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和谐共融奔小康
作者:吴鸿 冯琴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7/17

本报讯(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吴鸿  冯琴)昆明安宁市八街街道中所村委会和兴村民小组位于安宁市南部,是八街街道移民搬迁、彝汉共居的村庄。据和兴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赵文明介绍,该村是在2002年1月因实施掌鸠河饮水工程由禄劝县撒营盘搬迁到此的,初搬来时有134户村民,如今已有152户588人,其中彝族301人,汉族287人。十八年来,大家一起建设村庄、发展经济,和谐共融。

 

 

进入和兴村,规划整齐的住宅、广场让人眼前一亮,墙面宣传画鲜艳清晰,包括党建引领、保护环境、节约用水、邻里团结等内容,再加上“村规民约”及健康教育宣传和村子建设前后对比等展板,使村里的精神文明宣传全面覆盖。“现在村里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的第二阶段工程,清理每家每户门前预留好的绿化美化地块,资金到位后就统一规划栽种各种四季花卉,到时候,整个村庄会更加美丽。”赵文明说。

 

记者看到,村里大多数村民家的房子都做了层数加盖和外墙装饰。赵文明说,刚搬迁过来时,整村都是政府统建的住房,只是根据每户的居住人数不同面积不同。搬迁后第二年,村里就通过土地流转、就地打工、自主创业等大力发展花卉、葡萄、蔬菜和粮食等种植业,并进行家禽养殖,通过劳务输出、外出经商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经济,实现了整村脱贫并开始迈向小康。

 

种花卉的外乡人

 

说到村里的种植业,赵文明带大家来到村后山脚下的花卉大棚基地。在这里,大家见到了和兴村花卉种植户之一的宣威人李再现,4年前,他和妻子经老乡介绍来到和兴村开展玫瑰花的种植。

 

 

2003年和兴村通过土地流转,对外租赁山脚下土地300余亩,引入26家外地花卉种植户种植花卉。当时土地租金每亩1500元,李再现家共租赁了9亩,全部栽种玫瑰。

 

“我们开始也是边学边做,后来由‘斗南花拍’公司负责统一销售后,公司会分时段分片区进行技术普及和培训、栽种。每晚各家将所有花卉进行简单包装后报数量给公司,第二天由公司进行统一收购并进行品级评判确定价格,直接打款到个人账户。”李再现说。

 

李再现介绍,种植忙时,他们都会聘请村民来帮忙,虽然一天忙到晚,但心里很高兴,很有干劲。

 

几年来,和兴村村民通过到基地帮工学习到了种植技术,学会了花卉种植的操作流程,有些村民也开始加入了花卉种植业。“虽然行业竞争加大了,但我们觉得很欣慰,也乐意把种植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授和分享给村民们,因为我们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致富路,也该我们这些‘外乡人’为和兴村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了。”李再现说。

 

现在的和兴村,后山脚下花卉大棚一片片,村前葡萄和蔬菜等种植地一眼望不到头,一派美丽乡村田园景象。

 

爱学习的老党员

 

在村民小组支部办公室,当记者问到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时,赵文明介绍起了有着23年党龄的老党员付自熊。

 

 

据介绍,付自熊一家6口人,都是彝族。他们家自2002年搬迁到此地后,一开始没有参加村里的土地流转,而是留着自己种植。他们家4亩地,最开始种植的是黄瓜,通过申请无息创业帮扶贷款和自筹投资60多万元自建了2个温室大棚,使得产量和质量均大大提高,种植黄瓜年收入达到了40万元左右,3年就还清了创业帮扶贷款。到了2018年,一直以来密切关注政治时事和经济新闻的付自熊到大理宾川县考察自日本引进的“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并开始在网络上学习种植技术,虽然这两年该品种葡萄自种品级还没达到精品果(特级)标准,每亩年收入仅达到1万元左右,但付自熊说,“我有信心通过深入学习、摸索改善,‘阳光玫瑰’最终会达到精品果标准,实现销售收入翻翻。”

 

据付自熊介绍,目前是通过网络上选择合作方,对方定时来村里拉走葡萄进行代理销售的。自己正想学习电商销售知识和技巧,“要跟上政府部门的号召,尝试直播销售。”付自熊兴奋地对记者说,女儿是中专电子技术专业毕业,家里就有现成的老师。

 

除了一直坚持的种植业外,付自熊老两口还在村里经营了一个小商店、养殖了3000多只鸡,年收入最少时都不低于6万元。“我一直以来都相信勤劳才能致富的道理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所以我对村里的左邻右舍都在讲这个道理,并常常鼓励大家选准项目进行自主创业。”付自熊说。

 

在村小组支部会议或其他需要分享的场合,付自熊都积极分享自己的种植、养殖技术及经验,并再三告诫大家学习的重要性,要活到老学到老,才能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找到自家发展奔小康的路径。

 

当问到他心目中小康生活的样子,付自熊说,“目前这样的生活,经济收入有目标和信心,生活环境年年在改善,农村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实现了全覆盖,大家为人做事讲信用,邻里和睦生活在一起,就已经是我心目中的小康生活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