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理论研究
 
道教武术与养生抗疫
作者:肖月悦 程蕾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9/14

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导引图》(复原图)。这是现存最早的一卷道家养生运动工笔彩色帛画,为西汉早期作品。“导引”是道家道教结合意念、呼吸而进行的一种肢体锻炼形式。
 

 

道教养生是指运用不同的手段,使人的身心达到一种较佳的状态。道教养生要求人们避免可能对自身造成伤害的因素(比如不良的欲望、情绪、生活习惯等),同时借助行气、导引等手段,使人体回归到与自然和谐的状态,因此通常把 “返璞归真”作为道教养生的基本特征。

 

道教人士为延年益寿、长生久视而进行的养生锻炼的功法很多,历史悠久,其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大体而言,除了内丹功法之外,则包括存思(在思想宁静的过程中把意念存放在身体内外某一处)、导引(结合意念、呼吸进行的“动”的肢体锻炼)、气法(吐纳锻炼),以及武术(拳法、剑法)等。而这些功法又大致可以分为动、静两类:“静”的锻炼以“气法”为最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流行,比如,《庄子·刻 意》篇中提到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就是一种气法。而“导引”则属于“动”的功法类别,这个概念在 《黄帝内经》一书中出现过很多次,早期大都以仿生为主,在《庄子·刻意》篇中称为“道引”。

 

道教武术是属于“动”的道教功法类型之一,它以道教哲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道教医学、内丹学、养生学的成果,具有刚柔相济、以静制动、避实就虚、灵活圆转的特点,“其法主于御敌,非遇困危则不发。发则所当必靡,无隙可乘。”(《宁波府志·张松溪传》)据史料记载,道教武术的成熟期约在魏晋之初。(参见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而元明时期则是道教武术流派纷呈的全盛期。尤其是明代高道张三丰创立的武当山内家拳术,将导引术向技击方面发展,融道教气功与武术为一体,形成同外家少林拳术风格迥异的道教武术流派。经过数百年来的发展演变,道教武术目前已经形成众多门类,广为流传。

 

道教武术既是一种“卫身护己”的技击术,同时又是一种强身健体的养生方法,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道教武术是道教思想的形体表现,是道教养生的一种形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太极拳。太极拳的基础是道教哲学思想,同时又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以及中医经络学说,这在太极拳拳势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动作绵绵密密,所谓“劲断意不断,势断意相连”;讲究刚柔、虚实、动静的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强调舒缓自然、中正轻柔;而太极拳的练习要诀,就是处处都“宛然一太极也”。显然,太极拳与道教养生思想一致,并且其显著的作用已为世人公认,成为国际上最流行的中国武术拳种之一。

 

2.道教武术的练习方法与道教养生方法在理念上一脉相承。道教武术并非单独练习拳术套路,而是讲究“功拳并炼”,不但要结合各种“调和阴阳、交合神气”的“行功”,而且还需要“正心诚意,冥心绝欲”的心理调适。“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因,始成为太极之象, 相辅相成,方足致用。”(参见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显然,道教武术的训练不仅注重技击,同时也是一种调节身心的养生方法。

 

3.很多道教武术本来就源自道教“导引”的养生方法。比如,出现于北宋末年的“八段锦”,最初是八节导引锻炼方法,每一节都与内脏相关联,人们如同对待“锦”一样爱护它。(参见洪迈:《夷坚志》)而在流传过程中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托名岳飞所传,动作繁复刚猛,姿势多用马步,演变为武术形式,称为“武八段”。

 

综上言之,道教武术除了技击元素之外,将道教养生更加具体化、民间化,成为民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因此广受大众的喜爱。

 

由于道教以重生恶死、生道合一为宗旨,其修持方法大多和防病治病、健身延寿有关。所谓“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也。”(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道教对于抗疫有着丰富经验,早期道 教——东汉时期的太平道和天师道,都是在抗击灾疫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作为道教养生方式的一种,道教武术对于抗疫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道教武术具有养生功能,是个体抗疫的一种方式。“卫生者,卫全其生也。”(《庄子·庚桑楚》)养生就是善待身体,使之恢复应有的功能。而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道教武术来强健身体,调适身心,提高自身免疫力,显然有助于人们抗疫。

 

而道教武术源自导引术,很多都具有抗疫作用,所谓“或以逆却未生之众病,或以攻治已结之笃疾”。(张君房:《云笈七签·玄鉴导引法》)比如,现今同时被归属为传统健身方法和武术范畴的“五禽戏”(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创制的目的就是“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近愈痿辟万病,远取长生久 视也”。(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遗文》)五禽戏作为中国民间广为流传、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健身养生方法之一,要求意守(使精神宁静)、调息 (通调经脉)和动形(强筋骨、利关节)协调配合,其效果一直被历代养生家所称赞。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很多关于五禽戏、八段锦等助力患者抗疫、在一线病房发挥作用的报道,更是说明了其有效性。

 

回顾历史,道教曾经总结了很多祛邪去病、防控瘟疫的有效经验和应对方法,道教武术也是其中之一。如何充分发挥道教在医药学、养生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挖掘道教医药学中疫情防治的宝贵资源,推动中华传统医药学的发展,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作者:肖月悦  程蕾  单位为四川外国语大学体育部)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