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火塘夜话
 
“扫码领红包”也是一种信息骚扰
作者:李英锋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1/17

长期以来,不少网友反映,快递单印有各种“扫码领红包”的字样,扫码后却发现是广告,甚至包括贷款和理财业务,不仅没领到现金红包,还差点把自己的信息“送”出去。

 

“扫码领红包”“扫码抽智能手机”“扫码领加油券”“先别拆,扫码抽一箱方便面”……相比直接发到消费者手机上的营销短信,这些穿着“福利”外衣的快递单二维码在形式上更加含蓄,在内容上更加隐蔽,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仍是商家对商品或服务的推介,同时达到了商业宣传或引流的效果。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商家以派发“扫码福利”的方式诱导消费者点击、打开、接受广告内容,其实并没有尊重消费者的意愿,也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对不少收快递的人来说,这也涉嫌一种信息骚扰。

 

同时,这种打着“红包”旗号的广告,容易引人误解,也逾越了真实、合法的广告底线。如果再诱导消费者输入个人信息,那么消费者可能还将面临信息被泄露、滥用等隐患。

 

我国法律对商业广告的“明示性”有专门要求,《广告法》第十四条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能够使消费者辨明其为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广告”,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者产生误解。商家以派送“扫码福利”的方式发布广告,其实刻意模糊了广告的属性,妨碍了消费者对广告的识别。

 

针对“扫码广告”暴露出的问题,监管部门必须把责任尽到位,要对此加强关注、监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要依法采取行动进行治理,要倒逼相关市场主体增强营销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守住底线,规范行为,要确保消费者享有更加诚信、透明、安宁的快件签收环境。(李英锋)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