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各地统战
 
玉溪松山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
作者:李娟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4/1
本报讯(民族时报实习记者  李娟)阳春时节,草长莺飞。走进玉溪峨山彝族自治县甸中镇小河村委会松山村民小组,干净整洁的村寨巷道、错落有致的彝族民居、舒适雅致的农家院落、绿意盎然的小花园沐浴在春光里。孩童们在嬉戏玩耍,三两村民在家门口晒着太阳拉家常,辛勤的农人在田地里采摘长势喜人的蔬菜,一幅美丽的乡村“春图”徐徐展开,处处展现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

 

 

整村推进  彝族山村旧貌换新颜

 

松山村民小组是云岭深山一个历史悠久的彝族村庄,零零散散住了几十户人家。过去这里交通闭塞、村庄破旧、环境很差。近年来,通过改造提升、整村推进等项目,松山有了很大的变化。

 

交通变了。以前汽车开不进村子,213国道的修建缩短了村到镇、镇到县的距离,道路也变宽了,现在去县城只要一个多小时。

 

街道村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松山按照“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整村推进、合理布局”的原则,结合其背靠青山、绿水环绕的自然环境和农村生活需求,通过“拆、改、建、治、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如今,路旁房前种起了花草,家家户户的房子修建一新,屋后错落有致,十分美丽。

 

村民的生活也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有了变化。以前的松山“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据了解,按照松山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将村中畜禽养殖全部移至村外,实现了人畜分离,保证了村庄空气无异味,阻断人畜疾病相互传播感染;同时修建排污管网和雨水收集管网,实现了全村雨污分流。目前,村庄内的道路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和“两污”分流、人畜分离等公共基础配套设施已完成。如今的松山已成为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

 

“大家都很高兴,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幸福感也有较大提升。”甸中镇小河村委会监督委员会主任、松山村民小组党小组分支书记王永金感叹道,想想之前让村民们拆除重建,他们还不愿意,做了大量的工作,住进来之后,大家都喜欢了新房子。

 

2018年1月,松山组38户农户全部入住新房,大家对于新居住环境都很满意。王永金说:“如今的松山,村容村貌整洁亮丽,邻里和谐相助,村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因地制宜  特色产业发展促增收

 

住进了新房子,如何让村民富起来?答案是选准特色产业,加快乡村发展。松山在把农村建设得更美丽的同时,开拓了一些适合本地发展、农民增收的产业。

 

据介绍,松山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主抓手和突破口,通过大力发展夹豆、四季豆、玉米、漾濞核桃这类适应当地气候、土壤等情况的农作物,不断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同时,整合资金项目推动。向扶贫、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申报休闲农业、设施种植和新兴现代农业等惠农项目,促进小农户与现代新兴农业发展和乡村旅游有机衔接,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寻求传统农业结构转型升级新亮点,探索发展一条现代新兴农业新路子。

 

王永金介绍,松山充分挖掘乡村资源,积极发展和培育第三产业,对老村8.7亩旧房进行拆除,结合土地复垦复绿项目,引导鼓励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林果种植,培育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并创建绿色食品牌,以发展有机农业塑造当地特色品牌,同时推动传统营销和现代营销相融合,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创新品牌营销方式,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有效增加群众收入。

 

“过去松山主要种植豆类、蔬菜等经济作物,经济附加值低,只够村民自给自足,根本无法致富。现在我们可以利用村子里的闲置土地,开发林果种植项目,林果采摘时节举办亲子农园,既提升乡村魅力又能增加村民收入。”王永金说。

 

党建引领  打造红色旅游新品牌

 

松山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党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了打造一个整洁干净的新村庄,结合相关政策,要拆除旧房整村重建,村支书王永金身先士卒,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人做起,从自己家和直系亲属的房子先拆起,让村民看在眼里,落实在行动上,使得旧房拆除顺利进行。

 

坐在新房子的院坝晒太阳的王大爷乐呵呵的,他告诉记者,在松山生活了一辈子,实施脱贫攻坚以来,他见证了村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国家政策太好了,国家帮扶我们盖了新房子,孙子上学有补贴也不花钱,不愁吃不愁穿。过去我们靠天吃饭,吃饱肚子就不错了,一家老小挤在5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里,下雨天会漏水,要拿锅碗来接着。你看,现在房子宽敞又明亮,在家门口种蔬菜、果林就有收入。松山能在短短几年有如此大的变化,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跟着党走,生活才会越来越好。”王大爷看着悬挂在门檐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感慨万分。

 

2018年松山组农村居民纯收入为11813元,早已脱去贫困村的帽子,王永金还想做得更好。“松山背靠山脊,自然生态极好,山上已经建好了瞭望亭,下一步我们将依托滇中地委旧址觅池冲发展红色旅游业,利用老村旧房打造民宿小院,将村内2个坝塘打造为休闲观光走廊和垂钓区域,村内至森林防火观测台开发徒步登顶项目,努力打造形成集观光、休闲和康养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