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族文化
 
吹着芦笙进北京 苗家儿女心向党——易门县小街乡歪头山村芦笙舞的传承之路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李航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0/14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李航

 

苗族通过服饰来记录史事,他们服饰中的每一个图案都蕴含深意,是解开苗族历史的“密码”,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易门县小街乡歪头山村是苗族聚居地,这里的苗族同胞口里能吹芦笙曲、能唱苗族古歌,手里能刺绣苗族服饰、表演芦笙舞,心里装着的是对躬逢盛世的感激和传承好优秀文化的职责和使命。

 


 

吹着芦笙进北京

 

在龙明忠家堂屋的墙上挂着几幅照片,其中一幅特别能勾起龙明忠的回忆。这幅照片是他一家在北京天安门前的合照。龙明忠2009年带着全家到北京,登上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节目表演苗族芦笙舞,让歪头山的芦笙舞被许多人知道,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龙明忠告诉记者:“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歪头山村的文艺队登上过各级各类重大活动的舞台,交流展示我们苗族的芦笙舞,创造了许多辉煌的成绩。如今在村民家,还珍藏着以前参加国家和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的奖牌。”

 

据了解,歪头山村文艺队始建于1992年,现有队员15人,其中音乐创作人1人、教练1人,文艺队队员都是当地群众中的文艺爱好者,大家平时以耕种为主,业余时间聚在一起学习交流传统歌舞。文艺队曾在全国、省、市民运会的大舞台上屡获殊荣, 1989年、1994年、1998年的云南省第四、五、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均获得表演项目金奖;在1999年全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获得银奖,并应邀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首都天安门广场狂欢夜表演,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珍贵的奖牌,永远在歪头山村文艺队队员心中熠熠生辉。村民龙美芳是歪头山村文艺队队员,在运动会上表演过芦笙舞和跳三桩。她说:“当年玉溪市文化馆的安福康老师到我们歪头山村,和我们一起同吃同住,指导我们排练跳三桩,那段时间我们非常辛苦,但是我们跳三桩的技艺得到了提升,才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取得了好成绩。如今,在歪头山村广场舞台上还放着我们练习跳三桩用的大锅和三桩,我们农闲时就在广场上练习舞蹈。”

 

苦练技艺传文化

 

龙明忠是跳三桩传承人,他说:“苦练技艺既是为了获得荣誉,也是为了传承文化、彰显民族精神。说起跳三桩,不得不说我们苗族的芦笙舞。跳三桩就是来自苗族的芦笙舞,舞蹈里有我们民族的故事。”龙明忠介绍,相传苗族在5000年前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苗族先民凭借芦笙的指引走到了一起,夜晚,人们点燃篝火、吹起芦笙将大家聚集,随着芦笙的旋律围着篝火起舞驱除寒气,慢慢产生出“探路”“跳河滩”“开荒地”等动作路数,发展出慰藉心灵、展望未来的苗族芦笙舞。

 

跳三桩的传说也要从苗族先民说起,相传苗族先民曾用三棵树做柱子盖起了草房子,先民们就围着草房子跳起了芦笙舞。跳三桩的三桩高1.2米、直径0.3米,表演者要一边吹奏芦笙,一边做着各种姿势,跳桩子、走梅花、倒立、下腰,还要在桩子上叠罗汉、垒宝塔……

 

据龙明忠介绍,这些只是跳三桩的一部分动作,整个舞蹈表演有跳三桩、滚锅、滚尖刀、叠罗汉等5个套路37个动作,动作难度大、观赏性强,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表演“滚锅”的男舞者吹着芦笙环绕口径1.2米的铸铁大锅起舞,然后依次表演“骨碌猫”“二人滚”“三人滚”等套路和动作。“滚锅”最初只由男性表演,后来女舞者也参与表演过一些套路。

 

“苗族的祖先曾有上刀山、下火海的经历,聪明智慧的祖先用芦笙、用舞蹈、用跳三桩等形式表演展现出来,就是为了展现坚韧顽强的民族性格、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励后人不断自强,过上美好生活。


 

多途径传承非遗

 

歪头山村的芦笙舞、跳三桩、苗族刺绣的保护传承不仅仅是当地村民、非遗传承人的事,也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据易门县文化馆的刘俊杰介绍,近年来,易门县针对歪头山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非遗项目开展了田野调查和保护传承等基础工作。针对8个非遗项目建立了相关数字档案,包含调查报告、图片、视频、论文等。在每年的春节、“二月二”传统戏会和菌交会等重大文化活动中都组织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展演。当地还积极申报省、市、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县文化、住建、民宗等单位先后针对该保护区拨付保护传承资金,支持该村基础设施建设、非遗项目的传承展演、歪头山村的文化场地和活动设施修缮、传承人补助、服装道具购置、节目创作加工等,这一系列的工作和措施,弘扬了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了歪头山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助推了该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保护,扩大了对外影响力。

 

易门县民族宗教局副局长李如仙告诉记者,如今,非物质遗产“跳三桩”传承人龙明忠每周两天要到罗尹小学培训老师、学生,除了教授师生们芦笙舞、跳三桩等苗族文化传统舞蹈,还教授师生们苗族古歌,传承苗族传统文化。

 

苗族文化走进校园,龙明忠非常高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苗族人民日子越过越好,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路上遍地开花,走进了北京、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走进了国家和云南省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会场,现在又走进了校园,在校园内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教授师生们苗族芦笙舞、苗族跳三桩、苗族古歌,除了希望苗族的传统文化被年轻一代传承下去,也是要让年轻一代知道苗族先民艰难的过去,现在要发扬苗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心向党、感党恩、跟党走,过好日子,传承好民族文化。” 龙明忠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