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山茶花
 
【山茶花】故乡的米黄
作者:张淑兰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8/5

翻开家里的一本旧相册,随意看看,一张老照片映入我的眼帘,这张照片是奶奶生前为我们过年摊米黄时留下的记忆。我上高中的那年腊月,放寒假后从城里赶回老家过年,刚进院子,就闻到一股久违的味道。走进窑洞里,土炕上的大笸箩里放满了米黄,奶奶盘腿坐在炕上摊米黄的鏊子前,消瘦的脸上染上了一层美丽的红晕。

 

从我记事起,陕北的年总是离不开米黄的味儿。米黄,在我们老家也叫摊米饭、摊馍馍,记得腊八节一过,乡村人家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摊米黄了。这米黄虽然是小米做成的,但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我们才能吃到它,因为每摊一个米黄要抹上薄薄一层油,就像当今摊煎饼,而油那时在农村可金贵呢!

 

由于奶奶是村里出了名的摊米黄高手,所以一到腊月,她整天不是给张家帮忙摊米黄,就是给李家帮忙摊米黄。而我家摊米黄,一般要到腊月二十七八,等到村子里的乡亲们米黄都做得差不多了,奶奶才开始动手张罗自家的。每当到了她摊米黄的时候,我就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并用心记下了摊米黄的过程。摊黄儿在陕北有一种特制的鏊子,它铸铁制成,内径有大碗大小,有三条一拃长的腿。每到摊米黄时,奶奶会在每个鏊子下面支起两三根玉米棒,待鏊子烧热后,便舀起一勺面糊倒入其中,盖上盖子,数分钟后鏊子里就会冒出香味。圆形的“摊黄儿”出锅后,用两只手一对折,就成了半月形状的米黄。出锅的米黄颜色金黄,兼有蒸和烙的双重风味,上面有很多小小的蜂窝,吃起来香甜松软。

 

米黄好吃,但摊起来得费一番功夫,因为摊一个只能用一勺面糊,面糊用多了不但会溢出鏊子,还会造成边沿太厚。其次就是注意火候,不能大也不能小,小了摊不熟,大了就会烧焦,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每次摊米黄时,奶奶总是把前炕上的竹席卷起来,然后把鏊子放在土炕上,和邻里乡亲的婆姨们盘腿坐在上面,一边摊着米黄,一边拉着家常。

 

乡村人摊米黄,一般都会摊满满的一大笸箩,把它们一个个整齐地摆放好,放在阴凉一点的窑里等着亲人们过年回家吃。临近年关时,我们小孩最喜欢去张家串串,李家看看,在每家阴凉的窑洞里,我们都会看到金黄金黄的米黄,那种颜色总是像条馋虫,时不时勾引着我们的味蕾。乡村人对别人的好,总是那种掏心窝子的好,谁家有事,都会上门去帮忙,就连这米黄,虽然家家都有,但正月出去串门,大家还会把米黄当做新年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每年过年,品着米黄里的年味儿,看着乡村人家的礼尚往来,我总是能感受到陕北黄土人家为人厚道和淳朴的民风,这一民风,无论我在何方,都成了我做人最基本的品质。
长大后,离开故乡去外地求学。在城市里,故乡的米黄成了我向他乡人炫耀的“资本”之一。大二的时候,第一次从家里带去奶奶做的米黄,室友们见我一口一口地吃着这个金黄颜色的食物,莫不感觉诧异,尝过后,室友们又莫不惊叹,米黄竟然是如此的香甜。参加工作以后,故乡的米黄对我来说又是一个载体。

 

记得在南方打工的那几年,奶奶总会找个借口让父母给我打电话,她会说:“兰儿呀,家里的米黄都摊好了,你什么时候回家吃呢?”等我辞掉南方的工作返回陕北过年时,奶奶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一年,故乡的米黄没有了奶奶的味儿,老家的房屋也显得空空荡荡,看着那几个躺在土炕上的鏊子,一种说不出的惆怅和寂寥涌上了心头。

 

奶奶走了,老家自然经济的农耕时代在机械化的潮流中也渐渐隐退了,但故乡的米黄却没有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再也不是过年才能吃到的美食。(作者:陕西延长石油七里村采油厂,张淑兰)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