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山茶花
 
青青陪嫁村
作者:皋利民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27

一个周末,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我和几个朋友到了弥渡一个叫白邑的地方。虽是寒冬,阳光暖暖的、柔柔的,冲淡了一路的颠簸萌生的抱怨。

 

刚下车,白邑完小的罗老师已早早等候。问候之后,我们走进了村委会。村委会的领导端来了香茶,端来了蜂蜜和核桃。罗老师打趣地说:“核桃拌蜂蜜,吃了甜甜蜜蜜。”

 

村委会所在地是白邑村,老一辈人说叫窝孔黑,也叫爱孔黑。说是古的时候村子里飞来一对漂亮的孔雀,落在了出水的烂泥箐,过了几天,又飞来了几只大大小小的孔雀。于是烂泥箐就成了孔雀窝,久而久之,也许是口语习惯,就把这个村子叫成了窝孔黑。现在的烂泥箐已经荡然无存,到处绿油油的山头,被瓷砖包裹的一幢幢水泥房子在绿树荫下闪闪发光。如果不是坐了一个小时车程才来到小山村,我以为到了别墅区。

 

村委会后面的高高的台坎上,有一座观音殿,走了进去,寺庙的痕迹很少,办学校的印记很深。学校搬走后,就没有人再来打扫。观音阁里有一棵高大的观音柳,有好几百年历史,歪歪斜斜,长出了不少的枯枝,尽管如此,给白邑祖祖辈辈留下了太多的回忆。无论是锁水阁,还是白马的传说,始终不能代表白邑的形象,而树的年轮可以说明一切。

 

白邑村下辖5个自然村,418户。自古以来就有种树的习惯。据介绍,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离白邑村委会不远的岔河村,有一对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家家户户穷得叮当响,男方家摆不出宴席,女方家置不出嫁妆。村子里的长老找来了双方家长说:“现在提倡新事新办,我看你们不要为孩子的婚事着急了,两家人就在村子旁边那条箐里忙上三天,栽上龙树,龙树栽完了,婚也就结了。我们老人家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男的成龙,女的成凤。”结婚栽树不是先例,弥渡县新街镇的杨果村里那棵老?树就是清朝时期,出嫁的新娘从婆家带来栽上的,现在成为村里的一个重要的处所,栽树的人早已作古,子子孙孙在树的庇护下,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岔河村的这两家人就在箐里栽了20棵龙树。从那以后,无论是哪家孩子结婚,都自觉到那个箐里栽龙树,久而久之,结婚栽树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这种形式已经写在了该村的上百年的《村规民约》里。更让人意外的是,栽龙树的地方淌出了一股清泉,村里就建了一眼方井,家家户户都去那个地方挑水喝。自来水接通后,上了年纪的老人,仍然去那个地方取水,不懂事的孩子们常常笑老人。老人们一本正经地说:“你们这些屁孩子,懂什么,这是真龙水,冬暖夏凉,比桶装水好喝多了。”村委会的领导说:“今天给你们泡茶的水,就是真龙水。”其实,我来到喝的第一口,就感觉到了,因为要去观风景,还来不及细问。

 

如今,这个山箐有了一个闪亮的名字,叫龙树林,成为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村民们栽树既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信仰。在弥渡西山彝族就有祭树的习俗。只是各地的做法不一样。随着岁月的流逝,岔河村所栽的树不仅仅是龙树。核桃树几乎成为白邑村的支柱产业。小小的一个只有1600多人的村委会,以核桃为主的经果种植就达到8000亩,目前已有3000亩有了收益。

 

青青陪嫁树四季常青,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亦不惧风雨,依然葱绿。如果说,那片龙树林是那个物质贫穷落后时代的象征,那么现在这个物欲飞流的时代,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不朽的道理。(作者:皋利民 单位:弥渡县教育体育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