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我的入党故事
 
岩秒:“党员始终闪闪发光”
作者: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1/6/25

 

 

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高燕

 

岩秒,佤族,1955年7月出生在今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虽然就读于边疆的一所小学,但学校里经常开展“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教育,岩秒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离开家乡到昆明读书的他,在大学期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又成为云南省民族学会佤族研究委员会会长。记者联系采访了岩秒,请他讲述他的入党故事,时间也从2021年拨回1975年……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回想起入党前的经历,虽然已过去46年,但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岩秒回忆说,“共产党”是自己小时候心里记住的第一个关键词,这要从就读小学的一位老师说起,虽已记不清姓名,但那位老师的形象就是岩秒心中的“那抹鲜红”。

 

据岩秒回忆,那位老师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学校里很有威信、凝聚力,不论学校做什么活动,都是带头人。那位老师还非常平易近人,谁家有事都会找他帮忙。现在想起那位老师,岩秒心中还会肃然起敬。“在那个艰苦岁月里,一起上学的小伙伴都知道有凝聚力、敢说敢干、愿意帮助老百姓的人就是共产党员。”岩秒说,共产党员的形象永久地住进了自己心里,始终闪闪发光。

 

1973年9月,岩秒被保送到云南民族学院(今云南民族大学)读书。当时的他每天过着从学校到省图书馆再到学校的生活,每周末一天的休息时间也用来读书,从昆明莲花池旁边的民族学院穿过北门街再到青年路,这是他读书期间唯一认识的一条道昆明的路。就在这条路上,岩秒看见了班里党支部书记的不寻常举动。

 

岩秒回忆道:“读大学期间,班里的党支部书记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利用周末做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拿镰刀割厕所旁边的杂草,再丢到厕所里做肥料,每周末见到他这样做,我只是驻足一会。就在一个临周末的日子,他找到我,让我和他一起割杂草。虽然当时不明白这件事的用意,但觉得闲暇时间来做点事情也很好。后来,我开始跟随他一起做很多不起眼的小事。直到有一天,支部书记拿着簸箕带着我去莲花池路上捡马粪,当时19岁刚出头的我是个要面子、爱干净的伙子,害羞、嫌丢人的想法当时总是有些,但是又不好说出来。他看到我面露难色,便鼓励我说,看似这些是小事,但是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也方便群众出行。起初,我还不能完全接受,但在他的带领下,我拿着火钳去夹马粪的动作也变得自然起来,渐渐地也觉得这是一件平常事。”

 

又过了一年时间,快要毕业了,支部书记私下问岩秒:“你知不知道共产党?”“我是共青团员,我知道的。”这是岩秒的回答。随后,支部书记就向他介绍共产党、介绍党的宗旨、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支部书记希望我也能申请入党。当时我怯生生地说,虽然我很想入党,但我离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还很远。他却鼓励我说,割杂草、捡马粪的事情都能做好,其他的事情只要认真做也一样能做好。”岩秒说,就这样,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75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刚好20岁。岩秒告诉记者,至今仍记得宣誓的头天,茶饭不思、晚上睡不着的自己,现在想起仍还有那种青春激荡、内心澎湃的感觉。

 

“46年的光景,当时的入党誓词仍在耳畔回响!如今党的百年华诞,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更加坚信在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岩秒一字一句地说。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