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长底布依族乡:“三个一批”奔小康
作者:赵玉/图 高燕/文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7/10

本报讯(赵玉/图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文)“唱起你的时候,我想起了家。你那淡蓝蓝的名字,开在故乡的山洼洼……”每到傍晚,曲靖市罗平县长底布依族乡明格村的广场上就响起动感的音乐,村民不分男女老幼,踩着节拍跳起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民谢林琼每天都来跳广场舞,她高兴地说:“以前村子里到处烂泥巴路,没有广场、没有路灯,晚上只有坐着打瞌睡。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了,到处亮堂堂的,大家伙每晚都想出来跳,我们要跳出布依族的新生活!”

 

长底布依族乡是云南省唯一的布依族乡,全乡18931人,其中布依族占32%。汉族、布依族、回族、彝族、白族等多民族杂居、和睦共处。近年来,随着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实施,全乡59个自然村面貌焕然一新——道路通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

 

村庄的“颜值”高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让群众的“钱袋子”持续鼓起来是全乡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长底布依族乡党委书记王希专说,近年来,乡党委政府按照发展产业扶持一批、开发资源带富一批、转移就业脱贫一批等思路,2019年,全乡298户103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农民年均纯收入达到13374元/人。

 

念好“山字经” 发展产业扶持一批

 

 

长底布依族乡地处低热河谷槽区,山地多、光照强、土壤肥沃,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天然优势。当地群众历来有种经济林果的传统,但是缺乏整体规划,村民大多也不懂经营管理技术,果农们普遍处于小、散、弱状态。

 

“办法总比困难多,思路决定出路。”王希专说干就干。2016年,他带领着长底乡村民,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引进经济林果龙头企业,打造了扶贫产业——沃柑种植示范基地。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流转农户土地600亩,集体以基础设施入股,基地与全乡240户贫困户“结盟”。2018年沃柑上市以来,实现户均年增收1000余元。

 

在沃柑基地的示范带动下,村民们纷纷种起了自家的“摇钱树”。目前,全乡共种植沃柑类热区水果3000亩、优质板栗11000亩、冬春蔬菜1500亩。其中1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依靠果蔬种植产业实现户均年增收6000元左右。涌现出“沃柑村”“板栗村”“椪柑村”“菜篮子村”等特色产业村寨。

 

布依族村民黄开听一家,因这棵“摇钱树”盖起了新房,摆脱了贫困。别看他现在是椪柑种植户,可在2017年,因缺乏种植技术,又加上儿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家人成了村里的贫困户。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村里聘他为生态护林员,每年有8000元的工资。一心想要靠勤劳致富的他,听说乡里设立产业奖补,发展经济林果种植,每亩补贴500元,还有专家手把手教种植技术。夫妻俩一合计,决定种10亩沃柑。几年下来,黄开听边学边干,成了椪柑种植能手。

 

黄开听开心地说:“椪柑品种好,市场紧俏,每年有四五万元的收入。这卖椪柑的钱攒起来给娃娃上学用,等他上了大学,还要给楼房再加个两三层。”

 


打好“生态牌” 开发资源带富一批

 

 

说起长底布依族乡的自然资源优势,王希专如数家珍,他说乡境内有国家AAAA级景区九龙瀑布群、有“全国文明村镇”坡脚村。坡脚村背靠绿水青山,拥有浓郁的布依民族文化风情,这些年长底布依族乡就以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打造了观光农业体验区、河谷漂流探险区、户外运动休闲区、乡村休闲垂钓区、康体养生核心区等一批生态休闲产业,带动1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一些村民还自己开起了农家乐,目前,全乡农家乐已发展至60余家,拥有床位600多个,每年接待中外游客4万余人次,2019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0余万元,为周边村民创造了几百个就业岗位。

 

村民李老学是大家眼中的小老板,他经营的田中园农家乐与旅行团达成合作协议,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一条龙服务。餐厅蔬菜直接从当地农田采购,服务员从周边“巧媳妇”中选聘,农家乐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深受游客们喜爱,一年下来能有七八十万的收益。今年受疫情影响,前几个月生意冷淡,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游客陆续增多。李老学信心十足,准备下半年大干一场。

 

铺好“就业路”  转移就业脱贫一批

 

 

“长底布依族乡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为目标,通过整合资源、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搭建就业平台。”王希专介绍,长底布依族乡采取人力资源公司派遣一批、辖区用人单位吸纳一批、公益岗位安排一批、务工能人带出一批、自主创业就业一批、技能培训储备一批等“六个一批”的就业扶贫模式,组织开展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019年,长底乡有序输出贫困劳动力1500余人,实现外出务工收入4500余万元。2020年通过沪滇劳务协作、点对点精准输出等方式,累计输出贫困劳动力1032人。

 

今年外出通道一打开,石盆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春成夫妇便连忙赶往浙江一家精雕制造工厂打工。夫妻俩勤劳能干,年务工收入可达9万多元,除去一家老小开支,还建起了新房。

 

说起今后的打算,王希专满怀信心地说:“乡上有规划、村里有产业、群众有奔头,2020年全面脱贫后,我们还要努力提高生产质量、生活水平,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