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广南县:决战龙汪洞村 啃下“硬骨头”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贵升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1/3/31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孙贵升

 

广南县那洒镇龙汪洞村自然环境条件差,文化、科技十分落后。近年来,通过广南县民族宗教局的挂包帮扶,这个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发生了巨变,辖区内的19个村民小组,村村通硬化路,全村1010户家家有安全房住,户户喝上干净的饮用水……五年来,广南县举全县之力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坚决啃下“硬骨头”,于2020年底全部脱贫出列。

 

 

望山看水不再愁

 

龙汪洞村居住有汉族、彝族、壮族、苗族4个民族,之前,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48户2875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任务重。下辖的新挖龙、老挖龙、那腊三个彝族村寨是深度贫困村,说起在这样一个深度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广南县民族宗教局副局长马群体深有感触。

 

龙汪洞村由于交通闭塞,生活贫困,大多群众居住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泥巴舂墙式房屋,存在老天下大雨,房子下小雨情况。历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投入资金,解决了群众的安全稳固住房问题。

 

村民王仙说,他家的住房是在原有的房屋基础上进行了加固改造,通过政府给予的补助资金,年久失修的老屋重新换了楼板和彩瓦,看着宽敞、舒适的大房子,一家七口人住得很满意。“多亏政府的扶持政策好,现在全村都住上了安全房。”王仙激动地说。

 

“5年前,群众饮水都是从1公里以外的水源点,采取人背马驮的方式取水。一天只能取2次水,大部分的人力和时间都花费在取水上。”马群体说,为了解决龙汪洞村16个村小组的管饮和3个村的小水窖饮水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在这方面投入了423万元,目前已经解决了村民们的饮水困难。

 

在那腊村,示范户李应德说,以前村里127户村民饮水非常困难,全靠背水喝,后来广南县族民宗教局挂包扶贫队帮助村子到各个水源点找水源,又新建250方的水窖和500方的水池,每家每户都有两个超大储水桶,一周放2次水,村民们已经不再为用水难发愁。

 

以前的龙汪洞村,交通闭塞,道路晴通雨阻,很难与外界沟通,种植的农副产品无法拉到外面销售。

 

听驻村队员说,2019年12月底,龙汪洞村委会必达村民小组的通组公路建成。以前从必达村要走3个多小时才能到龙汪洞村委会,现在村民们骑摩托车只要20分钟。

 

据介绍,2015年以来,全村通组公路修建34公里。

 

 

志智双扶  脱贫攻坚出实效

 

“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挣盐巴钱。”没有产业,群众只靠种玉米维持生活。马群体深知要改变这个村的贫困面貌只有发展产业。

 

马群体介绍说,由于中蜂的养殖投资小、见效快,成为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的“短平快”项目。龙汪洞村就以中蜂养殖为主发展中期产业,依托合作社项目,建成波庄小组中蜂养殖示范基地,目前有中蜂120群,28户农户从中得到实惠。同时,以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主发展短期产业,广泛宣传转移就业政策,认真开展入户调查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实现转移就业875人。另外,村里还发展油茶产业。

 

“种植油茶2800多亩,带动58户农户增收。”龙汪洞村油茶大户张礼良指着整片山坡说,别看这油茶果树现在只有十多公分高,三年后挂果就能让58户农户增收。现在油茶籽一斤可以卖到2.7元,五年后,油茶果树达到丰产期,一棵树就能产五六十公斤的油茶果。

 

说起龙汪洞村这三个村寨前两年的情况,马群体用了“入户困难”4个字。在村里的泥泞道路上,到处是鸡、鸭以及牛、羊粪便,特别是在下雨天,两腿甩得都是泥水,到村民家里,家禽和人住在一个屋檐下……

 

如今这三个村寨村容村貌得到极大地改善,房前屋后沟渠水塘全面清理,路灯亮起来、硬化路建起来、自来水通起来,真正实现了“弄干净、摆整齐、搞绿化、建文明”的目标要求。

 

马群体说,为了激发村民内生动力,扶贫队还联合幸福超市建立积分制度,积极帮助、引导贫困户开展家庭卫生大扫除,做到院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和院内物品摆放规范,以实际行动改变贫困户家中环境脏乱差的现状。并引导贫困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澡勤洗衣勤换衣,衣物保持干净整洁、叠放整齐、穿着得体,力所能及解决贫困户“不愁穿”的问题,提升贫困户精气神。目前,老挖龙、新挖龙、那腊、必达、龙汪洞、对门寨6个村小组兑现了幸福超市奖励积分,有效激发了群众内生动力,人居环境提升成效显著。

 

龙汪洞村党总支书记农兴常告诉记者,全村以前有3所小学,其中那腊、新挖龙两所小学基础设施简陋,设备严重缺乏,教师严重不足,少部分学生步行7公里才能到学校上学。加之村民思想观念传统守旧,经济发展意识淡薄。有一段时间,龙汪洞村的学生入学率低、辍学率高。现在就不同了,自从村里建了3所双语教学的小学,村里到了念书年纪的娃娃们没有一个辍学,全部都在学校接受了义务教育。村小组长杨朝学说,村里还专门设置了“学习改变生活,知识改变命运”的标语,就是希望提高村民们的思想意识。村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想送孩子们去更好的学校读书!

 

在通往小康路上,文山州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着“不让一个民族地区落伍,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的诺言。在党的领导下,文山各族儿女正铆足劲儿,继续奋斗,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