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族时报电子报     [ ]
新浪微博  | 腾讯微博(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昆明普洱大理玉溪文山楚雄红河保山昭通西双版纳曲靖德宏丽江怒江迪庆临沧
  返回首页  
新闻民族时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政策法规旅游云南
民风民俗理论研究民族医药法治建设宗教周刊特色云南民族体育宗教知识
  现在位置: 民风民俗
 
基地添翼 陀螺“腾飞”——记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之陀螺
作者:马新焕 来源:民族时报 发布时间:2022/2/18

 

独家策划“聚焦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系列报道九

 

基地添翼 陀螺“腾飞”——记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之陀螺

 

“早期打陀螺只是民族民间的一种游戏活动,一般在年头过节和农闲时开展活动。后来,云南省体育主管部门经过调研,认为陀螺项目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健身性、娱乐性和观赏性,考虑把它设为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普洱市体育职业高级中学陀螺教练员周勇告诉记者。

 

周勇1985年7月参加工作,在一线从事教学训练工作33年。2007年至今担任普洱市体育职业高级中学陀螺项目教练员,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陀螺后备人才。曾经多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20年在民体杯全国陀螺比赛中,被评为优秀教练员。

 

悠久的历史

 

陀螺运动在我国的历史悠久,现存最早的记载是在后魏时期的史籍里,当时称为独乐。陀螺在民间有很多名称,如“得螺”“格螺”“抽陀螺”“赶老牛”等。陀螺运动在云南省的普洱、楚雄、临沧、保山、大理等地都有开展,形状各异,玩法多种多样,没有统一规则。

 

1982年,在云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打陀螺被列为表演项目。1988年,云南省体育局对全省各地的陀螺玩法进行整理,在思茅地区陀螺竞赛规则的基础上,制定出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陀螺竞赛规则。1998年,在昆明举行的云南省第四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陀螺正式成为比赛项目。

 

1991年,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经由云南推荐,陀螺被列为表演项目首次亮相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场。1995年,在云南昆明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云南省把打陀螺推向全国,正式成为竞技类比赛项目。至此,陀螺这个盛行于云南边疆地区的民族民间项目成为全国高规格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陀螺项目被列为比赛项目以来已经举办了七届,陀螺项目共产生28块金牌,云南省代表团获得了20块,充分显示了云南省在陀螺项目上的雄厚基础和强大实力。”周勇说。

 

优异的成绩

 

2007年,“打陀螺”被更名为“陀螺”,并受到全国各族群众的喜爱。近年来,随着全国各省市对民族体育运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相继成立了少数民族体育基地。“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陀螺比赛的队伍从开始时的不足10支,到2019年9月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时增加到24支。随着各地基地的建立,全国各省运动员的陀螺技术水平都突飞猛进,获奖面越来越广。”周勇表示,特别是近年来,云南陀螺高手大量流转至其他省份,云南陀螺面临严峻挑战。

 

“其实,云南省对陀螺项目的开展也是高度重视,举办了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陀螺比赛,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的陀螺比赛。去年10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战略,聚焦云南民族地区实际推动高原特色体育强省建设,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的布设,我们学校的陀螺项目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基地。这极大鼓舞了陀螺运动员,为云南省持续保持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我们将积极推进陀螺基地的建设,发挥民族体育基地阵地联结各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领少数民族体育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全省少数民族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普洱市体育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张杰说。

 

多年来,作为把陀螺项目最早列为民族运动比赛项目的地方,普洱市认真贯彻国家少数民族政策和体育法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陀螺项目,让普洱成为陀螺项目发展的沃土。据介绍,历届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陀螺比赛中三分之二的金牌被普洱市斩获,陀螺成为普洱市参加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获得金牌最多的项目。这些成绩的取得也让普洱成为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人数最多的州市,普洱市体育职业高级中学陀螺项目从2009年至今,先后多次代表云南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及全国陀螺邀请赛女子陀螺项目的比赛,获得较好成绩。

 

成绩的取得,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周勇介绍,首先,普洱定期召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陀螺比赛及陀螺锦标赛,并把它作为制度坚持下来,以赛促训。普洱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青少年陀螺运动员的培养,开展常态化的业余训练,在选拔参加省级、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陀螺比赛运动员中,充分考虑对年轻队员的培养,采用以老带新的办法培养年轻运动员。在市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陀螺比赛及陀螺锦标赛中,采用两大一小的办法:团体3人中,必须有一个是少年儿童参加,让陀螺项目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其次,不少地方还把陀螺项目引入中小学体育教学课程。普洱体校就是其中之一。从2007年起,学校增设了陀螺、吹枪、射弩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常年开展青少年选拔、训练,有目的、有计划进行陀螺后备人才的培养。2020年起学校将陀螺项目纳入课程教学,提高陀螺项目普及面。学校有3块陀螺训练场,为陀螺项目训练提供充分的保障。常年在训运动员10名,专职教练员2名,全校学生参加普及训练,保证训练队员能常年开展。

 

再次,普洱为了保证陀螺爱好者的活动,修建了大量的陀螺运动场地,定期召开陀螺运动比赛及“陀螺节”活动。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村镇,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村村都有“陀螺活动”场地,糯扎渡镇组织的陀螺比赛多达100支队伍参赛。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已经成功申报陀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洱市现已有省市陀螺传承人6人。

 

架起连心桥

 

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始终把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作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和民族团结示范区的重要内容,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划,对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的方法、措施做了明确细致的规定,保证民族传统体育走上了蓬勃发展的轨道。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陀螺基地成立后,在项目后备人才的选拔、训练、参赛等方面的经费都给予保证,对更好地培养陀螺人才,增加人才储备,保持云南优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普洱有比较完备的陀螺活动场地设施和竞赛组织队伍,常年参加陀螺运动锻炼的人群有几万人。无论是农村、城镇、工厂都能看到陀螺爱好者锻炼的身影,很多老年人甚至把陀螺运动当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达到酷爱的程度。

 

“有了这个平台,陀螺的健身作用可以得到更好地发挥。”周勇表示,“不仅如此,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发展的‘三个定位’中,要求云南努力建设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陀螺作为民族体育的一个优势项目,在示范区建设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比赛中,运动员之间在共同训练和奋进拼搏当中积累了深厚的友谊,而观众们则在精彩的比赛中感受了中华民族的多彩文化,从而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

 

不仅如此,陀螺项目还起到了连接中外的作用。普洱市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地理优势,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与周边国家形成了紧密的友好关系,边境居民不分你我,陀螺运动也成为他们共同的爱好,经常在一起交流比赛,增进了友谊,加强了团结。比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与老挝、越南举办的“中、老、越”三国丢包狂欢节陀螺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马新焕

编辑:庞玉珍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综合推荐
       
 
·
·
·
·
·
·
·
·
·
·
·
·
 
 
订报热线:0871-64158108 64148683 联系地址:昆明市日新中路516号,邮编650228
Copyright @ 2015-2021 民族时报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6005202号-2