙丽带着《抢龙宝》的运动员们在石屏县集中训练了快两个月的时间。“我们这次参赛的运动员都是从民间挑选出来的,虽然大部分是花腰彝姑娘,但都没有接触过舞龙。”孙丽说,因为没有基础,姑娘们只能从最基本的“八字”开始,慢慢地到跨龙、滚地等技巧性的动作。

 

然而,从基础到技巧,在短暂的两个月内,对于这群花腰彝姑娘来说并不容易。“在训练中,有几个运动员的手都被磨坏了。还有的运动员因摔了一跤,造成尾椎骨骨折。在舞龙队最困难的时候,运动员只有四五个能够参与正常训练。但是集中到昆明进行联排以后,运动员们意识到时间的紧迫,每天都坚持训练。”孙丽说。

 

《抢龙宝》的难度和特点在于它的竞技性和其他竞技类表演项目不一样。其他表演项目的竞技可以直观地从跑步的快慢上来体现,《抢龙宝》中的竞技却是需要靠速度、技巧去展示,这种体现比较困难,很难让观众体会到。参加过多次省级民族运动会的运动员李睿觉得,花腰彝的舞龙是当地群众的一种精神共鸣,能够通过全国民族运动会让更多人了解舞龙的魅力,即使训练再苦都值得。

 

“和专业评委、指导老师商量,我们改动了四次,决定还是坚持用本民族传统习俗来表现技巧。”孙丽说,将花腰彝最能展现舞龙的技巧展示出去,才能更好地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播出去。
 

 

新米节  哈尼儿女贺丰收


 

 

金秋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山坡上成片的稻谷褪去了青绿,披上了金黄。哈尼族人民期盼的“新米节”也随之来了。

 

又是一年新米节,哈尼人家的清晨显得格外忙碌。阿妈在给女儿梳妆打扮,阿爸则早已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正准备着杀鸡宰鸭煮上今年的第一碗新米饭。这第一碗新米饭将被家里的老人祈求谷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待到祭拜结束,小孩会把新米饭先献给老人,老人吃过后再传给子孙,代表着有米饭吃才能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最后老人会亲手把今年的谷种交到小孩手中,并告诉孩子:不能丢掉粮食,有粮才能生存,要一代一代地把哈尼梯田耕种下去。

 

哈尼族群众世代传承的新米节习俗,随着《新米节》表演项目组选手的舞台表演徐徐展开。这支来自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的参赛队伍原本是当地的一支文艺表演队。平日里,20名选手用歌舞向当地群众宣传着党的政策法规,传递着欢乐。如今他们作为参赛选手又将站上竞技舞台,用舞姿展示哈尼族文化。

 

据项目编导候黠旖妮介绍,《新米节》这一表演项目曾在云南省第三届彩云奖比赛、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荣获过金奖。现在将去往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个大舞台,在曾经的努力上精益求精成了选手们共同的期待。

 

“在联排前一个月我们就开始投入训练了,每天都是从每个动作的细节开始训练。这个项目从最初的灵感到创作编排定稿,对我们来说这个过程既难忘,也辛苦;但最终能把新米节这一哈尼族传统文化完美地展现给全国的观众,就感觉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候黠旖妮说。

 

为了更直观地表现出哈尼族群众欢庆“新米节”时的盛况,候黠旖妮在道具的选取时将方桌搬上了舞台,在节目效果中突出喜庆、团聚等元素。但表演过程中要举起一张大概有20公斤重的方桌,同时还要完成相应的舞蹈动作,对队里的男选手是个不小的挑战。“桌子重不说,我们队里的选手基本都是刚入行不久的年轻演员,没啥表演经验。但是也正因为我们作为新人,就有这么好的机会能够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大家都格外珍惜这次机会,心里也较着一股‘一定要练好’的劲。”选手李泉澔说。

 

挑箕乐  古老游戏新风采

 

 

“鸭子跑步”“小马过河”“青蛙跳远”……8月21日在海埂体育训练基地竞技类表演项目《挑箕乐》的排练现场,运动员们模仿家禽等动物惟妙惟肖,该项目的编导缪烁站在一旁,时刻注意着运动员们的肢体动作,一场排练结束,便把大家集合在一起总结。

 

