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壮美文山
 
心梦相依同奋斗 携手并进新时代——文山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作者:曾守正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1/2/5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对云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云南“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南边疆,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也是全国唯一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山区、贫困地区、原战区”为一体的自治州。文山州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决定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全州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2017年以来,全州上下齐心协力,共同致力于把文山打造成为“全省发展新增长极、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石漠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示范区、云南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枢纽”四个目标,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健全完善了推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安宁,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和提升城乡文明水平等制度体系,着力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文山州从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兴旺、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边疆稳固、人民安居乐业的民族自治州。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

 

2015年以来,在把云南省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大局中,文山州积极响应、主动融入,在认真总结平远地区和老山片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提出把文山建设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2019年召开的文山州人大十四届四次会议上,全票通过《关于把文山州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议案》,举全州之力推动创建工作。全州367万各族干部群众,甩开膀子实干勤干加油干,11个世居民族始终携手并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民族团结是基础性工作。文山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白、布依、蒙古、仡佬11个世居民族,民族文化多元,民族风情浓郁独特。全州少数民族人口占58%,少数民族聚居的村(组、队)有7300多个,少数民族杂居的村有1000多个。文山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全州的各项工作都与民族工作有关,所有的工作都涉及到民族工作,只有民族工作得到加强和巩固,才能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边疆安宁提供保障。

 

民族团结是守边固土的必然要求。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文山州处于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风俗习惯不同。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来,文山州聚焦民族问题、宗教问题、边境问题,切实把各种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御之于国门之外,对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维护边疆安宁,具有重大政治意义。

 

民族团结是跨越发展的助推器。受地理、历史、自然等因素影响,1992年后,文山州的工作重心才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当时文山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落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州8县(市)均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其中马关、广南两县为深度贫困县,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脱贫攻坚初期,全州有64.3万贫困人口,少数民族人口占67%,成为脱贫攻坚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深度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贫困村寨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通行条件差,饮水保障难,可依赖的生存条件极为有限,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比较突出。很多少数民族家庭的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受教育程度偏低,发展产业的办法少、挣钱少,没有经济积累,只能延续一般的简单再生产。文山州坚持推进创建工作和脱贫攻坚“双融合、双促进、双达标”,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目标,加大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出行、饮水、住房、入学、就医、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着力补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着力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动力。

 

 

■ 大胆探索创新作为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再深化

 

近年来,文山州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的实际,大胆探索、创新作为,在社会治理、基层治理等领域作出积极探索和努力,特别是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方面,探索出了“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条主线不动摇,践行落实“扎根边疆、心向中央”两个光荣使命,着力聚焦“团结、进步、示范”三个目标,围绕“用家国情怀诠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奋斗实干诠释同心共筑中国梦、用交往交流交融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用精准扶贫诠释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四个诠释”工作理念,全力打造以弘扬“西畴精神”“老山精神”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共有精神家园联盟”、 文山—百色共创跨省沿边连县凝聚同心筑梦力量的“民族团结共建共创跨省联盟”、 以文山三七为代表致力各族群众增产增收的“民族团结医药产业致富联盟”、 以民族学会为主体促进民族关系更为深入融洽的“民族团结交往交流交融联盟”、 以“融媒体+民族团结”为载体扩大示范创建工作号召力影响力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联盟”等五个联盟,讲好朝着幸福而奋斗、携手发展进步、共同富裕奔小康、你我亲如一家和文山感人至深的故事,构建全心投入、全民参与、全力打造、全面进步、全民共享、全国示范的“六全”工作机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多点开花、全面绽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深入人心。随着示范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全州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产业发展创新突破,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不断好转,民生短板持续补齐,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大局长期保持和谐稳定,为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

 

“扎根边疆、心向中央”已经成为文山边疆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坚定信念。建州六十多年的风雨之路、沧桑巨变,文山各族人民从切身经历的发展变迁中,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认知中,从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中,深刻理解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只有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不断深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深情与日俱增,“扎根边疆、心向中央”已经内化为新时代文山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文山438公里的边境线上,每家每户屋顶上都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或党旗;20多年来,麻栗坡县盘龙小寨村全村半数群众家中悬挂着“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牌匾;许多农户堂屋里,无论是哪个民族,都张贴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各族群众在一起的照片;2019年,新中国迎来70华诞,全州各族儿女向党和国家庄严宣誓:“我们心手相连、风雨同舟,勠力同心、团结奋斗,我们一定建设好民族团结进步新文山,坚定不移跟党走、同心共筑中国梦!”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已经成为文山边疆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一直以来,文山州11个世居民族在广泛的交往交流交融中,以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载体,始终坚持互通、互学、互鉴,做到相知、相亲、相惜,牢固树立了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九进九创”“五个一”以及文化体育活动、各类重大节日、民族节庆活动中,民族团结进步在每一个社区、学校、机关、幼儿园、图书馆、活动室都处处可见,在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中无时不在,各民族相互嵌入的思想基础、生活基础、交流基础持续牢固,各民族思想碰撞、情感交流、文化认同达到了新的高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愈加统一。

