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族人物
 
怒江峡谷中的“赶路人”——记贡山县丙中洛镇双拉村党总支书记王国才
作者:云组轩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7/10

车子从贡山县城出发,沿怒江而行,崎岖山路,斗折蛇行。江水也在峡谷之中左冲右突,声如雷鸣。不知山路转了多少弯,一幢幢独具民族特色的安居房突然闯进视线。“到了!这儿就是我们村比毕利安置点,现在有56户172人,乡亲们再也不用住半山腰的木楞房了。”说这话的人一脸欣慰。

 

 

车子再往山上走,眼前一片生机。初夏的双拉村早已被郁郁葱葱的绿色环抱,核桃林挂着嫩绿的果儿,林下成片的葛根冒着新芽儿,大小不一的百合、黄精竞相生长,滇重楼早已抽苗拔节,魔芋向外撑出的大喇叭像极了冲锋号。

 

一行人恍若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引领这世外桃源焕发新活力的人,就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丙中洛镇双拉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国才。

 

2016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全面吹响,即将迈入而立之年的王国才当上了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浑身干劲儿的他甫一上任,就立下铮铮誓言:“让村里所有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搬出穷山窝

 

双拉村山多地少,近一半村民世代居住在半山腰上木楞房里,交通十分不便。小到柴米油盐大到饲料肥料,全都要人背马驮。其中,吓卡小组53户194名村民,常年居住在45度左右的斜坡上,雨季经常遭遇地面开裂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暴雨时,村民被迫转移,生活环境十分恶劣。搬下山来,对村民来说,无疑是摆脱贫穷最直接的途径。

 

王国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就在这时,全州开始实施1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从县里参加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会回来,王国才就下定决心:“吓卡小组易地搬迁一刻也不能等了!”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队员说干就干,很快,在茶腊一组和二组建设安置点的方案获批了。

 

新问题接踵而至,许多地块常年荒置归属不明、一组和二组一些土地的界限划分不清楚……但安置房建设不能再拖。王国才努着劲儿,挨家挨户调解纠纷。

 

茶腊二组的一片耕地荒置了10多年,家住茶腊一组的李向荣几年前开垦了这片地,把家也安在了这里。赶上村里征地建安置点,这块地的补偿款怎么分,一时成了矛盾的焦点。“不能因为征地影响了整体团结,必须让大家都满意”,抱着这样的心态,王国才请来两个小组德高望重的老人帮忙说和,又提出征地赔偿款两边平分的建议。看着王国才奔前忙后,一心为了大家,李向荣和二组的村民们终于点了头。

 

一家家登门厘清矛盾点,召集乡贤从中调解,搜集耕地确权证书,针对矛盾地块现场开会……仅仅用了2天,安置点的征地工作全部完成,第三天两个小组47户群众就领到了补偿款,王国才又马不停蹄联系相关部门做规划、定图纸,施工单位进场后,他一周至少来两三次,看房屋建设质量、问施工进度,仅用10个月,安置点就建成了。2018年10月,吓卡的乡亲们终于搬进了新家。

 

“看着安置点的村民们忙完一天,约着在广场上打球,脸上挂满笑容,我就觉得值。”王国才笑着说,搬下来是第一步,还得留得住、能致富。

 

 

种出大产业

 

有家有业才是安居乐业。想让村民致富,必须要有产业。

 

早在2013年,王国才还是副书记时就提出“一组一品”发展特色种植的想法,然而当时大家却难以接受。“村里山多地少,能种成么?”“真能赚钱么?要是赔了咋办?”“伺候作物就跟照顾小孩儿一样,太麻烦!”为了说服群众,王国才晚上从村委会下班就进组入户“攀亲戚,搞动员,做思想”。脚底磨烂,嘴皮讲破,但老百姓就算相信他的想法能挣钱,也不敢轻举妄动。

 

群众不敢干,他就带头干。为了消除群众的顾虑,他带着另外两名村“两委”成员,试种了3亩羊肚菌。一茬下来,每户增收了3000元。村里人终于心动了,纷纷主动向他请教。搭棚子、施肥、浇水……王国才倾囊相授,心里乐开了花。在他的带领下,村里90多户党员示范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种了100多亩羊肚菌,一个周期过后,每户都增收了几千元。

 

从那以后,双拉村形成了一个惯例:推广新产业,先进试验田。“现在田里正在做黄精种植试验,如果成功了,就把黄精也作为一个增收产业,纳入双拉产业发展整体布局。”他信心满满。

 

就在各项产业发展蒸蒸日上之际,王国才又有了新想法。“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规模化经营才能降低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他提出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模式,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资金短板。这回,双拉的群众没有退缩,纷纷报名入社:“他是我们的带头人,跟着他干,我们放心!”最终,首批38户种植户加入了合作社,种植魔芋80多亩。

 

“今年,还会有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种植规模也会继续扩大。我的目标是,带动周围的村子乃至全县一起种魔芋,打造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在王国才敢为人先、不断进取精神的带动下,11个村民小组靠着“试验田模式”,先后发展了草果、核桃、樱桃、重楼、魔芋、黄精等多个种植产业。双拉村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也强了起来,完成了从给你项目到我要项目、“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2019年6月底,双拉村整村脱贫。

 

欣喜之余,王国才又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到贡山县的美丽公路通车了,这是双拉发展的又一大机遇!”王国才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研究了很多次,最终确定了两个发展方向:首先,要加强管理、销售能力培训,把所有庄稼人变成生意人;然后,充分利用本村怒族、傈僳族、独龙族聚居的特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村里的农家乐热闹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发光出彩。

 

 

“我们在茶腊自然村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组建了民俗文艺队,成立了乡村旅游发展合作社。下一步,我们准备把村民闲置的老屋都改造成民宿,让所有村民都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王国才描绘着他心中的新世外桃源。

 

王国才做的一切,村民也全都看在眼里。“我们王书记对每家每户的困难都很重视,谁家有了麻烦,他都是第一时间帮忙解决。国家有什么好政策,他总能及时宣传到位。党支部领好路,我们老百姓的日子才能过得好,王书记就是领头雁。”提起王国才,村民赵国祥连连竖起大拇指。

 

(云组轩)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