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喜迎COP15
 
守护绿水青山 释放生态红利——专家解析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云南实践
作者:陈慧君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0/1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一般规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开创我国绿色发展的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是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中国不断深化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不断开创生态文明的新境界,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进行了深入探索,作出重大贡献。

 

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昆明召开,多位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大会主题,介绍云南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重大成果,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云南的丰富实践和显著成效进行介绍。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员、院重点实验室主任杨祝良:让真菌在保护中实现可持续利用

 

云南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土壤类型各异,立体气候显著,热带、亚热带及山地温带植被类型兼有,还是第四纪冰期许多生物的避难所,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为真菌繁衍提供了优越条件,形成了闻名中外的“真菌王国”。

 

真菌虽小,但价值不低。真菌在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医药、食品饮料、发酵、生物农药、环境治理、生物能源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食用价值、经济价值方面,据统计,全球野生食用菌有2500余种,我国约1000种,云南近900种,约占世界食用菌物种的36%,占全国的90%。云南野生食用菌产量独占鳌头,年贸易量15万~20万吨。

 

但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真菌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一环,若过度依靠野生资源,也会有灭绝的风险。为此,研究团队走遍云南收集标本,建成中国第二大真菌标本库。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牛肝菌科,在国际上率先研究了牛肝菌科高级阶元的系统亲缘,首次提出了牛肝菌科高级阶元的新分类系统,解决了该科真菌长期悬而未决的系统、分类及起源演化问题。此外,研究团队在怒江州贡山县开展羊肚菌栽培技术培训,指导独龙族、怒族40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了1170亩羊肚菌,实现了产业脱贫致富目标。迄今为止,研究团队在全国累计示范栽培16800余亩,帮助企业和农户增收1.5亿余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真菌资源研究好、保护好和利用好,是科研人员的重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云南将继续努力,为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新的贡献。

 

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杨生超:极富的中药资源孕育全国最大中药材产区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云南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多样、生物多样,多样性的生物资源蕴藏着中药资源7215种。以中药资源禀赋为依托,云南中药材产业呈“井喷式”增长,中药材产业成为云南极具特色的生物资源产业,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达1368.07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区。

 

云南农业大学建有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西南中药材种质创新与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42个部省级科研平台,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25个。整合灯盏花、铁皮石斛、丹参等160个基因组,252种药用植物转录组、91个代谢通路、8大基因家族629个酶信息、底盘细胞、196个微生物调控元件。提供基因组共线性分析、功能富集、共表达分析、热图及比对等工具,支持用户下载数据、功能基因挖掘等功能,成为一个从基因组到次生代谢物合成完整数据库。选育三七、灯盏花、重楼、滇黄精等17种药用植物新品种65个。

 

农业生态是地球生命共同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孕育的农耕文明就是一部生态农业文明史,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成为中国农业发展中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模式,绿色发展是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国家使命与担当。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陈异辉:自然生态价值核算及应用的云南探索

 

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活动,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是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检验和抓手。

 

云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多个州市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16年,云南作为绿色GDP国家试点,开启了自然生态价值核算及应用的地方探索之路;跨年度、分地区开展云南省级和16州(市)核算,掌握云南生态产品价值本底和区域分布,科学确定了云南生态产品价值在全国的位置和区域特点。相继完成“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普洱市、昭通市赤水河流域自然资本核算,完成西黑冠长臂猿物种价值评估、竹阔混交林提质增效价值评估,2019年初,完成长江流域省内7个州市49个县补偿机制的建立,作为全国首批完成长江流域补偿机制全覆盖的4个省份之一,获得财政部通报表扬和资金奖励。机制建立以来,全省各地签订补偿协议49份,筹措补偿资金13.15亿元,用于实施224个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积极构建起“1+2”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框架,初步形成保护成本共担、效益资源共享、相互协同监督的良好局面。

 

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冷云:攻克86种土著鱼人工驯养繁殖技术

 

云南丰富的水资源和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云南省共记录有鱼类13目43科199属629种。其中土著种594种;云南特有种(全球仅分布于云南的物种)255种,在中国仅分布于云南(国外有分布)的有152种。云南鱼类种数占中国淡水鱼类种数(1583种)的40%,种数居全国各省之首。

 

我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强化各项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措施,积极践行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的责任,全力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现了云南省全江段全年禁捕;积极推进水生生物保护地建设,全省建立了16个水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21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我省大力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十三五”期间,共筹措资金1.8亿元,增殖放流各类鱼苗近2.5亿尾,其中土著鱼达750万尾,对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积极作用;积极开展土著鱼人工驯养繁殖技术研究,目前我省已攻克86种土著鱼人工驯养繁殖技术,为保护和恢复土著鱼类资源创造了条件。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慧君

终审:胡娇

责编:庞玉珍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