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人文
 
这尊东汉石像证明都江堰确为李冰所凿
作者:吴晓铃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9/7

 

文物档案 李冰石像 文物年代:东汉

文物级别:国家一级 出土时间:1974年

出土地点:都江堰 

 

都江堰伏龙观大殿,往来的游客往往会在一尊置于玻璃展柜中的石像前驻足。这尊以当地砂岩圆雕的石像高约2.9米,体量巨大。单从造像艺术而言,颇具汉代石刻艺术深沉、雄大之气魄。然而,这尊石像能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它是后世纪念李冰凿刻的李冰像。一经出土,便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它用事实证明,李冰组织修建都江堰的历史记载完全可靠。

 

46年前 李冰修建都江堰有了“铁证”

 

不少国人应该记得历史课本上李冰开凿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故事。成都平原正是有了都江堰,才在2000多年前开始“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一举成为“天府之国”。然而,修筑都江堰的人究竟是谁?在上世纪70年代石像出土以前,其实一直在学术界存有争议。

 

都江堰市文物保护与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文博馆员毛李蓉介绍,李冰治水能够查到的最早记录是《史记》,但司马迁对这个重大历史事件只写了寥寥数十字:“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蜀守“冰”,并没有姓。直到班固著《汉书》,才在“冰”字前加上“李”字。然而这个“冰”,究竟是李冰还是其他人?学界观点并不统一。有学者认为,“冰”也有可能是古蜀国王鳖灵(丛帝开明)的谐音,毕竟《华阳国志》就曾记载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

 

1974年,这尊李冰石像的发现让争论盖棺定论。3月3日这天,都江堰枢纽工程迁建安澜索桥时,工人在河里挖到这块“很像人脑壳”的大石头。他们搬不动这个大块头,于是打算放炮炸烂。获悉消息的当地文保人员赶到现场一看,石像具有典型的汉代冠冕和服饰风格,立刻层层上报省博物馆。3月6日,李冰石像从河道中清理了出来。它身高2.9米,肩宽0.96米,重约4吨,底部有方榫,残长18厘米。石像戴冠,宽衣重袖,手置胸前。最让专家们欣喜若狂的是,石像两袖和衣襟上有3行浅刻隶书题记,中行为:“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袖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椽”;右袖为:“尹龙长陈壹造三神人石珍水万世焉”。

 

“这就证明了早在东汉建宁元年,人们已经开始在都江堰为李冰造像以资纪念。”毛李蓉介绍。

 

多尊石人出土 见证都江堰治水文化

 

1975年8月,李冰石像加座竖于伏龙观前殿。1996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就在伏龙观的下方,便是都江堰工程引水点宝瓶口。尽管岷江水汹涌澎湃,却在行至鱼嘴处被一分为二,并经闸口下方的消力池卸去“力道”,变得驯服。

 

在都江堰二王庙,人们把李冰治水的格言“深掏滩、低作堰”刻在了石墙上;都江堰离堆公园内,也可见复原的“竹笼”“杩槎”以及“卧铁”,它们是李冰古法治水的独特工程技术。当年,李冰父子正是用杩槎和塞满鹅卵石的竹笼筑堰的技术,才完成了都江堰这个伟大的水利工程。

 

而李冰石像和近几十年来陆续出土的东汉石人像,为李冰治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实物证据,也折射出当地治水和拜水的深厚历史。

 

毛李蓉介绍,在李冰石像1974年出土以后,次年都江堰渠首扩建外江闸护滩时出土了一尊持锸堰工石像。这件无头石像重约两吨,可以明显看到石像双手持锸而立。“堰工像出土以后,再度轰动史学界,因为它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提到的‘三神石人’之一,最关键的是,它证明后世百姓不仅纪念主持修建都江堰的蜀守李冰,就连堰工也同样受到百姓祭祀和拥戴。”

 

2005年,都江堰渠首外江索桥加固桥墩时,运砂石工人在此处河床挖出一块东汉残碑。由于长期受到江水侵蚀,汉碑上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但经考古人员辨认,仍然识别出在李冰之后的东汉,郭择和赵汜两位名不见经传的都江堰堰官,在冬天组织老百姓疏通河道,避免了来年洪水冲毁河堤的故事。

 

如今,这块汉碑和另三尊近年出土的汉代无头石像复制品,也已经在天府大道沿线的精华灌区陈列馆展出,为公众讲述一两千年前古人治理水患的故事。(吴晓铃)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