 

各民族持续交往交流交融已经成为文山边疆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坚守。长期以来,文山州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各族群众不分民族、不分你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州各民族之间、城乡之间、村寨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交流更为密切,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局面,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强大共识,自觉凝结成了血脉相通、命运相连、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共同体。现在的文山大地,每一个节日、每一次活动,都是各民族“大聚会”时间,欢声笑语聚一堂、载歌载舞歌颂党,在心手相连、团结携手的共同旅程中,各族群众自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认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幸福生活和相交相融相合中更加团结同心、携手同行。

 

“我们都是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已经成为文山边疆民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在“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不等不靠不懈怠,苦干实干加油干!”的“西畴精神”和“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感召下,文山州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改变贫困、向往美好生活的长期实践,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推动全州经济实现逆势上扬,产业发展取得创新突破,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生短板持续补齐,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各族群众出行、饮水、住房、入学、就医、社会保障等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书写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文山篇章。特别是在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工作中,全力打造了一批在全省、全国都独具特色的品牌,被国家民委命名为“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基地”。近年来,文山已经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4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7个。在2019年9月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西畴县委、广南县莲城镇南秀社区居民委员会2个模范集体和3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2019年11月,文山州麻栗坡县老山主峰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文山的创建工作得到了国家、省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肯定。2020年4月和5月,高质量通过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省级初验暨互观互检和第三方评估,2021年1月被国家民委正式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文山州列在云南省的首位,与整州脱贫一起,成为了新时代文山发展史上两大标志性事件。

 

 

■ 找准定位重点着力  推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

 

2020年1月,总书记带着殷殷期望,再次深入云南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对云南的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关于边疆治理。总书记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从管理向治理转化,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确保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云南得到坚决贯彻落实。

 

进入新时代,作为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的文山,应该如何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工作要求,最根本在于必须坚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问题上坚定不移,坚持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认清文山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边疆”“民族”这两个特定的属性,持续在“边疆”“民族”的治理能力上重点发力,持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重点发力,不断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文山实践,探索出一条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文山模式。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的领导制度。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做好新时代文山的民族工作,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追随、行动上落实、制度上坚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原原本本学、系统全面学、联系实际学,全面领会掌握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文山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实际行动、工作成效、发展成果。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决策部署,强化政治担当,严格对标对表,提高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权威,强化制度执行,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效能,为谱写好中国梦的文山篇章提供有力保证。

 

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增强制度优势、提高治理效能,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创新方式载体,推进“九进”活动朝更广范围、更深层次覆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由“要我创建”向“我要创建”转变,由传统的唱唱跳跳、欢歌载舞向主动践行、入脑入心转变,向人文化、大众化、项目化、实体化转型。充分发挥中华民族历史以来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优良历史传统、深厚社会基础和浓郁文化认同优势,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全方位推动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坚实的思想基础。

 

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发展问题,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牢固树立“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坚持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大力实施“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边境小康村”“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和少数民族支系专项帮扶等行动,全力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进程,不断缩小各区域、各民族之间的差距。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能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地区和谐稳定。着眼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众多、边境线长、无天然屏障的特殊地理区位和边境部分少数民族跨境而居的实际,重点围绕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同步发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民族工作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求同存异等,推动各民族相互嵌入式融合发展。加大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用主流舆论占领边疆民族地区思想阵地,凝聚思想共识、汇集人心力量,坚持源头预防,全面梳理和排查各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注重精准防控,健全完善风险防控预案,采取有力有效措施,防止内外风险、不同领域的风险传导、转化、叠加,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对边境沿线地区存在的严重破坏社会稳定、严重影响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违法犯罪活动等,进行有效防范和坚决打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形式、立体化的工作机制,维护好各族群众互相亲近、彼此熟悉、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良好局面,最大限度发挥出维护民族团结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中的巨大动力、持续潜力作用。

 

(作者:曾守正  单位系中共文山州委统战部)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