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山茶花
 
与春联有关的记忆
作者:李顺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2/27

一岁将尽,我已经嗅到春的气息,聆听到了春天渐近的脚步声。

 

小时候,每到距除夕还有十天半月之时,父亲已经腌制好了腊肉、腊肠等年货,再就是准备了必不可少的春联。

 

说起春联,人们便会想到王安石那首诗,诗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绘的便是千家万户张贴春联的喜人盛景。

 

春联既葆有传统文化的血脉,又包蕴新时代的精气神。一副春联,讲究的是一句一调的平仄对仗,抒写的是辞旧迎新、祈祥纳福的美好心愿,展示的是书法艺术之美。记得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读初中时,报了一个暑期书法培训班,15天的培训,仅一撇一横一竖就临摹练习了数日,这一过程极其枯燥乏味。授课老师不时提点说,习字书写是一门手艺活,要达到心随笔转,意在笔先,写出一幅满意的书法作品,需要的是恒心和悟性。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记得当时一起的学员有二十几个,如今还在坚持提笔练字的已是凤毛麟角,自那以后我则痴迷其中,每日读帖临帖不辍,并且,家里每年书写张贴春联的事都由我包下了。会在手上的,自然是乐而为之,大红春联写好后贴在门框上,再有邻居长辈路过观看后夸上几句,心里更是美滋滋的。现在回想起来,少年时每逢寒暑假便经常到野外捅马蜂窝、捉麻雀、玩蛐蛐,难以静下心的我居然与书法国粹有着如此不解之缘,倍感庆幸。

 

中学毕业后,我投笔从戎。三年军旅,我在连队是报务员兼文书,书写标语、出黑板报经常会用到毛笔,日子一久,使得我的书法精进不少。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退伍回到家乡后,我依旧钟情于书法,并在工作安置前的那段空闲日子邀约一书友带着笔墨红纸,四处赶集,在县城和部分乡镇售卖过春联,挣得些许压岁钱。

 

由于我平素酷爱研习书法,每到临近过年都会有一些亲友笑说索要墨宝,要墨宝其实是好听的说辞,其意就是要春联。国人过年图的是喜庆,一对寓意吉祥的大红春联门上贴,一双大红灯笼高高挂,再鸣放一串爆竹,美滋滋地吃上一顿阖家团圆的年夜饭,接着享受春节联欢晚会的文化盛宴,这些便是守望春天的辞旧迎新,颇具仪式感的年俗之乐。说到撰写春联有一定的讲究,大门、厅堂、厨房、畜圈门、商铺等等,内容各有不同,主人行业的差异也使对联的内容大相径庭。像大门,张贴上联:物阜民丰祖国年年好;下联:日新月异家乡处处新;横批:国泰民安。这样蕴含新气象、新祝福,又大气的对联任何一个家庭皆可使用。有一位开中药铺的朋友,我曾经给他书写了这样一副内容大家所熟知的春联:上联为“新春但愿人皆健”,下联为“岁末何愁药染尘”,横批为“仁心济世”。贴在店门左右,朋友反复读诵心里乐开了花。

 

由写春联、卖春联,再到送春联,这是我觉得自己结缘书法最有意义的一个转变。今年的春节前夕,我们书法家协会的部分会员参加了文联组织的文化三下乡活动,任务是为社区和农村百姓送去手写的春联与祝福。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到一个乡镇,我们便当街摆上几张桌子,铺上事先在家中裁剪好的红纸开始不停书写,看着农村群众心怀迫切地挤满现场,不出一分钱拿着春联离去的高兴劲,我们腰酸背痛疲累之余总会有一种满足感。

 

许多年了,每逢元旦过后,我都会在上街时刻意去感受新年的氛围。驻足街边售卖春联和年画的小摊旁,这些摊贩往往在书法上具有一定的功力,他们会现场泼墨悬肘书写对联,使周围飘散着一股墨汁的清香。看着摊子上摆放的一对对融合楹联意境和书法艺术,包含着祈愿人人平安、岁月静好、初心不忘的手书春联,我品味到了这一华夏文化独有的魅力,感受到了一种世代延续不断的浓酽乡愁。  

 

(作者:李顺 单位:丘北县广播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