“《挑箕乐》取材于保山德昂族民间传统竞技游戏,加以提升规范后,道具简单、规则易懂,整个竞赛过程更激烈且更具趣味性。”缪烁介绍,在德昂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用竹篾编制而成的“挑箕”既是挑土运粮的工具,也是用于游戏竞赛的工具,德昂族男女青年在农闲之时,会以“挑箕”做道具模仿“鸭子跑步”“蚂蚁搬家”“青蛙跳远”等进行竞技活动。

 

这次德昂族的“挑箕”游戏从少数民族的生活走向了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缪烁以符合条件、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过硬为原则,挑选了《挑箕乐》的20名运动员,其中有农民、教师、专业舞蹈演员。

 

“其实大部分运动员还承担着其他工作任务,在两头兼顾的情况下,《挑箕乐》在昆明集训之前,就在保山市昌宁集训了34天,除特殊情况外,基本上每天早中晚都在排练。”缪烁说。

 

据介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健康、体力保障,团队还在集训前颁布了“禁酒令”。来自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大寨村的陈龙给缪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禁酒”的时间长了加之排练劳累,这位傣族小伙总想喝几口解解乏,但陈龙只是每天晚饭后去“看会儿酒”,从来没有喝过一口。“我知道后很感动。”缪烁说。

 

训练中,《挑箕乐》的运动员们也感受颇深。“平时在训练中因为场地和道具的特殊性,会经常受伤,而且这是一个团体协作的项目,所以需要大家相互协调。刚开始训练的时候问题很多,后来不断地磨合,现在大家默契十足,很多时候有人受伤了,磨合出了问题,但是大家都会想办法解决。”这是彝族运动员缪桪在整个训练中体会最深的。

 

“我们会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取得好成绩,让全国各民族兄弟姐妹对德昂族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缪桪说,保护和传承好民族传统文化,并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让民族文化得以推广普及和弘扬传承,这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欢乐收青稞  藏族儿女精神抖撒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金灿灿的青稞地里,藏族牧民唱着歌,弯着腰,用镰刀割着青稞,身后的其他牧民已经分成红队和蓝队,你追我赶地比赛着捆扎青稞……8月21日,在昆明海埂体育训练基地,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团的参赛运动员们正在排练全国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欢乐收青稞》。

 

在联排现场,记者找到正在认真看排练的项目编导格茸江初,他告诉记者,《欢乐收青稞》曾在2018年12月份的全省民运会中获得竞技类一等奖,也是迪庆州唯一入选全国民运会的节目。

 

据格茸江初介绍,《欢乐收青稞》是表演项目里的竞技类项目。这个表演类项目将通过捆青稞、背青稞、晾青稞三个环节,真实地再现迪庆州藏民族比赛收割青稞时的欢乐场景,并在其中加入藏族闲暇时的娱乐项目,为收割青稞增添趣味性、观赏性和艺术性。编排这个节目就是想表达,在迪庆藏区收获青稞的季节,藏族牧民们可以用最原始本真的方式来感谢天地神灵的庇佑和恩赐。

 

参加这次全国比赛的运动员都来自迪庆州民族歌舞团,共20名,其中有6名女队员。这些年轻的运动员大赛经验不足,所以都很重视赛前的训练。目前,整个团队的训练已经进入冲刺阶段,每天都有队员在训练中扭伤腰或是擦伤胳膊腿的,但没有一个人退缩,只要乐曲一响,所有参赛运动员又像一个个斗士那样精神抖擞,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动作。
    参加比赛的纳西族运动员木济宇告诉记者,他已经参加过两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两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次训练过程中,让他感触最深的是,比赛中的真青稞换成了道具青稞,队友们的手指常常被道具里的铁丝扎破,每当看到这种场景,都会心痛,但队友们没有一个有怨言。队里的女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巾帼不让须眉,在晾晒青稞的环节,她们要登上3米多高的青稞架,而挂晒青稞最高要达到6米的要高度,就是这样高强度、高难度训练,也没有一人喊苦喊累。

 

“《欢乐收青稞》的全体运动员一定不负众望,在集训的最后冲刺阶段,刻苦训练,拿出最好的状态迎战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赛场上展现出高原人敢打敢拼的劲头来,高原人缺氧不缺精神,努力取得好成绩!”格茸江初说。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