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省内新闻
 
生态“红利”惠民生——丽江拉市海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作者:高燕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6

本报讯(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  文/图)12月3日,采访团走进主题采访第一站——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拉市海湿地)。

 

拉市海位于丽江古城西面10公里处的拉市坝中部,“拉市”为古纳西语,“拉”为荒坝,“市”为新,意为新的荒坝。拉市海湿地由拉市海、文海、吉子水库、文笔水库四个片区构成,总面积6523公顷,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自然保护区。

 

 

文笔水库:水质保持在三类水标准

 

“拉市海湿地是鸟类重要的越冬栖息地和候鸟迁徙重要驿站。每年10月开始,湿地就会出现越冬候鸟的身影。到目前为止,已记录鸟类有235种,列入中国水鸟类名录的水鸟96种。”在文笔水库边,玉龙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李金明向记者介绍道,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候鸟,丽江市各级政府和部门加大对拉市海湿地的管理和整治力度。经过多年的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如今拉市海湿地候鸟成群,生物物种丰富。据统计,截至目前,拉市海有6万余只候鸟前来过冬。其中,文笔水库就有1万多只候鸟,主要有红嘴鸥、绿头鸭、红头潜鸭、白骨顶等。

 

李金明告诉记者,2018年6月,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指出了丽江拉市海存在的突出问题。丽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对整改工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对文笔海古城高尔夫球场侵占等问题,对未经批准占用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行为进行了查处。全面拆除侵占湿地范围内的建筑物及构筑物,恢复植被;依法依规对高尔夫球场予以取缔,责令停止经营。减少了水质污染,给候鸟带来了安全的越冬栖息场所。此外,拉市海强化责任,加强管护,还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的管理机制。现在的文笔水库水质一直保持在三类水标准,有部分区域达到了二类水水质标准,综合整治成果显著。

 

拉市海旅游市场秩序井然

 

拉市海是一个季节性湖泊,当地村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自发组织探索乡村旅游。

 

“欺客、宰客”“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无序经营”“环境脏乱差”“投诉率居高不下”是过去拉市海乡村旅游的一个真实写照。但2017年以来,拉市海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县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成立高规格的拉市海旅游市场秩序整治领导小组,制定原国家旅游局暗访拉市海旅游市场存在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拉市海乡村旅游区停业整顿2个多月,将原有的54个马场归并重组为18个马场,同时将归并重组后的18个马场注册为旅游服务公司,制定17项规章制度上墙,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等,目前,拉市海旅游服务井然有序,各服务点的售票窗口、上马台、停车场等游客较集中的区域呈现出游客排队购票、检票、合理分配马夫和按票号依次上马等秩序井然的画面。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6月18日至2019年6月17日,拉市海共接待游客2277008人;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

 

“拉市海从2004年开始发展乡村旅游至今,经历了‘快速发展期’‘停滞整改期’,逐渐进入综合考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绿色探索期’的转型发展阶段。拉市海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和世雄介绍。

 

自2018年6月拉市海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试运营以来,拉市海各马场施行统一售票,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拉市海骑马、划船游玩价格混乱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生态旅游作为发展主线,规范拉市海旅游活动,促进拉市海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将拉市海打造成丽江主城区的水源地和后花园、高原湖泊和湿地景观、高A级生态旅游景区、养老养生休闲度假基地。在确保当地群众收益的基础上,推动拉市海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促进拉市海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和世雄表示。

 

农户“7份收入”奔幸福路

 

位于拉市海湿地保护区西北部的均良村,自2013年引进花花色玫瑰庄园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旅游合作开发后,村民得到了真正实惠,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均良村支部书记木金江说,均良村有117户460人,以纳西族为主。依托“拉市海国际重要湿地”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经集体研究后,引进花花色玫瑰庄园,组建了旅游合作社,协调整合土地资源,统一定价、连片流转给公司进行整体开发。并有偿参与公司旅游生产经营,人人参与、户户受益,形成了“企业自负盈亏,集体按经营收入分红,村民按月领工资,农户按年收地租”的运作机制。

 

目前,花花色玫瑰庄园实现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20人。农户也拥有了“7份收入”:土地出租收入、玫瑰种植收入、马匹经营收入、划船务工收入、民族文艺表演务工收入、玫瑰产品加工务工收入、景区管理务工收入等,加上其他收入,户均年收入已突破10万元,人均收入达3万元。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