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山茶花
 
【山茶花】苦瓜之味
作者:赵建平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9/28

从颜色上看,苦瓜不好看。什么颜色不好呢?红色,哪怕是黄色,也比绿更好一些。绿也就绿了,可偏偏又长得褶褶皱皱,不光滑也不细腻。

 

如果说好看,就怕只是它的花了。黄黄的,看上去很有温度。这苦瓜,却又偏偏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锦荔枝”,又叫“君子菜”。单看这名,应是一道有谦谦风味、至纯至美的菜品。

 

农村人勤劳,每到播种季节,喜欢在房前屋后种几棵苦瓜。因为苦瓜习性易栽易活,又不择地点,有水有阳光就能生长。收获的时候,有人会拿到集市上卖。因为味道苦,很少有人喜欢吃。这几年,人家说苦瓜可以治病,买菜的人也会买一些回去。他们一般都选本地种的苦瓜,个头小,苦味浓,味纯正。懂行的卖菜人会说自己的苦瓜苦,越苦越好卖。而不懂的尽说苦瓜不苦,买菜人一听就转身离去。苦瓜苦瓜,不苦还叫苦瓜么?卖菜的人嘀咕着,说不苦就不要,这世道,还真有喜欢吃苦的人。

 

提到吃苦,我倒是想起很多与苦有关的词。云南方言中说一个人生活不好,常用“苦巴巴”来形容。日子难熬,叫“苦日子”。其他如辛苦艰苦苦难苦涩之类,没有一个不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过去生产队的时候,挣工分叫苦工分,谁的力气大,谁家劳力多,工分也就苦得越多,工分越多,口粮也就越多。对于老百姓来说,苦,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品质。如果不苦,就没有好生活,也没有好日子。

 

很多地方把打工挣钱叫“发财”,而在云南,大多叫“苦钱。”我想“苦钱”这个词,肯定与人的吃苦精神有关。挣钱不容易,不苦不行,能吃苦,会吃苦,肯吃苦,生活当然就会越来越好。这一点,从我老家这么多年的发展变化来看,倒是得到了证明。

 

老家原是一个典型的穷山村,因为生计苦不堪言,人们生活中老是说“吊着一个苦瓜脸”。生活艰辛,竟然就想到苦瓜。这些年开展精准扶贫,实施劳务输出,很多人出去苦钱,成了气候,涌出许许多多的小村大人物。有了钱,老家的房子盖得越来越高,越来越漂亮。不但这样,捐资兴学,修路建桥,在老家也是蔚然成风。那些一掷数百万办学修路建桥者,偶有相聚,朗朗地说一声苦得爽,苦得值。一个“苦”字,诉尽无数苦钱人的辛酸苦辣。而一个“爽”一个“值”,也道尽打拼苦钱者的乐观与风流。打工打得苦,靠打苦工支撑起来的经济,硬生生改变着一个穷山村的面貌。

 

这两年,老家的人外出务工苦钱,竟然做到非洲去。几年回来,他们还是说着苦钱过日子的老话。低调而又务实,艰苦朴素而又昂扬向上,这种风格,与苦瓜的启迪应该密不可分。于是,我就想,苦瓜在人们生活中存在着,是多么相宜的一件事。

 

苦与瓜沾了边,就叫苦瓜。日子与苦沾了边,就叫苦日子。其实苦瓜不苦。苦瓜上市时,我就喜欢去买上几个,洗净、切开,掏出内瓤,就这样生吃。脆脆的,先有浓浓的苦味,多咀嚼一会,却是满口生津,止渴消热。后来我就明白,吃苦瓜,不能随意给它定性,苦与不苦,要慢慢品。苦日子也是这样,你慢慢地品,同样会品出真味来。

 

苦瓜的苦,是本味。把苦瓜和其他食材放在一起,苦味不传。其功施人,人受其利,其苦施己,苦不传人。这一点颇道出苦瓜的君子之功和君子之德。原来苦瓜的苦,不传他物,这还真颇具了苦瓜的一颗“君子”之心。

 

我更喜欢农村人种出来的又小又苦的那种。成熟的时候,它们的瓤里也会生长硬硬的苦瓜籽。我想,那应该就是苦瓜得道的日子——既不抱怨于人的疏远,也不排斥人的亲近,在自己的生活中苦着。当有一天把积蓄在深处的苦楚发酵出来,人们才会明白它生津止渴,滋肝明目的清新与温厚。

 

从这个角度来说,苦瓜这君子,还真饱含纯净本性、明空本质的慈悲。

 

(作者:赵建平  系曲靖市作家协会会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