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山茶花
 
【山茶花】额哈窟底
作者:密英文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7/24

 

密英文

 

“额哈窟底”,傈僳语的意思是呼唤灵魂之地、祈福之地、吉祥幸福的地方,其实,它指的是我血浓于水的故乡——花谷怒江。

 

在“额哈窟底”,横亘着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担当力卡山、云岭怒江支脉等四座大山,它们平均海拔3000米,最高海拔5128米;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条世界性的河流在这里奔流不息,有近200条支流融汇其间。这些著名的山峰和河流就是“额哈窟底”的血脉和灵魂。在“额哈窟底”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着傈僳、怒、独龙、普米族等22个少数民族同胞。他们赋予这些山川和河流以生命,并仰望它们、膜拜它们,为它们祈福;同时,他们与它们相依相偎,创造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

 

(一)

 

“额哈窟底”,是呼唤灵魂之地。一天早晨,太阳才露出脑袋来,我们已站在“石月亮”洞口,我们背面就是闻名于世并被世界上的傈僳族人公认的“傈僳之根”石月亮,为着从石月亮见证太阳升起,我们昨晚就借宿在石月亮附近。此时,几声抽泣和“优吟”声传来。我们蹑手蹑脚地循声寻觅,在一对对峙的山石背后,有一对古稀老人相拥坐在一块大岩石上哭泣。见到我们到来,他们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吓到大家了。他们告诉我们,他们是从缅甸特地赶来寻找并呼唤祖先灵魂的。缅甸傈僳族人公认祖先栖息地在“石月亮”,需要每年拜谒石月亮一趟,并呼唤祖先的灵魂。今天他们请祖先保佑后代兴旺发达后想到自己已年逾古稀,不知还有几次这样呼唤祖先的机会,禁不住相依而泣。我想起了儿时不论在早晨或傍晚,在门口、溪边、垭口、箐谷……总是回荡着母亲们为儿女“额哈窟”(喊魂)的声音,我的眼泪禁不住扑簌而下。

 

三岁以前,我的活动范围非常有限,母亲给我“额哈窟”的内容大都为“快进来,进门睡了,我的宝贝快快回家……”七岁以后,我上了学,只要在夜晚我在梦中哭闹,一大早母亲就为我喊魂:宝贝呀,回家!不要迷恋垭口,垭口有山神威胁你;不要贪图溪水清凉、甘甜,水神会胁迫你……十几岁后,我上了中学,母亲“额哈窟”的内容更多,音质沙哑,更摄人心魄:“回来吧,宝贝!别迷恋他乡的景致……”如今,母亲早已化为一捧尘土,但她为我“额哈窟”的喊声仿佛还在我耳边回响……

 

见我的眼泪扑簌而下,老人惊慌失措,我连忙说明原因,他们才放下心并反过来安慰我……

 

“你们说,我们呼唤的祖先灵魂到底在‘额哈窟底’栖息了多少年呢?”我问他们,也问自己。

 

“不知道,听说几千年了,我们听说傈僳族人的祖先画在岩石上的画都已有几千年历史了。”他们似答非答。

 

“听说‘额哈窟底’傈僳族人是分为两个部分的,一部分是刮木必礼率领的从东方向西迁徙到怒江的,仅有几百年历史;另一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傈僳族人,历史已近4000多年。”他老伴又补充说。

 

“不管时间的长短,我们傈僳族人的根在‘额哈窟底’这点不会错。”我们不约而同地说出了心里话,而后望望石月亮相视而笑了;石月亮仿佛也听懂了,以一阵穿过洞中的清凉山风作回应。

 

(二)

 

“额哈窟底”是祈福之地。一年一度的傈僳阔时节,傈僳人在上刀杆。我一直以为“上刀杆,下火海”是傈僳人勇敢和爱家乡及祖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的表现,可爬刀杆的“尼扒(巫师)”朋友告诉我,其实“上刀杆”还有一种寓意,那就是纪念先祖,感恩大自然。“您没看见我从刀杆顶撒下的布条和糖果吗?那就是在祈福来年富有,吉祥甜蜜。”他说。在美丽的独龙江畔,每年1月1日的“卡雀哇”节,独龙族同胞用“剽牛祭天”的仪式感谢上苍、山神、河鬼及一切生灵,预祝来年五谷丰登。而在丙中洛,在那桃花盛开的“鲜花节”时的折花枝接仙奶活动,又何尝不是一种祈福呢?那年三月,我陪文友回到他的老家“桃花岛”(即怒江第一湾)。这个由怒江急浪冲击而出的半圆形小岛上桃花开得正艳,一簇簇的桃花下,是一座又一座的别墅式的新民居;每家插有一面五星红旗,在暮春的山风中猎猎飘荡着……

