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搬迁与脱贫同步 安居与乐业并重——从福堂社区看云龙县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作者:李航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0/10/16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李航

 

“福是幸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堂是正房,是高大的房子,是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心灵港湾,也是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起点……”

 

一栋栋崭新的电梯房矗立在沘江江畔,因搬迁而来到这里的各族群众形成了一个大家庭,大家庭里有汉族、白族、傈僳族、彝族等同胞。这个大家庭有一个新的名字——福堂社区。福堂社区的成立,让云龙县又多了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

 

易地扶贫搬迁是福堂社区各族群众迈向幸福新生活的第一步,如何帮助易地扶贫搬迁来的各族群众融入新社区,让他们能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党和政府、搬迁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福堂社区三位少数民族群众,通过记录他们的新生活故事,看云龙县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陆贵荣:开彝家饭店再创业

 

 

在福堂社区干净整洁的小区里,一楼临街的铺面开着超市、饭店,其中一家店,最具特色。这家小店的店名叫“三个好彝家风味园”。光看店名,就足以吸引人。

 

店主是坐在门前的陆贵荣,每当有人询问“三个好”是哪“三好”、为什么饭店要取名“三个好”,他总是耐心解答:“共产党好,民族团结好,彝家生活好。”

 

陆贵荣的新家就在福堂社区,他家4口人,住上了100多平米的新房。“以前,我家住在检槽乡文兴村,离这里40多公里,住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子,现在住上了新房,要感谢自己遇上了好时候,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好。” 陆贵荣说。

 

据陆贵荣介绍,他的这家饭店,是今年1月1日开张营业的,饭店面积70平米,一个月的租金是490元。店里最好卖的菜是鱼和彝家羊肉。今年55岁的陆贵荣相信随着人流的增加,这家小店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对未来,他信心满满。

 

像陆贵荣开彝家饭店再创业的群众,目前社区里共18户,解决就业37人。按每户每月平均收入3000元计算,自主创业年收入约64.8万元。

 

社区依托搬迁安置点一层铺面,鼓励搬迁居民积极创业,动员有自主创业意愿、经营管理能力强的搬迁户自主创业,开办饭店、小食店、百货店、烧烤店等经营实体。这是云龙县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措施之一——自主经营创业解决就业一批。

 

 

罗二业:学缝纫技术挣工资

 

离陆贵荣饭店不远处,缝纫机发出哒哒声。循声而去,就来到了政府引入福堂社区的云龙县永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外墙上挂着就业扶贫车间的牌子。进入车间,工人们在埋头工作,一块块布料被工人们认真剪裁,剪裁后的布料被缝纫成里子、领子等部件,有的工人在上领子,有的在打扣子、打扣眼,有的在包装……

 

据云龙县永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何兰介绍,制作一件女式背心要经过18道不同的缝纫工艺和程序,有的难度高,有的简单,只要反复学习、实践,就能胜任一项或者多项工艺,就能从事服装缝纫工作。

 

 

目前,公司有员工50人,其中管理、技术、销售人员8人,生产工人40人,辅助人员2人,都是福堂社区易地搬迁的建档立卡户。他们在上岗前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学习了机器设备操作、安全防护、服装的生产工艺等知识和技能。工人薪酬按保底工资加计件工资进行计算,月工资不低于2500元。

 

公司彝族员工罗二业告诉记者:“原先家住苗尾乡早阳村,现在住在福堂社区。永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一开业,我就来参加培训,我现在会收边、会打扣子、会打扣眼,已经是这里的工人,上个月挣了3000多的工资。”

 

据何兰介绍,公司在福堂社区开业,来接受培训的居民很多,他们学习积极性很高,成为公司员工后,工作积极性也很高。目前,公司已经实现了产业增效和群众增收目标,市场前景广阔。

 

这就是云龙县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另一种举措——引进扶贫车间解决就业一批。依托搬迁安置点一层铺面,引进永福服装厂、福堂超市、福堂药店、理发店等经营企业,在安置点落户经营,解决一批劳动力就近务工。

 

 

丰利英:多种途径增加收入

 

干净明亮的客厅,电视柜上摆放着兰花,温馨舒适。这是丰利英家,她家是直过民族傈僳族家庭。以前和陆贵荣家都是检槽乡文兴村的村民,居住在垛木房里。垛木房是云龙澜沧江、沘江峡谷边远山区白族、傈僳族群众的传统住房,垛木房就地取材、投入少、工期短,但遮风蔽雨功能脆弱。搬新家,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

 

丰利英告诉记者:“我们家是建档立卡户,经过党和政府的精准帮扶,2019年脱贫。现在搬到了福堂社区,丈夫在离这里不远的新建的云龙县一中工地当建筑工人,一天能挣一百多。我自己也到永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去参加培训,培训了十天,已经能够上手,马上自己也能挣钱了,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福堂社区的劳动就业服务窗口全力收集县内大小经营企业用工信息,针对搬迁户家中有孩子或老人需要留守照顾看养的家庭介绍到县内食宿店、建筑施工工地、洗车场、工矿企业等经营企业中打零工和短工,增加收入解决就业一批。丰利英的丈夫在家门口就业,这就是云龙县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措施之一——县内打零工解决就业一批。

 

此外,丰利英家在原来文兴村的土地上,还种有花椒,可以售卖挣钱。通过多种途径增加收入的家庭在福堂社区还有很多。政府积极组织他们外出务工、开发公益性岗位,发展产业、兴办集体经济解决就业,千方百计增加搬迁群众收入。

 

 

现在,福堂社区的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看病、上学,还有公交直通县医院。群众的房子新了、钱包鼓了、看病更有保障了、孩子的教育更好了、出行方便了、日子越过越好了。

 

“下一步,云龙县委县政府将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努力实现搬迁与脱贫同步,安居与乐业并重,通过‘一点一策’‘一户一方案’,扎实做好做细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云龙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伯川坚定地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