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攻坚克难
 
平凡的坚守——广南县驻村干部的扶贫故事
作者:高燕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9/25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

 

那洒镇龙汪洞村委会距离广南县城100多公里,贫困程度较深。面对重重困难,广南县民族宗教局帮扶干部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投入到脱贫攻坚及各项工作中去。

 

拆危房、扛物资、和水泥、拌砂浆、规划测量样样在行;带领“家人”们铺床叠被、打扫庭院一样不落……这些扶贫队员使尽浑身解数,在扶贫的道路上尽心尽力,他们的故事鼓舞着广南县那洒镇龙汪洞村群众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不断向前……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俯瞰龙汪洞村那腊小组三个彝族(花倮)村寨,宽敞的水泥硬化进村入户路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砖瓦房分外显眼,谁能想到这个彝族村落,曾经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

 

天刚蒙蒙亮,广南县民族宗教局局长陆炳辉就出门了。他经常都会奔走在那腊村,一边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一边走访村民家庭。在这个深度贫困村,他有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挂包帮扶工作。

 

“虽然来驻村前我已经做好了准备,知道那腊村条件艰苦,但来了之后,眼前的一切还是令我深深震撼。”陆炳辉说,三年前刚来那腊村时,走在满是泥泞的小道上,家禽、家畜的粪便,污水横流,驻村队员们都没有下脚的地。推开村民的家,家禽满屋飞,简陋的房屋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

 

“我要尽快改变村民们的人居环境卫生。”眼前的一幕让陆炳辉暗暗下定决心。

 

记者跟随陆炳辉从那腊村前往老挖龙村,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爬行,在转到老挖龙村村口处被一处深沟拦住去路,只见陆炳辉下车找到路边的木板在深沟处搭起了临时的“过路桥”,车过后,又停下车来把木板搬回原处,像这样的情况在走访村民的时候是每天都会遇到的。而就在当天,为了去看龙汪洞村脱贫致富的产业地——油茶林地,车艰难行驶在陡峭的45度山坡上,在离车子40厘米处就是绝壁悬崖,也让记者感受到了扶贫队员日常开展工作的艰险。

 

在不断的走访中,陆炳辉明白,恶劣的生存环境是制约龙汪洞村发展的瓶颈,淳朴的村民思想观念又相对保守,谋生技能不足,同样制约着他们寻找脱贫致富的步伐。在陆炳辉和工作队的带领下,4年时间,龙汪洞村以产业扶贫为抓手,通过种植业和养殖业等方式开展精准扶贫,成效显著。如今,硬化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家家户户用上了动力电、自来水、网络宽带,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随处可见。

 

誓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刚来到广南县民宗局不到1个月的时候,马群体就被派驻那洒镇龙汪洞村,4月23日,他正式担任那洒镇龙汪洞村驻村第一书记。

 

马群体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深知深度贫困村龙汪洞村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他及时转换角色,主动担起重担,誓要啃下这块最硬的“硬骨头”。

 

大家一早就驱车前往最远的必达村,到了必达村,马群体立即开始走访住户。当走进一户宽敞的小院时,王仙赶紧迎上来邀请马群体一行进屋坐。她家今年才盖好了新房,一说起住上的新房,王仙就乐得合不拢嘴。“刚搬进新家时,还是扶贫队员们教会我们打扫庭院、收拾屋子,还帮着家里搭起了厨台,是扶贫队员们带领我们把龙汪洞村最远的必达小组建设成人居环境最美的示范村。”王仙说。

 

自担任第一书记后,马群体经常入户走访,龙汪洞村委会19个村小组,每个村小组都召开了群众会,对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户比例高的村小组每月至少开一次群众会,为让村民记住政策,听清楚讲话内容,开会时,他把声音放到最大,大声讲话,使参会群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群众都说“马书记是龙汪洞村委会的高音喇叭,讲话声音大,政策也讲得清楚,工作比较板扎”。

 

马群体介绍,龙汪洞村有1010户435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48户2875人,贫困发生率65.9%;2019年脱贫272户1356人,全村贫困发生率为34.85%。尤其是新、老挖龙、那腊三个彝族村寨,贫困发生率80.22%。“面对困难和问题,不能退缩,而是迎难而上,要想龙汪洞村如期脱贫,只有拼尽全力、穷尽办法。”马群体说。

 

入村伊始,马群体坚持深入村寨、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针对龙汪洞村委会工作实际,拟定调研课题,进行认真的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全面掌握村情民意。龙汪洞村委会的脱贫攻坚工作从何抓、如何抓,马群体通过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了工作思路。同时,还以加强基层组织为抓手,调整充实村“两委”班子成员,选强配齐村小组干部,铸造一支脱贫攻坚铁军。

 

扶贫路上的“90后”

 

 

在这支坚强的扶贫队伍中有两位年轻的队员,他们刚刚大学毕业就投入到扶贫攻坚工作中。“家里虽然很支持我,但妈妈还是每天一通电话,随时关注我的微信。”广南县法院的宋代芬说,就在前不久,自己微博上晒出的双手上沾满了红色,把妈妈吓得第一时间打来电话询问,她不好意思地说,是在村里粉刷墙壁时沾上了红油漆。

 

这个90后的年轻女孩,在扶贫队工作时很上心。宋代芬告诉记者,有一次帮着村民搬新家,买好的新煤气灶、洗衣机不会安装,她便请家里的哥哥驱车2个小时来村里住户家帮忙安装。宋代芬是“月光族”,当问起在深山里是怎么花钱时,她笑眯眯地说,“贫困村里的小妹妹没有玩具,读书的小弟弟们没有书,还有一些孤寡老人没有新衣服穿……”

 

“在扶贫队里工作,让我学会了很多。”站在村民家等村民开门的扶贫队员余文龙说,对于这一年多的帮扶工作,最引以为豪的事情就是不厌其烦地上门劝说帮助村民出门务工。

 

原本白净的余文龙如今晒得黝黑,但他觉得扶贫工作最能锻炼人,“看到身边有那么多优秀的老党员舍小家顾大家,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我也要向他们学习,不忘初心担起这份责任和担当,做一名经得起考验的共产党员。”余文龙说。

 

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扶贫故事让人感触颇深,然而,这些只是广南县驻村帮扶干部队伍的一个小小缩影……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