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
 
大理永平:民族团结之花遍地开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1/15

 

从永平采访返昆已有些时日,可是那条由滇西各族儿女用血肉之躯打通的国际救援物资运输大通道——滇缅公路,龙街镇安吉村阴阳山村民小组民族文化广场上各族舞者欢快地跳着的苗族原生态舞蹈嘎蒙卡兜,官庄的回族老汉马庆宗“我们团结我骄傲”的神情,曲硐村作为古时商贸重镇自带的包容开放的个性,古富村“十星评比”和移风易俗新措施,北斗彝族乡九年制学校校园里各族学生在计算机编程课上做出令人惊喜的作品等等,一直深深地印在记者的脑海中。

 

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这个溪水潺潺、群山苍翠的滇西县城,中国最早与外国往来的古道之一、“西南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一段——博南古道经过的地方,汉族、彝族、回族、白族、傈僳族、苗族等22个民族以古道为载体,经过千百年的碰撞、交融、沉淀,形成了开放、包容、互助、共荣的关系。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永平18万各族群众依然是万众一心,沿袭着历史上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脚步,深耕着这一片民族团结进步的热土,围绕“五个突出”,实现“五个转变”,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提质、增效,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不懈奋斗。

 

突出党的领导

由“单兵作战”向“协同推进”转变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增强全社会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共同责任,永平县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全面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一把手”推动落实,将抓好示范区建设作为永平县“十三五”期间的三个关键目标之一,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集中研究示范区建设工作,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工作格局。

 

以制度促进落实。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下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幸福示范区实施方案》等32个文件,确保示范区建设思路清、措施明、效果实。

 

以党建带动落实。在大理州率先制定出台《党建与民族团结进步“双推进”行动实施意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全县示范区建设工作具有认识深、起步早、动作快、效果显的特点。

 

 

突出宣传引导

由“浅尝辄止”向“入脑入心”转变

 

北斗彝族乡九年制学校是一所典型的高寒山区民族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7%。复旦大学研支团的老师除了担初中语文、数学等科目教学任务外,还为大山里的学生免费开设了计算机编程课,依托母校的资源平台将知识和信心带给山里的孩子们,打开了他们认知世界的一面窗,用实际行动让各族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

 

“现在各地都在执行‘双减’政策,而我们学校因为是寄宿制,学生下午放学后,由老师带着上美术、手工、民族舞蹈等各种免费兴趣课,这都是我们国家的政策好啊!”该校教师周爱琴感慨道。

 

该校还在全县83所学校分批推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课堂等活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不仅如此,永平县还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把热爱中华民族与热爱本民族、热爱祖国与热爱家乡结合起来,组织宣传教育培训202场1.4万多人次。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中,树牢到哪儿务工都是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思想。

 

突出平台搭建

由“各自唱戏”向“同台献艺”转变

 

为增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永平县组织党员干部、少数民族代表人士战斗在一线,引导各族群众共克时艰。其中,博南镇曲硐村各族群众自发捐款、捐核桃驰援武汉,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得到充分彰显。

 

永平还推进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结合地域文化、民族特点,错落有致布局民居,共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8个、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集中安置点6个。

 

 

 

“隔岸望见露水摇,苗家女子来跳舞,我们的心相约长相依!”在龙街镇安吉村阴阳山村民小组的民族文化广场上,村民们伴随着芦笙和歌声欢快地跳起了苗族原生态歌舞“嘎蒙卡兜”,舞者当中还有被这种美妙的舞蹈吸引的彝族村民张映芝。跳完舞,她身着苗族服饰羞涩地说:“觉得好看就跟着陶老师学了。”

 

陶清香是大理州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嘎蒙卡兜舞的传承人,近年来,她带领大家外出演出,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华民族多彩文化。永平借此打造共荣共享的文化名片,制作推出的苗族原生态歌舞“嘎蒙卡兜”还荣获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舞蹈类“群星奖”,并已改编为大课间操走进全县中小学校。

 

不仅如此,永平还积极搭建各民族互融互通交流平台。新建具有多民族文化元素的活动场所24个。2016年以来每年举办以“千古博南·味道永平”为主题的“云南永平博南文化节”,促进各民族“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举办“中国梅花精神文化论坛”,永平的“唐宋元明清”五朝古梅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奋斗精神,成为了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食粮。

 

突出发展为要

由“按部就班”向“跨越提速”转变

 

永平组织各级机构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福祉。累计在扶贫领域筹措投入资金42.03亿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奠定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同时,通过深化了与复旦大学、上海浦东新区、江苏兴化市等帮扶单位的协作交流,进一步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后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省政府命名为“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并被列入“一县一业”坚果产业(核桃)示范县。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工业园区增量配电网建设项目实现全省首家并网运营,并列入国家试点。抓实第三产业培育,成功创建曲硐、宝台山2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进一步建好宜居宜业宜游家园。加快“美丽县城”建设步伐和乡村振兴试点工作,森林覆盖率提高至73.49%,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率提升至40%。龙门乡州级试点乡镇、龙门村等3个州级试点村和古富村等9个县级试点村建设全面推进。

 

突出示范带动

由“一枝独秀”向“遍地开花”转变

 

采取“试验探索培树典型、分级联创复制典型”的方法,永平县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区建设格局。

 

积极探索路径,种好试验田。组织实施了2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特色集镇或示范村建设项目,其中龙街镇古富村示范点“三洁一绿一规范” “十星评比”提升人居环境的做法正在大理州推广。将以前“经济发展慢、社会治理难、环境脏乱差、矛盾隐患多”的曲硐村,打造成为了“环境优、文化美、经济活、美食香”的滇西旅游小镇。

 

通过以点串线带面,2016年永平县被命名为“大理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县参与示范创建的单位达327个,已有101个单位被命名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74个单位被命名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29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有2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有2个村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县委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县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相互带动、你追我赶,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绽放的生动局面。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文/图

二审:胡娇

三审:杨燕明

责编:王斌美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