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搬得出 稳得住 能致富——河口县桥头乡边境安置点见闻
作者:黄传龙 胡涛 张斌 杨振宇 陈加丽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9/11

 

黄传龙  胡涛  张斌  杨振宇  陈加丽

 

农历七月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桥头乡,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傍晚时分,在桥头乡老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刮堆、扬尘、装袋……乡亲们在宽阔的晒场上忙着收包谷,类似人勤忙收获的场景在该乡各村寨都可看到。

 

屋里亮堂堂  心里暖洋洋

 

“吃水、上学、看病,没有不难的。”在桥头乡老卡安置点,从下湾子村牛场小组搬迁而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朝荣坦言,一年前全家4口人还住在一间木瓦房里,搬新房是几代人的梦想。

 

2019年,杨朝荣家的梦想实现了。当年,在桥头乡老卡安置点和纸厂安置点,一栋栋安居房拔地而起,5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桥头乡的山头林间搬出来,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家。“一出门,路平平坦坦,买东西不用肩挑背扛了。打开水龙头,哗啦啦就有自来水,太开心了!”杨朝荣说。

 

“脱贫只是第一步,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富荣对今后的生活有着自己的打算,“现在住的不用操心,吃穿没有问题,可想要过得更好,还得靠自己努力。”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在老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9户搬迁户中的5名党员迅速成立了党支部。为人朴实、耿直的张富荣自今年5月起担任党支部书记,他从微信打字开始学起,逐步熟悉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张富荣善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群众心向党、感党恩,筑牢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的坚强根基。

 

干活有劲头  生活有奔头

 

刚搬迁时,由于下湾子村地处山区,耕地较少,村民们除了种粮食之外,主要收入还是靠务工。为此,村里除了为大家提供务工信息之外,还开发了公益性岗位,张富荣就是其中一员,每个月有500元的收入,而两口子一年农闲务工收入也有15000元左右,再加上国家发放的补贴,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现在干起活计都更有劲头了。”张富荣说。

 

同样,靠就业脱贫的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杨朝光一家。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的宣传动员下,他的儿子和女儿一起到广东务工,人均年收入过万元。走进屋里,只见家具一应俱全、摆设干净整洁,完全找不到原来的简陋生活痕迹,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面对称赞,妻子张小兰直言:“都是用孩子们出去打工寄回来的钱置办的。”

 

在纸厂安置点,“楼长”杨朝富正向群众宣传环境卫生整治政策。原来,纸厂安置点的农户都是从不同地方搬迁而来,大家互相不认识,管理起来很不方便。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纸厂安置点及时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大家选举出自己信得过的代表担任“楼长”,负责统筹协调整栋楼的大小事务。

 

纸厂安置点距离国境线不足百米,住在这里的群众除了要发展生产外,还履行着守边固边的责任和义务。

 

如何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桥头乡党委、政府通过产业、就业、社会保障兜底等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不断筑牢群众脱贫致富底气。目前,该乡围绕“橘柚之乡”目标,已引导群众种植柑橘5500余亩、红心柚4800亩,持续稳定大家脱贫增收渠道。

 

桥头乡宣传委员陈加丽介绍,群众搬迁出来后,乡党委加强对村组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让边疆民族群众学会感党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安置点还定期开展“电影下村”和文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成立了村史馆,让大家能够记住变化、传承民族文化,留住乡愁。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