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族体育
 
云南射弩的竞技、改变与憧憬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1/12/22

独家策划 “聚焦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系列报道三


 

云南射弩的竞技、改变与憧憬

——昆明市射击运动协会会长苏玉华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

 

人物介绍

 

苏玉华,汉族,1984年担任昆明市航海模型教练,1994年担任昆明市射击队女子手枪教练,2007年担任昆明市射箭队领队、云南省民族传统体育射弩项目教练,2019年至今担任昆明市射击运动协会会长。

 

2007年至2019年,连续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项目比赛中,带领队员获得金牌21枚。

 

“2019年在郑州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我们射弩队为云南代表团夺得了首枚金牌。比赛结束回宾馆时,酒店工作人员就为我们献上鲜花,引导获得金牌的队员在冠军墙上签字,满满的仪式感让队员们自豪感飙升。在这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射弩项目共10块金牌,我们射弩队夺得了6块。”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两年多,但苏玉华说起那时的情形依然满脸自豪。

 

“射弩是经云南省推到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从2007年起成为我省的重点夺金项目。2007年参加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夺金的那天比赛结束得有点晚,但当队员们回到云南省代表团餐厅里,全体参赛队员都在等着我们,广播里响起了‘我们的英雄回来了’的欢呼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自豪、感动等各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队员们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苏玉华回忆道。

 

binary_middle.jpg

 

改进器材

云南射弩是重点夺金项目

 

据苏玉华介绍,射弩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有着悠久历史,是一项在湖南、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盛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1986年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由云南省推出的射弩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但从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到2007年之前,云南省射弩队的成绩一直不尽如人意。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05年。那一年,云南省体育局把射弩项目交到了昆明市射击运动协会,教练正是苏玉华。

 

苏玉华是昆明市第一批航海模型运动员,1984年进入昆明市体育运动学校担任航模教练,1994年担任射击教练。这些工作经历让他在机械、空气动力学和心理素质的训练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接到担任云南省射弩队教练的任务后,苏玉华仔细研究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项目的规则,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对“弩”进行了改进,目的是提高射击的精度,同时他也不断优化训练方法。

 

经过严格训练,云南省选拔出来的彝族、瑶族、哈尼族、傈僳族等各民族运动员的日常训练成绩不断提升。2007年,在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云南射弩队拿了4块金牌,实现了重大突破。

 

从那以后,苏玉华多次带领云南省射弩队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次该项目比赛半数以上的金牌都被我省揽入怀中。

 

除了“生产”冠军,昆明市射击运动协会自2002年成立以来,还勇于承担各种社会职责。

 

2007年,昆明市射击运动协会组建了昆明市射箭队,并承担起了射箭的推广工作,在全市30多个学校设立了点,如今还在坚持训练的有20多家。“每年昆明市中小学生的射箭比赛有400多人参加,这个规模在全国市级以上城市是最高的。”苏玉华告诉记者,2010年昆明射击运动协会还承接了国家射箭队的冬训任务。2019年,昆明射击运动协会举办了全国首例石林原野射箭比赛,社会反响热烈。

 

2021年,云南省体育局和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共同研究制订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将在全省建设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推动云南民族体育健康发展,昆明市射击运动协会的射弩项目名列其中。

 

储备人才

射弩基地建立后的重要任务

 

虽然射弩已经成为我省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重点夺金项目,但是在多年的训练中,苏玉华也发现了射弩项目发展的瓶颈——

 

首先,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一般都是以参加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成绩进行选拔,人员组成有农民、体校师生、进城务工人员等。在比赛前进行短期的集训后,队员们的身体素质、技术和心理等并不能保持最优状态,成绩还有提升空间。

 

其次,这些年来,云南射弩项目虽然崭露头角,但是后备人才储备不足。苏玉华告诉记者,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随处可见背着弩的人,重大节庆活动中甚至还有几百人的射弩方阵,群众基础好,当地赛事也多。但由于多数人未能得到系统性的专业训练,因此尽管每年的“弩王争霸赛”都会有“弩王”产生,但成绩不能稳定发挥,训练的方式方法也有提升空间。

 

“射弩项目在发展中,面临着优秀成绩稳定困难、训练无法持续性保障、人才不足、器材缺乏等困难,设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很及时,通过基地的设立,能有效推进射弩项目的发展,解决上述困难。”苏玉华向记者描绘了云南射弩基地发展的蓝图——有了基地,可以探索在管理上出台一些办法,比如运动员的注册管理办法,留住优秀的人才。在玉溪、普洱、迪庆、怒江,以及昆明的石林、寻甸、禄劝等都可以设置培训点,由基地提供器材、资金、技术方面等相应的帮助,通过这一个个培训点辐射开来,让射弩逐渐走向大众。“在扩大影响面的同时,也就拓宽了人才选拔的途径。”苏玉华说。

 

苏玉华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基地设立以后,在有了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将推广射箭的经验移植到射弩上来。“目前,我们协会在全昆明射箭的网点有20多个。爱好射击的学生、靶、场地和管理的老师都是现成的,就是差着弩。”苏玉华说。

 

为此,爱好机械的苏玉华正思量着设计一款中小学生可以使用的弩,力量小,价格低,以此来促进射弩推广普及开来。有了基地后,还能举办各种赛事,以赛促练。“当射弩有了这些基础,有了源源不断可供选择的后备力量,我们的金牌就有保证了。”苏玉华笑着说。

 

苏玉华认为,射弩已经过了曾经娱乐性和表演性的时代,现在要走竞技体育的道路。“内蒙古自治区就以体校为基地带动射弩的发展,四川省也是以体职院为基地在发展射弩项目……一直以来,我们的压力都很大,但是设立基地给了我们信心。今后,依托基地,我们将短期训练与长期训练相结合,下到州市去开展技术指导,让射弩走上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苏玉华说。

 

缘起射弩

队员们生活的变化

 

各民族队员在一起训练、一起比赛,为云南争光是大家共同的目标。可是,令苏玉华惊喜的是,射弩运动也在悄然中改变着队员们的人生轨迹。

 

苏玉华认识彝族学生罗成书时,她还是普洱体校的学生,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夺得金牌后,2020年罗成书成为普洱市体育职业高级中学的射弩教练;哈尼族的李春丽曾是玉溪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步枪运动员,退役后在校保卫处工作,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夺得多枚金牌后,也成为了学校的射击、射弩教练;怒江的傈僳族农民阿南波参加了两次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走出家乡走出了云南,他回乡后种起了重楼,现在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整个人的精气神发生了很大改变。

 

怒江还有一位叫中兴才的傈僳族农民选手,2015年在鄂尔多斯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拿了男团金牌。他本人还是个制弩高手,虽然他普通话讲不好,却在集训中对苏玉华改进后的器材很感兴趣。现在,中兴才制作的、由苏玉华改进过的器材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射弩队员们的这些“变化”,让苏玉华欣慰不已。

 

全身心投入,抬起弩来,缓慢下降,放松,进入瞄区,视力回收,保持平衡,呼吸调整,平稳击发——这是在训练中苏玉华经常对队员们说的话。

 

“期待着基地的设立,也能让射弩这个项目像队员们的技术一起走上平稳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这,是苏玉华憧憬的未来。(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