 

文友的阿妈很热情,她用怒族的石板粑粑蘸上刚割下的蜜块给我们品尝,说是今年的鲜蜜,连她和她老伴都还没有品尝过。我们客气着轻轻擗下一小块粑粑蘸蜂蜜吃,哟,苦荞粑粑的苦涩与鲜蜜汁拌在一起吃,回甜回甜且满口留香。这种香味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我与那位文友的友谊也就一直保持了下来,而且日益深厚。

 

在“额哈窟底”之兰坪的普米族山寨,我们时时感受到祈福的美妙。春天来了,花草绿了开了,普米人开始上山牧牛牧马放羊了。临行之前,他们就举办一种“开山门”仪式,敬谢山神提供的草地,并祈福山神,请山神保佑人们在山上放养期间安全,牛羊膘肥。普米族人是非常懂得感恩,这在他们为年满十二岁的少年行成丁礼中也可见一斑,普米族少男少女满十二岁之后就举办“成丁礼”,他们穿上新衣,站在刚收获粮食的粮袋上,感激丰收之神,感谢土地的赐福。

 

我平生多次感受过的祈福,使我每每受宠若惊或惊恐万状,尤其感激不尽。1979年我考上大学,即将离开“额哈窟底”的那天,一位“尼扒”摸了摸我的额头,并从口中喷出一口烈酒洒在我脸上,而后又拍拍我的肩膀说侄儿子,好好读书,将来有一生好前程。我受宠如惊,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并将父亲给我的几个难得的准备路上食用的熟鸡蛋给了他。虽然我一生没有干过什么大事,前程平平,但那位“尼扒”的话我终生受用,读书也成为我挥之不去的习惯。1983年8月,我留校任教后从昆明带几个大学生到“额哈窟底”一个叫马垮底的大队采风。因一路奔波我们到马垮底后已饥饿难当,当天,大队干部都下乡去了,大队会计的妻子见状,连忙烧水倒水,并煮了一大锅包谷稀饭,而后麻利地宰了她家唯一的一头猪给我们吃。当晚我听见会计回来后,说这头猪是留着当过年猪的;他妻子说不杀不行,我得为这几个大学生讨“福气”!会计听后笑了,直夸他的妻子贤惠、善良。我的眼眶湿了,原来马垮底待客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和礼节,凡是第一次来家里的客人,必须用杀仔猪来招待,寓意祈福他长命百岁。

 

(三)

 

“额哈窟底”尤其为吉祥幸福的地方。兰坪县玉水坪旧石器文化遗址和马鞍山的石器出土物证明,至少在9000年前就有人类在“额哈窟底”兰坪县一带活动;而福贡腊斯底、吴符岩面也证明至少在4000年以前就有人类活动在“额哈窟底”的泸水、福贡、贡山县一带。有学者研究证实“额哈窟底”的傈僳族人是战国时期栗陆氏的后代,而普米族的历史要追溯到汉代的《白狼歌》;而在更早之前,有学者的《山海经新解》大胆预测今兰坪县一带是中国古代轩辕国的所在地,有黄帝口、黄帝陵之说……“额哈窟底”的确是早期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之一,是祖先栖居的“骂米木”。1950年后“额哈窟底”人翻身做了主人,从封建社会初期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有的甚至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太最照到‘额哈窟底’/‘额哈窟底’暖洋洋/莫道怒江浪花多/浪花也在唱颂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尤其国家决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额哈窟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谓“一天一个新模样”。在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上架设了数以百计的“彩虹桥”而且桥类众多,有钢混的、箱梁型的、独搭斜拉……每当夏秋雨天,天上彩虹和江上的彩虹同现并重叠是常景,不足为奇;公路的通车线路和里程越来越多、路面越来越宽、越来越美,高速路,二级路,美丽公路……怒江通用机场已启动使用,民用机场正在修建。在精准扶贫的今天,“额哈窟底”的人们从山头搬到了山脚、江畔,告别昔日的茅草屋、石棉瓦,住上了别墅式的新居,草果、重楼、茶叶、花椒、羊肚菌……多种特色经济种植改善了过去的农业产业;河管员、保安、护林员、护路员、楼栋长……多种公益岗位为脱贫群众再送一程奔小康。尤令“额哈窟底”人激动万分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独龙江乡独龙族群众,祝贺他们如期实现了整乡脱贫出列整族实现脱贫、祝贺明天日子更美好……这样的待遇和恩情使“额哈窟底”常常受到国人关注、世界关注。

 

我用几十年的时间穿行于“额哈窟底”,心灵常常震撼于“额哈窟底”。

 

(作者单位系怒江州文联)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