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精准扶贫
 
昌宁的“桑蚕致富路”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贵升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6/3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贵升

 

保山市昌宁县始终坚持把产业扶贫与发展生态经济紧密结合,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长短结合”的思路,将投入较少、产出较快、效益明显的蚕桑产业作为主打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发展。目前,全县共种植蚕桑6.85万亩,年产鲜蚕茧758吨,产值达3200余万元,产业覆盖建档立卡户1542户6288人,实现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实现了脱贫攻坚路上的以桑蚕致富。

 

据悉,2018年以来,在上海闵行区的对口帮扶下,昌宁县每年投入500万-600万元沪滇协作项目资金用于蚕桑产业发展。2019年,上海帮扶项目新植桑园3174亩,建盖地蚕大棚2.6万平方米,小蚕共育室27座。项目覆盖6个乡镇35个行政村,1260户56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68户2437人。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经济收入,增强群众自主发展意识,改善生产生活质量,提高群众幸福感,为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成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地引入的龙头企业昌宁欣盛恒茧丝有限公司,是“东桑西移”“浙桑入滇”在昌宁投资开发建设蚕桑基地和丝绸加工厂的首家股份制企业。不仅让蚕茧收购有了固定的渠道,还组织开展了大规模技术培训,先后开展种桑养蚕技术培训120场次,培训6000多人次。通过龙头企业技术人员和各乡镇辅导员手把手的技术指导,使全县种桑养蚕户熟练掌握桑园管理和养蚕关键技术,目前在养殖上已经实现三个100%,即:100%小蚕共育、100%使用黑暗袋收蚁法收蚁、100%使用纸板方格蔟具上蔟。推动了全县蚕桑产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同时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昌宁县委、县政府把蚕桑产业作为全县重点产业和脱贫攻坚群众收入保障的重要措施,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实施重点培育。成立蚕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蚕桑产业发展办公室和昌宁县蚕桑技术推广站,具体负责全县蚕桑产业发展面积规划、政策制定和科技措施落实等各项工作。各乡镇采取领导挂村包片、干部挂组包户、产业挂钩绩效等方式,将蚕桑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到地块和农户,构建“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部门具体抓、乡村干部盯着抓”的工作机制,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蚕桑产业是一项绿色产业,项目的实施,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保护了森林资源,还可为其他行业提供丰富的原料,实现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的综合生态效益,推动昌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